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集醫、教、研於一體,堅持科學管理,從嚴治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現設有婦科、產科、計畫生育、中西醫結合、新生兒科、乳腺外科、宮頸疾病診療科等十個病房,設有:圍產門診、新生兒門診、產後門診、內分泌遺傳、生殖免疫、婦科腫瘤、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盆底功能、月經失調中西醫門診、圍絕經期門診、宮頸門診、性病門診、針灸門診、疑難雜症會診門診、乳腺疾病門診、婦科體檢部等普通和專科特色門診;一個研究所;有二個市級醫療中心:上海市中西醫結合月經病診療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診療中心。

基本信息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集醫、教、研於一體,堅持科學管理,從嚴治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現設有婦科、產科、計畫生育、中西醫結合、新生兒科乳腺外科、宮頸疾病診療科等十個病房,設有:圍產門診、新生兒門診、產後門診、內分泌遺傳、生殖免疫婦科腫瘤、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盆底功能、月經失調中西醫門診、圍絕經期門診、宮頸門診、性病門診、針灸門診、疑難雜症會診門診、乳腺疾病門診、婦科體檢部等普通和專科特色門診;一個研究所;有二個市級醫療中心:上海市中西醫結合月經病診療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診療中心。

醫院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新中國成立以來,婦產科醫院得到極大發展與進步。建國初,醫院床位268張、職工245名,年門診量63135人次,住院病人5151人次。醫院現有核定病床370張,實際開放床位496張,職工800餘名,其中正副教授73名,年門診量65萬餘人次,年住院病人1萬9千人次;現在醫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萬元以上設備800餘台,其中包括全套婦產科內窺鏡(腹腔鏡陰道鏡宮腔鏡羊膜鏡)、基因雜交信號放大系統(檢測人乳頭瘤病毒)、新柏氏薄層細胞檢測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化學發光儀、GE700、GE730三維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附腹腔鏡納米探頭)、DSA-1000毫安西門子數字放射系統、DR數字攝片系統、高檔雙能X線骨密度儀、大型螢光免疫分析系統、麥默通乳腺微創鏇切系統等集診斷、治療、示教於一體的診療儀器設備。

婦產科醫院集醫、教、研於一體,堅持科學管理,從嚴治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現設有婦科、產科、計畫生育、中西醫結合、新生兒科、乳腺外科、宮頸疾病診療科等十個病房,設有:圍產門診、新生兒門診、產後門診、內分泌遺傳、生殖免疫、婦科腫瘤、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盆底功能、月經失調中西醫門診、圍絕經期門診、宮頸門診、性病門診、針灸門診、疑難雜症會診門診、乳腺疾病門診、婦科體檢部等普通和專科特色門診;一個研究所;有二個市級醫療中心:上海市中西醫結合月經病診療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診療中心;1998年醫院與美國遺傳與實驗生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美合作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成立了以著名專家領銜的診治小組,滿足病人選擇醫院、醫師、手術的特殊需求。

教書育人,成績卓著。伴隨著一百二十餘年的歷史,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發展也與時俱進。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醫院先後擁有許多全國婦產科學界著名專家,如,王淑貞(國家級一級教授)、王菊華袁耀萼鄭懷美、李涌弦、高秀惠、張惜陰、李超荊、朱關珍、俞瑾、張振均、張志毅、蔡樹模、陳如鈞、莊依亮、黃敏麗、曹斌融、潘明明等教授。1980年至2000年的二十年間,醫院著重發展臨床診治技能,尤其是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得到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婦產科界和社會的認可。先後培養了許多優秀研究生,目前正在國內眾多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擔任業務或行政骨幹。2000年兩校合併後,復旦大學將婦產科學系列入“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在人力與財力上,大力支持學科建設。婦產科學系全體同仁抓住這一契機,經過三年的奮發、圖強,學科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自2004年以來,共獲得“863”、“973(子課題)”、“十五”攻關計畫、“十一五”支撐計畫、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上海市重大項目、美國NIH合作項目及美國CMB項目等重要項目。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7篇,影響因子(IF)值達99.2分,在國內婦產科界名列前茅。主編了衛生部規劃教材《婦產科學》8年制及7年制第一版教材,及大型專業參考書《實用婦產科學》 。醫院每年要完成400餘名醫學生婦產科學講學、示教、實習,接受來自全國各地進修醫生的培養任務,每年舉辦多期全國性短期學術進修班,普及推廣婦產科學新知識、新技術。近日,在教育部公布的國家重點學科名單中,該院領銜的復旦大學婦產科學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實現了國家級重點學科“零”的突破,直接反映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學生的質量,標誌著該院向國內一流水平婦產科醫院的目標又邁進了實質性的一步,也為醫院下一步的發展和參與全國的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婦科腫瘤(2)產前診斷與妊娠高血壓疾病(3)生殖免疫(4)產科肝病。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醫院是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一教材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婦產科學》的主編單位,許多高年資教授在全國性、地方性雜誌任顧問、主編、編委、委員等。

醫學科研,碩果纍纍。醫院有一支由專職科研人員和廣大臨床醫生組成的科研隊伍。研究所研究設備精良、齊全。近年來全院共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20多項.1995年醫院成功地誕生了華東地區第一例試管嬰兒,該項成果獲1995年上海市臨床醫學二等獎;中美合作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在單精子穿刺、冷凍胚胎、睪丸穿刺取精術技術上突破難關,使助孕成功率達42%以上。

醫院注重與國外開展科技合作與人才學術交流,不僅請國外專家學者前來講學、授技、合作科研,還專門設立王淑貞基金會,選送優秀人才出國考察、訪問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學者們學成歸來,極大地促進了各學科專業和臨床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先後由德、英、美、保加利亞等國派學者來院學習婦科中西醫結合理論與技術。

醫院歷史悠久,學術基礎雄厚。老院長王淑貞教授是中國婦產科學奠基人之一,素有南王(淑貞)北林(巧稚)之稱,其學術成就享譽海內外。在她的培養下,醫院人才輩出,成為鼎足婦產科界的著名專家。由於他們具有良好的醫德、高超的醫療水平,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醫院聲譽日益提高,深受老百姓愛戴和信賴,被親切地稱為“紅房子醫院”,流傳至今。

科室設定

臨床科室

婦科 產科 新生兒科 中西醫結合科
計畫生育科 乳腺外科

醫技科室
研究所 檢驗科 放射科 麻醉科
藥劑科 病理科 超聲室 心電圖室

科室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婦科
組建時間:1957年

醫療簡史:
於60年代初始先後成立了各學科組,包括宮頸疾病研究組、生殖內分泌組、腹腔鏡診治組、圍絕經期組。在各分支學科領域中,開展了對各種婦科疑難及多發病及惡性腫瘤的研究和治療。70年代初,將雷射技術套用於宮頸疾病的治療,大大提高了中重度宮頸炎的治癒率。雷射技術在婦科疾病中的套用獲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獎。80年代初,宮腔鏡套用於婦科臨床,開展了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術、子宮腔畸形矯正術、宮腔粘連分解術、黏膜下肌瘤摘除術、子宮內膜切除術等手術。80年代初,腹腔鏡技術套用於婦科臨床,開展了各種腹腔鏡檢查方法。90年代初,由腹腔鏡檢查發展到腹腔鏡手術,包括異位妊娠根治術及保守性手術、卵巢囊腫剝出術、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術、鞘內次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等,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目前微創手術率已達30%。

腫瘤組先後開展了對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常見惡性腫瘤的研究。70年代初重點開展了對宮頸癌的普查、陰道鏡下宮頸活檢,提高了宮頸癌的早期診斷率及5年生存率,使Ⅰ期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達85-90%。先後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在子宮內膜癌方面開展了基礎和臨床研究,分段診刮及1992年彩超套用於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診斷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Ⅰ期子宮內膜癌的5年存活率達90%,1994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彩超套用於卵巢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CA-125的套用,提高了卵巢癌的早期診斷。80年代順鉑用於治療卵巢癌,90年代泰素的套用,使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達40-50%。

近10年來,加強了對婦科疑難性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研究,先後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及上海市科技成果證書。

科室現狀:目前擁有床位198張,共四個病區,按功能劃分為婦科門診、婦科專科門診、腫瘤病區、腔鏡病區、化療病區、生殖內分泌病區、特需病房、中心監護室。現有醫務人員121人,其中醫師48人、護理人員73人。醫師:正高級醫師7人、副高級醫師19人、主治醫師10人、住院醫師12人。護理人員:主管護師6人、護師48人﹑普通護士19人。
新生兒科
組建時間:1963年

醫療簡史:
新生兒科由1963年之前的新生兒室發展而成,1991年獨立設科。收治高危新生兒及早產兒。有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60年代後新生兒感染性疾病逐漸減少。70年代後對呼吸窘迫綜合徵進行了呼吸管理。1979年成立圍產醫學研究小組,促進了產科和新生兒科的密切合作。同時建立起新生兒專業隊伍,降低了圍產兒死亡率和新生兒窒息率。80年代後參加全國新生兒學術交流會議,傳授國內外新信息,開展微量血化驗(測定膽紅素和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的篩查)。1986年—1987年參加中國15城市不同胎齡新生兒出生體重值套用卡,之後全面套用於臨床。承擔國家七、五攻關課題《促進胎兒和新生兒生長發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國家八、五攻關課題《窒息兒的早期干預》、《嬰幼兒早期干預與智力開發研究》。對高危新生兒具有較強的預測意義,有利於早期發現神經系統異常,及早合理治療。1992年起全面開展母嬰同室,1993年建NICU病房。設有進口呼吸機、心肺監護儀、電腦輸液泵等。加強第一線醫務人員的新法復甦培訓。同年靜脈營養套用於極低出生體重兒及高危兒,進一步降低了新生兒死亡率和提高了早產兒存活率。2000年後隨著監測系統日趨完善和總結了高危兒、早產兒的臨床治療、呼吸管理、營養管理的經驗,目前超未成熟兒(<1000克)的存活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科室現狀:現有醫護人員共15人,副主任醫生1人,其中醫生6人,護士9人,NICU床位數12張,年收治病人525人次。母嬰室床位數66張,年收治病人2402人次。擁有進口呼吸機心肺監護儀遠紅外急救台、進口微量輸液泵、經皮膽紅素測定儀、進口暖箱、國產暖箱等先進設備。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乳腺外科
該院乳腺外科是應乳腺發病情況日趨嚴重,乳腺疾病患者診療需求更加迫切而成立於2005年。現有副主任醫師兩名,高年資主治醫師四名,住院醫師八名,退休返聘主任醫師一名,形成了結構合理的人員梯隊。有床位35張。該科的工作任務包括住院醫療、門診(專科門診、專家門診和疑難門診)和體檢工作。
該科技術力量雄厚,工作任務繁忙,日常工作包括大量的良性腫瘤切除術、病變導管切除術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等在內的各種傳統診治工作;同時跟隨學科發展步伐,廣泛開展保乳根治術、術前新輔助化療等工作。
隨著患者對健康和美觀的日益關注,以及乳腺學科的迅猛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新設施和新技術:在孫太明主任的領導下,該科引進的乳管鏡可以對乳管系統的病變直接觀察,為乳頭溢液的患者帶來福音,該科還針對頑固的導管擴張慢性炎症創造性地進行沖洗治療,取得很好療效,成為該科特色之一。該科在上海較早引進了乳腺鏇切刀(mammotome),用於經皮膚微小切口乳腺良性腫塊切除術,創傷小,恢復快;也可以作為病理活檢用。已施行四百餘例微創手術,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社會效益。該院的數字鉬靶機圖像質量高,還可以在立體定位下置入鉤線或彈射活檢槍用於鈣化灶活檢,及時發現很多早期微小乳腺癌

乳腺和生殖器官同樣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密不可分的重要系統,乳腺健康和生殖健康同樣是女性健康的主要組成部分,該科和該院實力雄厚的婦產科協同工作,通力合作,可以為廣大女性提供足不出院的“一站式”的女性健康服務。以人為本是該科的工作宗旨,為解決門診號供不應求的問題,已將門診時間增加為周一到周六的全天門診;為緩解住院難手術難的現象,已經增加了床位數。該科將一如既往地為更多患者提供專業的盡責的醫療服務。

中西醫結合科
組建時間:1959年。

醫療簡史:
1956年聘請專職中醫師,設立中醫門診,研究婦科疾病及中藥避孕法,1958年12月建立中醫病房,設床位20張。1965年建立針灸門診,當時有中醫師4人,西醫學中醫的3人。長期以來,中西醫結合科側重於汲取祖國傳統醫學精華,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將其有機地融合到現代醫學實踐中去,不斷攻克婦產科領域的一系列疑難雜症,在治療無排卵性不孕症、各種月經病、反覆自然流產等方面有其獨到的研究和成果,並逐漸摸索建立了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疾病的診療常規,部分項目已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由於特色鮮明,醫療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態度漸趨最佳化,慕名前來就診者絡繹不絕,門診量每年遞增10%以上,且多半系遠道而來的外省市患者。1996年該科被批准為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中西醫結合婦科重點學科;2000年以來又與其他學科或院校進行強強聯合,先後躋身復旦大學985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教育部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重點學科行列。該科在幾代專家的持續努力下,率先從整體和分子細胞水平上對中醫“腎主生殖”理論展開積極探索和實驗研究,初步闡明了“腎主生殖”的生殖-內分泌-免疫網路綜合調控機理。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或應邀赴美、歐、日講學;在國內也經常舉辦各種高級講學班,傳授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廣受國內外好評。1994年以來共榮獲過部、市級科技成果獎11項,其中二等獎5項;1996年以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部級課題3項、市局級課題15項。

科室現狀:
目前共有醫生15名,其中教授1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3名,副高職稱9名,中級職稱5名。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計畫生育科
組建時間:1980年2月

醫療簡史:
計畫生育科主要開展避孕指導、節育、絕育以及早、中期的人工流產和引產術。首先在國內套用宮內節育環,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王淑貞擔任了全國計畫生育臨床組負責人,探索有效的避孕方法。從組建計畫生育科以來,門診每年約接待病人3萬餘人次,除計畫生育診療以外,還解決一些外院的疑難雜症,例如高危人流。子宮畸形合併妊娠等。對一些要求避孕,或暫不需要生育的婦女進行指導,建有專門指導室。2002年起還增設避孕指導專科門診,有科內較高年資的醫生定期坐診指導。並對一些計畫生育的疑難病例進行診治。該院是全國最早開展米非司酮抗早孕的單位,1986年起開展至今已近2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從1992年起門診增設了藥物流產室,成功率達93%以上。
門診手術室是工作量大,任務重的大病室。近年來,每年的手術量不斷增加,90年代初門診手術室每年的手術量約在1萬5千左右,而至今每年的手術量已近2萬5千人,約增加了1/3的量,手術難度亦不斷增高,每年需完成高危手術幾千人次。從1980年起為了滿足患者的需要,減輕手術時帶來的痛苦,手術使用宮頸阻滯麻醉,現在每年需要宮頸阻滯麻醉的患者約達5000人次。2001年又增設靜脈麻醉下行人流術。每年完成約800例左右。門診手術室除了做計畫生育手術外,還做宮頸息肉摘除術等外陰及陰道內的一些婦科小手術。隨著避孕方法的不斷研究,80年代起該院計畫生育門診有增設了皮下埋植避孕法。
計畫生育病房主要承擔一些門診手術室無法開展的手術,例:中期妊娠引產術、輸卵管結紮術、高危妊娠人流術,還有一些難取的宮內節育器等手術。從70年代起該院已對一些輸卵管結紮術後需要生育的婦女進行再通術,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成功率不斷提高,現已高達80%以上。另外還開展腹腔鏡下行絕育術。

科室現狀:計畫生育分為一個病房,一個門診,一個門診手術室及一個藥物流產室。病房擁有床位31張。2000年病房全年收治住院病人約480人次,門診量3萬8千餘人次,門診手術約達2萬人,藥物流產1466人。當時有10名醫生,其中3名副教授,2名主治醫師,和4名住院醫師。另外還有一名教授為計畫生育指導。專職計畫生育技術人員10名,護師及護士9名,這19名中主管護師8名。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黃紫蓉
黃紫蓉主任醫師,現任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計畫生育科主任。

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已有近30年,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對婦產科常見病,如:月經失調、婦科炎症、腫瘤,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自1985年起搞計畫生育工作以來,無論從理論上及實踐中均有較深的研究,對計畫生育方面如絕育、節育、避孕等臨床工作有著精湛的技術,尤其對顯微輸卵管吻合術,成功率達80%。

曾參加過計畫生育“六五”公關科研項目,或國家計生委頒發的榮譽證書。參加國家計生委及上海市計生委組織的多項中心課題,尤其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幾終止妊娠方面的課題完成多項,已發表論文十餘篇。

醫療特長:診治婦產科常見病如:月經失調、婦產科炎症、婦科腫瘤尤其擅長於放環後月經失調、腹痛及人流併發症的診治,輸卵管吻合術、造口術技術精湛。

於傳鑫教授:長期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豐富。

醫療特長:月經紊亂和月經過多的病因和發病環節不同,能按不同情況治療,用藥少,見效快;多囊卵巢綜合徵,閉經,多毛和肥胖的發病原因是複雜的,能對不同原因,不同年齡作不同處理;不孕症者促使排卵的用藥經驗豐富,成功率高;性發育異常,如性早熟,發育延遲,矮小、外陰部畸形,善於查出病因,制定治療計畫;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的藥物治療,按病情,用藥靈活,用藥少,反應輕,療效穩定。
豐有吉,男,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教研室主任、婦科主任、復旦大學婦產科學系主任、中華婦產科學會常委、上海市婦產科學會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理事、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七年制及八年制婦產科學第一版教材主編、黃浦區第二屆人大代表。長期從事婦科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科研工作,曾先後三次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婦產科、美國耶魯大學婦產科、瑞典隆德大學婦產科等地進修或訪問,歷時共三年。近5年來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基金、博士點基金等科研基金資助共4項。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及吳階平醫學研究二等獎多項獎勵。培養了4名碩士生、9名博士生、6名博士後。完成科研論文100餘篇。

特色門診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心理健康諮詢門診介紹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疾或疾病,而是包括心理、生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WHO)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都市化、工業化、城市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感到心理(精神)衛生的重要。健康已不是簡單的軀體強壯,而是軀體健康、心理(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整合,三者缺一不可。反之,就會成為亞健康或不健康。

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激烈、生活行為方法的改變、各種矛盾的衝突,都會對心理(精神)活動帶來應激,在一部分人會產生心理(精神)疾病,這種因心理因素產生的疾病醫學上稱為心理生理疾病(或心身疾病)。

作為社會中的“半邊天”,女性要承受來自家庭、工作、社會的壓力,相對於男性來說,女性在就業、工資待遇、社會地位、子女教育、照顧老人等方面的壓力都大大高於男性。因此,在她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同時,她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愈加突出。再加上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時期,讓女性面臨來自社會、家庭的更多的困難和麻煩,承受更重的心理負擔。長期下來,她們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輕則焦慮難眠、寢食難安,重則出現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該院心理健康諮詢門診針對女性在經期、孕期、產褥期、圍絕經期、圍手術期等一系列特殊時期可能出現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由婦產科醫生及心理諮詢師通過個別心理諮詢或團體心理諮詢等形式給予指導或治療,幫助婦女度過難關,並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

相關條目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