德奧合併

德奧合併

德奧合併(德語:Anschluss,意指聯合或政治聯盟,也稱為Anschluss Österreichs;同樣指德奧合併),是1938年3月12日納粹德國與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合併,組成大德意志的事件。德國與奧地利合併,是納粹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擴張德國版圖的第一步。事件發生前,德國先向奧地利施壓,要求奧地利政府承認奧地利納粹黨的合法地位,甚至讓該黨參與奧地利的政府事務。1938年,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舒斯尼格為了保存奧地利的獨立,宣布進行公投,來決定奧地利應否與德國合併。然後,德國政府向他施壓,要他將權力交給奧地利納粹黨。奧地利納粹黨在3月11日以政變推翻了奧地利的共和政府。在德國國防軍進駐奧地利時,不但沒有遇到任何對抗,而且受到很多奧地利居民的歡迎。奧地利在事件後失去獨立國家之地位,直到德國在1945年戰敗後,兩國再度分家。

基本信息

奧德

奧匈帝國的分裂奧匈帝國的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在1806年滅亡後,人們一直為建立一個統一德國之建議爭論不休。在1866年前,一般認為德意志之統一,只能夠由奧地利帝國主導,此稱為大德意志。然而,奧地利在普奧戰爭失敗,令俾斯麥建立了由普魯士主宰的德意志帝國,並排除奧地利領土於新德國之外,亦即小德意志。1918年,奧匈帝國分裂,故此原屬奧地利的德語地區就想和德國統一。不過,在巴黎和會上,英國和法國擔心德國會迅速坐大,所以凡爾賽條約與聖日耳曼條約禁止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在1930年代初,支持德奧合併的呼聲甚高,而奧國政府更在1931年提議與德國建立關稅同盟。不過,希特勒與納粹主義在德國崛起,令奧國政府熱情減退。生於奧地利的希特勒,在初期領導納粹黨時就已經提出要建立一個統一所有日耳曼人的國家。他在1924年寫作我的奮鬥時,更聲言他會嘗試統一,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1929年前,奧地利一直面對經濟低迷、高失業率與工商不振,正如她的南北鄰國。這就令初生的民主十分不穩定。在1920年代末期,基督教社會黨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政府主政。1933年,基於議會被解散,共和漸漸崩潰。經過1934年的奧地利內戰後,共和國滅亡,被一個獨裁法西斯政府取代。這個基督教社會黨專政的政府和保全團 (Heimwehr) 統治國家,鎮壓其他政黨、禁止言論自由。首相擁有大權,而基督教社會黨則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令政府具有宗教專政的特色,有別於德國的納粹主義。

最初,總理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 (Engelbert Dollfuss) 及其繼承人庫爾特·許士尼格都向義大利求援。其實,奧地利法西斯主義與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比較相似,更甚於納粹主義。墨索里尼基於國家安全,支持奧地利獨立,防範德國擴張。但後來,由於他想藉助德國的幫助去征服衣索比亞,於是與希特勒結盟,孤立了奧地利。

1934年7月25日,被定為非法的奧地利納粹黨刺殺了陶爾斐斯,企圖發動政變但失敗。其後,很多奧國納粹黨人逃到德國,然後與仍在奧地利的同黨策劃恐怖攻擊,針對奧國政府,造成超過八百人死亡。許士尼格跟隨陶爾斐斯的政策,堅持鎮壓納粹黨。

合併過程

合併前

1936年,繼任奧地利總理的許士尼格和德駐奧公使巴本簽訂了一個秘密協定和一份公報。由此,奧地利雖然名義上還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其內政和外交已經基本上被德國控制了。英法兩國對此無動於衷,希特勒決心完全正式吞併奧地利。1937年6月,德國制定武裝入侵奧地利的“奧托計畫”。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約見許士尼格,要他簽署一份奧地利完全聽命於德國的議定書,並命令他在三天之內答覆,否則要進軍奧地利。奧地利政府在德國軍事威脅下,被迫作出了釋放奧地利納粹黨成員,任命納粹分子賽斯·英夸特為內政部長;任命親納粹分子漢斯·菲許包克和格拉斯·霍克斯特瑙為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德、奧有步驟地交換100名軍官;做好使奧地利納入德國經濟體系的準備。

德軍進駐

1938年3月11日淩晨,希特勒下令實施“奧托計畫”,20萬德國國防軍向德國與奧地利邊界集結。同時,希特勒向奧地利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勒令奧地利取消之前準備進行的決定奧地利是否與德國合併的奧地利公民投票,由賽斯·英夸特擔任總理。3月11日,許士尼格辭去總理職務,賽斯·英夸特組閣。

1938年3月12日淩晨,德國國防軍越過德奧兩國邊界,進駐整個奧地利,期間沒有發生交火事件。3月13日,賽斯·英夸特在《奧地利同德國重新統一法》上籤字,德奧兩國正式合併。奧地利成為德國東方省,賽斯·英夸特擔任省長。德、奧合併使德國領土擴大17%,人口增加10%,軍事實力大為增強。

紀念章

德奧合併紀念章德奧合併紀念章

為納粹德國授予開進奧地利部隊人員,或是吞併前的奧地利納粹黨員,佩戴在胸口第2個(合領軍服)或第1個(開領軍服)紐扣眼上,平時只佩帶綬帶即可。獎牌背面中心有銘文“13Marz1938年”的字樣以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的字樣。紀念章1940年12月13日停止頒發,在這段期間有318,689人被授予。

納粹奧籍人物

阿道夫·希特勒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奧托·斯科爾茲內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ErnstKaltenbrunner)OdiloGlobocnik

阿蒙·戈特(AmonGöth)

洛塔爾·倫杜利奇(LotharRendulić)

阿爾弗雷德·馮·胡比基騎士(AlfredRittervonHubicki)

亞歷山大·勒爾(AlexanderLöhr)

弗朗茨·伯梅(FranzBöhme)

注釋

在1996年德語正字法改革生效前,Anschluss在德語是寫成Anschluß。

這次事件被大英百科全書及微軟Encarta稱為“吞併”,不少中文網頁亦然。但在德語,Anschluss按照字面應該被理解為“連線”、“合併”、“合一”或是“政治聯盟”。德語中只有Annektierung直接表示“軍事占領”。奧地利在1938年3月的事件,無論在德國、奧地利或其他西方國家,通常都被稱為Anschluss。

Anschluss之性質,非常視乎奧地利如何看待她的歷史及其對歷史的責任。

相關史料

音樂之聲(音樂劇、電影)

大獨裁者-查理·卓別林的著名電影

第三帝國,亦即納粹德國

庫爾特·舒斯尼格

奧地利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