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應

微反應

微反應的全稱,是“心理應激微反應”。它是人們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剎那,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不受思維控制的瞬間真實反應。微反應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制,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微反應多用於協助司法機關查案、商業談判、心理諮詢等領域。

基本信息

簡介

微反應微反應

微反應是每個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剎那產生的瞬間反應,它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制,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再能“裝”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後的第一瞬間也會出現微反應,他的“裝”只能出現在微反應之後。因此,微反應是個人內心想法的忠實呈現,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最準確線索。

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時,第一反應是減少身體動作,保持瞬間靜止,以便看清突髮狀況並判斷對策。從這種身體突然僵住或減弱活動的反應中,可以判斷出對方感到吃驚,隨後可能產生恐懼、憤怒或者喜悅的心理感受。

一部《Lietome》(別對我說謊)美劇風靡全球,主角卡爾·萊特曼博士可以從一個人的面部表情、不自覺的肢體語言、說話的聲音和言辭中,知道該人是否在撒謊、為什麼撒謊。該劇引起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姜振宇的關注,他認為微反應是合理並且有效的。2010年3月,姜振宇正式成立政法大學微反應研究小組,

解釋

美劇《lie to me》美劇《lie to me》

隨著美國電視劇《別對我說謊》的迅速普及,“Micro-expressions”一詞已被很多國人所熟知。這個詞並不是電視劇生造出來的,在美國保羅·埃克曼教授的若干著作,如《情緒的解析》、《說謊》等書中就已得到廣泛套用。根據上下文,埃克曼教授確實用它來指面部微表情(時間非常短的或不充分的面部表情),用於判斷被測試人的真實情緒,可用於測謊。
但是,“expression”一詞的中文意思不僅僅是指表情,而是涵蓋了表達、表現、詞句等多種意義。而分析一個人的真實心理狀態,也不應當僅僅限於面部表情,應當通過觀察並分析表情、肢體動作、語言意義等被測試人的表現,才能全面判斷。

嚴格來講,“微反應”是個廣義的“大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微表情”,屬於“面孔微反應”;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夠映射心理狀態的身體動作,也就是常說的“小動作”,可以彆扭地稱為“微動作”,屬於“身體微反應”;三是語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辭彙、語法以及聲音特徵,稱為“微語義”,屬於“語言微反應”。
但同時,“微反應”在通常漢語語境下,又會讓人直接聯想到身體的動作反應,即前面列舉的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微動作”。所以,“微反應”從這個角度講,也可以作為一個狹義的“小詞”,以便更貼近普通人的理解。

反應釋義

嘴角單側上揚表示輕視嘴角單側上揚表示輕視
1.單肩抖動------不自信。

2.注視對方眼睛------撒謊中(為了看看自己的把戲是否得逞)。

3.中斷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謊(回憶中)

4.回答時生硬的重複問題------典型謊言。

5.抬起下巴------十分尷尬。

6.揉鼻子------掩飾真相(男人的鼻子裡的海綿體在撒謊時容易癢)。

7.眼睛向左看是在回憶,向右看是在思考謊話。

8.驚訝表情超過一秒就是假驚訝。

9.男人右肩微聳一下就是在說假話。

10.當不能倒著將事情回憶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編造的。

11.用手撫額頭-----表示羞愧。

12.瞳孔放大-----恐懼,憤怒,性慾。

13.話語重複聲音上揚-----撒謊。

14.肢體阻抗向後退一步,表示剛說的話不可信

15.抿嘴經典的模稜兩可的動作

16..摸脖子人撒謊的時候會摸脖子,典型的強迫行為

17.縱火與強姦質是相同的,都屬於宣張自己的力量

18.撒謊的時候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表情,往往沒有任何表情

19.在學校越受歡迎的學生越會撒謊。

20.手一直摩挲,一種自我安慰的姿態,當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說什麼的時候,使自己安心們說謊的時候會摸脖子,這是個經典的動作。

21.當真正的兇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時候,會表現出噁心、輕蔑甚至是害怕。但絕對不會是吃驚。

22.要是有人要將要實施血腥的罪行,就會出現這樣的表情:眉毛朝下皺緊,上眼瞼揚起,眼周繃緊

23.亮出中指(fuck的手勢),這是象徵性的還有特定意識的下意識手勢,充滿敵意。

24.鼻孔外翻,嘴唇緊閉,生氣。

25.下巴揚起,嘴角下垂,自責。

26.眉毛向上,拉緊,恐懼。

27.當你不相信自己在說什麼的時候,就會摩挲自己的雙手來使自己安心。

28.如果先突然大聲說話,然後再用手猛拍桌子,這是對可怕事情反應的手勢時間差。如果是真的發火,這兩個動作會同時進行。

29.提高右邊的眉毛,表示你很疑問。

30.嘴唇左邊向撩起,假笑。臉部74%的真實感受往往會在右臉暴露。

套用

在國外,微反應多用於協助司法機關查案、商業談判、心理諮詢等領域。在學校開設選修課,不僅是教授如何識別一個人是否在說謊,還要教授在與人交流中,“讀懂”對方的神態和肢體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在正確的時間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增加人際溝通的能力。

2012年9月,微反應審訊試點工作已經在昌平檢察院反貪局全面展開。北京市檢察院也計畫邀請姜振宇參加檢察機關的大比武,由他對全市檢察機關反貪偵查人員進行的模擬演練進行現場指導。

閱讀擴展

相關書籍

姜振宇《微反應》、《微表情》 (美)保羅·艾克曼著《說謊

相關電視劇

lie to me》(又名《別對我說謊》)、《讀心神探》

相關網站

微表情網微反應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