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綠黨

德國綠黨

德國綠黨又稱為聯盟90/綠黨(德語:Bündnis 90/Die Grünen, GRÜNE,通稱德國綠黨)是德國的一個中間偏左政黨,其前身是1970年代末期的一個激進環保主義組織。該倡儀團體反對擴軍,主張和平與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並作為當時新社會運動的一部分。1980年,綠黨(Die Grünen)正式在西德成立。這是當今世界上成立最早、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綠黨政治組織。1989年至1990年間,東德的一些民權運動團體聯合組成了聯盟90。1993年5月,聯盟90併入綠黨。1998年,綠黨成為了聯邦議會第四大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結為執政聯盟組建聯合政府。自2005年後,綠黨成為在野黨,其後繼續保持與社民黨的聯盟關係。

基本信息

簡介

德國綠黨開會討論政治未來德國綠黨開會討論政治未來

綠黨產生於20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綠色運動,綠黨的黨章中一般有下述四個目標:環境保護(保持生態平衡)、公正(社會正義感)、民主(在取得決議時使用民主手段)和和平(無暴力主義)。其次綠黨一般採納共識決策法來決定他們的政治目標。

德國綠黨是第一個在國家級選舉中進入國家議會的綠黨。他們反對核能、反對中央集權和支持和平主義。1983年他們進入德國聯邦議會,在州政府中他們從90年代初開始就已經進入執政聯合政府了。從1998年他們與德國社會民主黨一起組織了一個聯邦紅綠聯合政府。2001年他們達到了在德國廢棄使用核電站的目標。同年他們決定在聯合政府中支持德國派兵進入阿富汗。這與他們的和平主義的目標發生了衝突,但同時也顯示了他們擁有政治靈活性。德國綠黨現任主席為布迪科弗(ReinhardBütikofer)和洛特(ClaudiaRoth),擁有黨員45,000餘人。

歷史

創立

西維亞議員西維亞議員

20世紀70年代末期,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組建了名為“綠色”(DieGrünen)的政治組織,中文稱之為綠黨其政治綱領是反對環境污染、核能的過分利用、北約的戰略以及其他各種過度的工業化行為。其早期的重要人物包括:魯迪·多茨克、海因里希·波爾,佩特拉·凱利以及約瑟夫·博伊斯。

進入聯邦議會

1982年,一部分成員離開綠黨,另行組建了生態民主黨。而繼續留在綠黨的成員則更加旗幟鮮明地支持以下觀點:反戰、反對限制移民和墮胎、支持吸食大麻的合法化、為同性戀者爭取權益。同時鼓吹他們稱之為“反獨裁”的教育觀念。他們更傾向於採取溫和的抗議行為,但也會在為諸如反對核武器、核能或者是在法蘭克福機場修建一條新的跑道而進行的示威活動中與警方發生衝突。這些行為似乎與那些離開綠黨的人士很相似,但那些離開綠黨的人士是不會採取溫和的抗議行動的。1983年,綠黨終於如願以償進入聯邦議院,並且在1987年大選中,席次進一步增加。

兩德統一,在野黨

德國重新統一後,1990年12月首次聯邦大選,綠黨在原西德未能通過5%選票門檻。它只歸結於當時德國競選法律的臨時修改,在原東德和西德分開運用5%的"障礙",以確保當時執政的右翼基民盟和自民黨聯合政府可以繼續控制聯邦議院。綠黨在原西德沒有得到足夠的5%選票。

1993年,綠黨與德國東部新聯邦州的民權組織“90聯盟”合併,官方的正式名字改為“綠黨/90聯盟”,但人們習慣上仍然稱其為“綠黨”。

而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領土,綠黨與聯盟90共同努力(一寬鬆編組民權活動家以不同的政見),終於獲取超過障礙的百分之5的得票。某些人民歸因於這惡劣的表現競選的勉強迎合民族主義和愛國心流行心情,反而集中於主題譬如氣候變化(競選海報驕傲地當時陳述:“大家談論德國;我們談論天氣!”,釋義德國全國鐵路公司的一個普遍的口號)。1994年大選,由於黨的西部分支回到了聯邦議院,與原東德的的聯盟90合併後,綠黨以7.3%的得票率取得49個席次。

綠黨作為執政聯盟

1998年,即使得票率輕微下降(6.7%),綠黨獲得了聯邦議院47個席位,並且首次與社民黨組成了聯合政府。約施卡·菲舍爾成為施洛德政府的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除此之外綠黨還在其他倆個綠黨成員在政府中擔任大臣(安德亞·菲舍爾,後來是雷娜特·庫埃納斯特和于爾根·特里廷)。

2002年的大選中,綠黨以8.6%得票獲得55席,成為僅次於社民黨基民盟的第三大黨,繼續與社民黨組成聯合政府。

七年執政期里,綠黨實現了不少自己的宏偉目標。比如放棄核能、開放外國人加入德國國籍、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等等。但綠黨也放棄了它的一些基本原則。如恰恰在社民黨和綠黨的執政期內,聯邦軍士兵被派往科索沃戰場。“9·11”事件發生後,綠黨還投票支持強化國家安全法。

在野黨

2005年9月,因解散議會而提前舉行的新一屆聯邦選舉中綠黨雖然席次微減,但維持了黨勢。但儘管如此,由於另外兩個中小政黨自民黨和左派黨的上升,綠黨變成議會中第五大黨。並因盟友社民黨席次減少,退為在野黨。後於2009年首次綠黨突破了10%得票大關,席次有所增加。

近年

自日本2011年出現了福島核電站事故後,綠黨以反核電的姿態,在地方的州議會選舉數次獲勝。而在2011年舉行的巴登-符騰堡州議會選舉中,綠黨奪取了24.2%的選票成為第二大黨,並在聯合州議會第三大黨社民黨下,綠黨出身的弗雷德·克雷奇曼成功成為新任巴登符騰堡州州長,成為綠黨歷史上首位成為德國16個聯邦州中首長的人。並且在同年9月,綠黨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選舉中獲得議席,如此,綠黨在全國16個州的州議會都擁有議員。

反對核能

綠黨在1998年-2005年兩次與其它黨派的聯合執政中,開始推行德國退出核能的政策。2002年,綠黨在參與執政期間,已推動立法逐步退出核能,到2021年關閉所有德國核電站。

他們理想主義的核能政策,不但遭到了能源企業的強烈反對,而且也遭到了一部分德國媒體的批評。原計畫每年關閉一家核電站,結果在它的7年執政時間裡,只關閉了2家,

此前,還有讓綠黨引以為豪的政績是,綠黨成員、前德國外長菲舍爾1985年任黑森州州長時,關閉了德國西門子公司耗資7.2億歐元建造的核電站燃料棒加工廠,該廠當時設計的生產能力足夠供全世界的核電站所需。2003年,西門子公司想以十分之一的價格把這套來不及正式運轉的設備賣給中國。這一下子觸動了綠黨的敏感神經。結果這場生意中途夭折。

呼籲歐洲庇護斯諾登

根據斯諾登披露的信息,德國每月平均有5億次通信遭到美國情治單位監聽,包括電話、電子郵件和簡訊,規模之大超過先前的估計。德國綠黨議會黨團主席特里廷認為,斯諾登應該獲得歐洲甚至是德國的“安全庇護”,“因為他為歐洲做出了極大貢獻”。

德國主要政黨

政黨名稱成立時間簡介
德國社會民主黨1875年德國社會民主黨: 簡稱社民黨。德國主要政黨。 1875年由德國工運中的拉薩爾派“全德工人聯盟”同倍倍爾-李卜克內西派“德國社會民主工人黨”合併而成。納粹時期被取締,1945年10月重建。
德國綠黨1993年5月

德國綠黨也叫(聯盟 90/綠黨) 1993年5月由德東部聯盟90/綠黨和德西部綠黨合併組成。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1945年12月成立簡稱基民盟。德國最大的政黨。與基社盟為姐妹黨。 1945年12月成立。
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1945年簡稱基社盟,是德國拜恩州的一個基督教保守主義政黨。在聯邦層面該黨和其姐妹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在聯邦議會共同組成一個黨團,代表顏色與基民盟相同,為黑色。
德國自由民主黨1949年 6月是一個德國的自由主義政黨,是德國政治上歷史比較悠久的政黨之一。
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簡稱民社黨。前身是民德統一社會黨。 1990年2月改為現名。
德國共和黨1983年成立自稱是“社會、愛國主義政黨”,政治上右傾激進,主要爭取工農選民,反對外來移民。
德國共產黨1918年德國無產階級政黨。1918年12月30日由W.李卜克內西和R.盧森堡領導的左派組織斯巴達克同盟與不萊梅左派合併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