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賓莎犬

德國賓莎犬

德國賓莎犬具有非常發達的感受力,聰明,具有接受訓練的天資,無畏,有耐力,且能抵抗疾病。它思維敏捷,機警,對陌生人保持謹慎和戒備。在受到威脅時,它有無畏的勇氣和堅韌力。是一種活潑的犬,但是不能過多的吠叫。它不能無原因的顯示出敵意或無緣由的攻擊。要充分考慮到德國賓莎犬的高度警惕,高度聰明和活潑的性格。對於其它犬表現出來的好鬥性不應看作敵意。 雄性或雌性的理想高度是馬肩隆的最高點到地面為35-50厘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德國賓莎犬 德國賓莎犬
培育用途:工作犬、伴侶犬

原 產 地:德國符騰堡地區

繁殖方式:胎生

壽命:12-18年

肩高

公:14.7-19.7英寸(35-50厘米) 母:14.7-19.7英寸(35-50厘米)

體重

公:22.05-44.1磅(10-18公斤) 母:22.05-44.1磅(10-18公斤)

被毛顏色

黑色、棕紅色、藍色、銀灰色和伊莎貝拉色(近似駝色)

簡介

標準賓莎與迷你杜賓,Jean Bungartz, 1884 標準賓莎與迷你杜賓,Jean Bungartz, 1884

德國賓莎犬是一種中型短毛犬,外表端莊,具有一副強壯的呈方形的體格,中等大小的身體結構,肌肉發達有力因而具有忍耐力,活潑。精力充沛,警惕,機警,敏捷,無畏,堅定,聰明,忠誠,德國賓莎犬具備一個看門狗和伴侶狗的先決條件。

起源歷史

德國賓莎犬是相當古老的犬種,也被稱為標準賓莎犬。大約15世紀首次出現在由康拉德伯爵建立的符騰堡公國的記載中,直到20世紀30年代,大部分犬舍仍舊位於符騰堡附近。此犬種由古老的沼澤犬類育種而出,是對付齧齒動物的高手,最初被用於看管庫房及住宅等需要滅鼠的場所。後因體格和性格特徵而被用於看管牲畜、財物、狩獵等工作,是極佳的多用途工作、狩獵、警衛與伴侶犬。

德國賓莎犬是體型中小、食量不大、耐力極強, 使其成為了中世紀德國商隊中必不可少的成員。它可以隨著商隊的車輛和馬匹長途奔襲而不覺疲勞, 宿營時會自己獵取小動物充飢而不浪費寶貴的食物,同時會機敏的看管商隊的馬匹等牲畜和馱運的貨物。

機警勇敢、忠實馴順的性格,使它也成為了諸多中世紀古堡中著名的內庭犬之一,主要負責陪伴和警衛城堡中的女眷。強壯的體力、堅毅的性格、使其可以瞬時制伏心懷叵測的刺客和盜賊。39度左右的正常體溫使其成功替代了古時候古堡中缺乏的暖氣設備。

歐洲工業革命之後,尤其是近代,隨著機動車增加,運輸方式的改變而造成馬隊減少,使得德國賓莎犬馴養數目急劇減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一度瀕臨消失,至今在世界各地大部分犬賽當中仍分屬罕有犬種類別。

19世紀繪畫作品中的德國賓莎犬 19世紀繪畫作品中的德國賓莎犬

1472年,首次出現在文獻記錄中。

1879年,被認定為獨立犬種。

1884年,確定犬種標準。

1895年,犬種標準修訂。

1900年,在斯圖加特首次參賽,劃歸小型犬類別。

1923年,犬種標準再次修訂。

1949年,全德國有900隻登記在冊。

1957年,已8年沒有新犬只登記註冊,瀕臨絕種。

1958年,德國賓莎犬俱樂部主席Carl Werner Jung開始重新育種。

1968年至1984年,全德國有1688隻幼犬登記在冊。

1980年,引入美國。

1985年,全美德國賓莎犬種俱樂部(GPCA)成立。

1997年,育犬數量:德國1100隻,美國600隻,芬蘭400隻,加拿大60隻。

2000年,加拿大犬舍俱樂部(CKC)入冊。

2003年,全美犬舍俱樂部(AKC)入冊。

2004年,威斯敏斯特犬舍俱樂部(WKC)大獎賽全場總冠軍。

德國本地品種,可能和黑褐色梗有關係。如同稀有的剛毛小猛犬始終生活在其粗毛兄弟—雪納瑞犬的陰影中。在1950年代,如果不是剛毛小猛犬和雪納瑞俱樂部積極進行飼養的話,那么,剛毛小猛犬可能已經絕跡。為什麼沒有多少人喜歡這種實際上心境非常好的犬呢,可能與它們不太起眼的外表和它們的名字有關。因為看到剛毛小猛犬的德文寫法,使人想起英文中的捕捉老鼠這個單詞,於是人們就會聯想起剛毛小猛犬的過去,知道它們原來是捕捉老鼠的。

體現特徵

頭部

有力,伸長,沒有後腦勺,在前面和外觀上看,非常明顯,就像一個鈍形的楔。頭的整個長度,從鼻子尖到後腦勺,約為馬肩隆到尾根處的長度的一半,因此在比例上約為1:2。表情警戒,機警,反應迅速。腦袋平,從後腦勺到止部都沒有皺紋。止部很小但是清晰。面頰有肌肉且平。

耳朵

位置高,對稱,剪耳的要直立。如果沒有剪耳,則應呈V形,沿摺痕下折,或是小的站立的耳朵,平和上舉。

眼睛

大小中等,深色,橢圓形,在外觀上不突出。眼瞼緊繃,眼球不能突出。

鼻子

豐滿,黑色。

下巴

口部平行,在長度上等於上頭蓋骨,終端呈鈍楔形。嘴唇黑色,緊閉。剪狀咬合,齒系完整,牙齒潔白。缺陷:上顎突出或下鄂突出的咬合,缺少主要的臼齒。

四肢

前肢直且骨量充足,從四面看都是完美的垂直於地面;後肢大腿有強壯的肌肉,並與前半部分相協調。

足掌

足爪短,圓,緊湊,深色腳墊和深色指甲。腳趾緊靠,呈弧形,像貓的一樣。前腿的狼爪可以切除。

尾巴

位置適中,水平舉起。通常在第二到第三關節處斷尾。

披毛

短而密,光滑,緊緊的貼在身上。有光澤,覆蓋在身上不能有禿點。被毛硬不會被扣分。

毛色

德國賓莎犬 德國賓莎犬

伊莎貝爾(淺黃褐色),混有變化的鹿紅色(紅色混有黑色毛),黑色和藍色帶有紅/棕標記。在紅色中,相對深色標記豐富鮮明的中間色是首選。在雙色品種中,最好有顯眼的深色標記和豐富的紅/棕色標記。標記分布如下:面頰處,嘴唇處,下顎處,眼睛上面,咽喉處,在前胸明顯的有一邊一個的分開的三角形,跖骨或骹骨處,前腿,腳,後腿的內側,肛門。在腳趾上有鉛筆痕一般的標記是可以的。無論在犬的任何地方都不能有白色標記。少量的白色毛髮不能組成為標記。

步 態

有力,自由,良好平衡的步態,具有好的向前的伸展和後部驅動。小跑時,背部保持穩定和水平,不能搖擺、起伏或拱起。從後面看,腳雖然看上去是靠得很近,但是不能交叉或互相碰撞。缺陷:hackney步態。

相關標準

德國賓莎犬的FCI標準

德國賓莎犬 德國賓莎犬

FCI編號:184

FCI所屬組別 :第二組:賓莎犬和雪納瑞類-獒犬、瑞士山地犬和瑞士牧牛犬組

身高:雄性德國賓莎犬肩高17.7-19.7英寸(45.0-50.0厘米) 雌性德國賓莎犬肩高17.7-19.7英寸(45.0-50.0厘米)

體重範圍:雄性德國賓莎犬體重30.9-44.1磅(14.0-20.0公斤) 雌性德國賓莎犬體重30.9-44.1磅(14.0-20.0公斤)

頭部(頭部、面部、眼睛、耳朵、鼻鏡、嘴部、口吻、鄂部、牙齒)

平,從後腦勺到止部都沒有皺紋。止部很小但是清晰。眼睛:大小中等,深色,橢圓形,在外觀上不突出。眼瞼緊繃,眼球不能突出。表現出警戒,機警,反應迅速。耳朵:位置高,對稱,剪耳的要直立。如果沒有剪耳,則應呈V形,沿摺痕下折,或是小的站立的耳朵,平和上舉。口吻:平行,在長度上等於上頭蓋骨,終端呈鈍楔形。面部:有肌肉且平。鼻子:豐滿,黑色。唇:黑色,緊閉。頜/牙齒:強壯,剪狀咬合,齒系完整,牙齒潔白。

軀幹(頸部、胸部、肋骨、腰部和背部、軀體前部、皮膚)

頸部:端莊,強壯,長度和厚度適中,形成優美的弓形。皮膚緊繃,緊貼在喉嚨上,沒有皺紋、下垂和贅肉。背線:當自然站立時並不十分水平,但是從馬肩隆的頂端到背的起始處有輕微下降的坡度,在肌肉發達的腰部有非常微小的升起,到微彎曲的臀部。身軀:緊湊,強壯,連線處短以允許有更好的靈活性和敏捷性。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到腰的距離很短,使犬具有緊湊、短連線的外形。胸部:寬度適中,肋骨有彈性,橫截面應當是橢圓形。胸骨很明顯的穿過前胸並一直擴展到肩的高處。胸部下降到肘部,並逐漸上升到後部,腹部適度的下垂。

四肢(前驅、肩部、上肢、膠骨關節、膠骨、足掌、後軀、大腿、飛節、關節和飛節指甲)

前腿:直且骨量充足,從四面看都是完美的垂直於地面,前腿適度分開,肘部靠近身體。前腿的狼爪可以切除。骹骨:堅固,與地面幾乎垂直。腳:短,圓,緊湊,深色腳墊和深色指甲。腳趾緊靠,呈弧形,像貓的一樣。

尾巴

尾巴:位置適中,水平舉起。通常在第二到第三關節處斷尾。

失格條件

缺陷:任何與上述各點的背離均視為缺陷,任何身體或行為上明顯表現失常之犬均為失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