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宣堂石瘕膏

徐清宣堂石瘕膏

徐清宣堂石瘕膏,中藥的一種,是由人參、當歸、木香、玫瑰花、茜草、澤蘭、牛黃、柴胡、附子、肉桂、乾薑等組成的。其功效為: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用於治療女性子宮肌瘤症。

基本信息

中醫理論

石瘕,女子寒瘀留積滯胞宮所致瘕塊,即子宮肌瘤。語出於<靈樞·水漲篇>,本病因月經期間,寒氣入侵,惡血停積所致。主要症狀為子宮內有塊狀物形成,日漸增大,如懷孕狀,並有閉經等,以包塊如石,故名曰:石瘕。中醫認為,石瘕多因經期或產後胞宮空虛或傷於風冷,或情志內傷,臟腑失和,氣血不調,氣滯血瘀所致。

《靈樞·水脹》,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杯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

中醫認為,石瘕多因經期或產後胞宮空虛或傷於風冷,或情志內傷,臟腑失和,氣血不調,氣滯血瘀所致。

中藥成分

石瘕膏選用人參、當歸、木香、玫瑰花、茜草、澤蘭、牛黃、柴胡、附子、肉桂、乾薑等十一味天然純中藥進行配製,從而達到扶正補虛,理氣活瘀,消腫散結,溫里祛寒的效果。

扶正補虛之瑰寶:人參、當歸、人參吸天地精英純粹之靈氣。凡補氣之藥皆屬陽,惟人參能補氣,而本質屬陰,故無剛燥之病,而又能入於陰分,最為可貴。人參乃升提元氣之藥,元氣下陷,不能與精血流貫,人參能提之使起。

當歸為血家必用之藥,當歸辛芳溫潤,兼此數長,為養血之要品,惟著其血充之效,敗血之得所養,不待言而可知。能補女子諸不足。

子宮肌瘤患者往往元氣虧虛,氣血陰陽虧虛,免疫力低下,石瘕膏選用人參,當歸兩種補藥,扶正補虛。

理氣化瘀之必備:木香、玫瑰花、茜草、澤蘭

木香能行氣止痛,理氣疏肝,用於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是理氣的理想選擇。

玫瑰花有利氣、行血,治風痹,散疲止痛之功效。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斂性,理氣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氣痛,新久風痹,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等。

茜草有涼血,止血,祛瘀,通經的作用,常用於用於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瘀阻等。能化解石瘕患者體內瘀血。

澤蘭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水消腫,是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的首選之藥。

此四味藥對於石瘕患者體內血瘀不散有良好功效,起到理氣活瘀之神效。

散結消腫之良方:牛黃、柴胡

牛黃化痰開竅,涼肝息風,清熱解毒。性涼,其氣芳香,入心經,能清心,祛痰,開竅醒神,拔毒消腫,散結。

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肝鬱氣滯。辛行苦泄,性善條達肝氣,疏肝解郁。治療肝失疏泄,氣機郁阻所致的胸脅或少腹脹痛、情志抑鬱、婦女月經失調、痛經等症。

石瘕膏以牛黃、柴胡入藥治療子宮肌瘤,可大大加強散結消腫之功效。

溫里祛寒之最佳搭檔:附子、肉桂、乾薑

附子、肉桂、乾薑互相配伍,從而達到溫里祛寒的最佳效果。

附子、肉桂味甘而大熱,散寒止痛力強,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濕痹痛證,二者又能補火助陽,用治腎陽虛證及脾腎陽虛證。肉桂還能引火歸源、溫經通脈、用治虛陽上浮及胸痹、陰疽、閉經、痛經等。

乾薑能回陽救逆,用治亡陽證。常與附子相須為用。

治療功效

中醫名方,經典傳承石瘕膏,於清朝光緒年間餘姚名醫徐銘春所制。徐氏自幼精讀醫術,成年後多方遊歷行走學醫,醫術益精,特別擅長於內科、婦科、正骨、針灸等術,於丸、散、膏、丹的炮製上亦是一絕。經其處方熬制的黑膏藥“石瘕膏”和“腸覃膏”,用於治療婦人的疑難雜症“石瘕”和“腸覃”兩病,療效顯著百里聞名,以至於多有親友之間買來饋贈者。

中醫名方,經典傳承

石瘕膏,由徐氏所創辦“清宣堂”所配製,根據徐氏秘方,選用天然純中藥熬制而成,

專門治療女性子宮肌瘤,療效顯著,從百年之前就極有口碑。

醫中藥獨具優勢 中醫整體觀念較強,從患者全身特點加以考慮,不局限於子宮肌瘤本身。中醫調理能糾正機體的某些失調,去除腫瘤的復發因素,減少轉移的機會。其次,中藥對健康細胞的傷害較小,一般不會因治療本身的原因對體力產生新的破壞。扶正固本,全面調理,改善患者的機體內分泌,增強子宮肌瘤患者的體質,對防止子宮肌瘤的復發和轉移具有很大的益處。

醫中藥獨具優勢

扶正補虛,理氣化瘀,散結消腫,溫里祛寒傳統中醫認為子宮肌瘤患者有共同點:即體內“虛”、“瘀”、“毒”。石瘕膏針對這三種病因,採取三大配藥原則:“扶正”、“疏通”、“祛毒”。有的放矢,重點用藥,扶正補虛,理氣活瘀,化痰散結,攻毒排毒,從而達到調節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生理機能平衡,最終使人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康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