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國畫家]

徐冬冬[國畫家]
徐冬冬[國畫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冬冬(1959.5—),字苦藤,號寄人籬下人,祖籍浙江省寧波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是一位有國際影響的藝術大家,創立了具有中國哲學思想的繪畫流派——中國抽象繪畫。代表作品有《自畫像圖軸》、《壽圖軸》、《紅河谷》、《聽聞殘雪話春曲》、《距離二十三》、《圍與不圍》、《無根的神韻》、《太極》、《四季》系列組畫等。《吉祥貴壽》、《寫松》、《秋風吹下紅雨來》等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徐冬冬詩畫集》、《徐冬冬畫集》。他在中國的哲學裡尋找著抽象的概念,使之成為其繪畫語言,形成了獨具風度的中國抽象藝術思想及藝術流派。

基本信息

徐冬冬徐冬冬

基本信息

徐冬冬,男,漢族,原名徐超,字苦藤,號寄人籬下人,又號三作先生,1959年5月14日生於北京,祖籍浙江省寧波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是一位有國際影響的藝術大家,創立了具有中國哲學思想的繪畫流派——中國抽象繪畫。他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醉心于丹青繪事,性善好隱,喜藏山臥水,人入中年後長期隱居雲歸處。少時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臨摹宋、元、明、清各代藝術珍品,深得名家劉海粟、吳作人、劉開渠、王森然等前輩先生的教導。青年時即著書立說提出“心造境”,在思想上尊儒並包,逐步形成其宇宙觀,在繪畫上以“心”入畫。他的創作是經歷了中國傳統意象繪畫、西方印象繪畫並將其中國化後再進入到抽象繪畫領域的,同時又涉獵了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他在中國的哲學裡尋找著抽象的概念,使之成為其繪畫語言,形成了獨具風度的中國抽象藝術思想及藝術流派。
無根的神韻無根的神韻

藝術年表

徐冬冬,是中國第一個29歲就成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1988年)、30歲就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9年)的畫家,第一個由中國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為其主辦個人作品大型巡迴展的畫家(1990年~1991年) ,第一個由中國美術館在主大廳為其主辦個人作品展並收藏其作品的青年畫家(1987年),也是第一個由聯合國主辦個人畫展並收藏其作品的中國畫家(2001年)。他所創作的旨在推動21世紀中國進入世界的名為“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行為藝術(1997年~2001年),遍布亞洲、歐洲、美洲的1700多家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均參與其中,是迄今為止參與者最多、涉及面最廣的國際性大型行為藝術,也是由個人推動的最大規模的民間文化交流活動。

秋風吹下紅雨來
秋風吹下紅雨來

◆1973年至1982年: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對唐、宋、元、明、清各代繪畫作品進行臨摹研習,得到了王森然、吳作人、劉海粟等諸位先生的教導,創作了大量中國傳統的意象繪畫作品。
1974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春雨濛霏》、《山青水秀圖》、《杏紅點破江南綠》等。

吉祥貴壽圖軸
吉祥貴壽圖軸
1975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吉祥貴壽圖》、《歲朝清供》、《自畫像圖軸》等。
1976年創作的主要作品:《香遠益清》、《壽松圖》、《勁節凌秋》等。
1977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墨荷》、《歲寒抱節圖》、《壽圖》、《胸中之逸氣》、《苦藤詩意圖冊》等。
1978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端陽嘉果》、《淡墨痕圖》等。
1979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秋林疊嶂》、《澄懷觀化》、《觀荷圖》等。
1980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樹結珍寶》、《玉蘭》、《墨鳥圖》等。
1981年創作的主要作品:《苦藤詩意圖》、《寄人籬下人詩意圖》、《日長湖靜》等。
1982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煥然成章》、《山亭清話》、《竹林曉見》等。

◆1983年:

5月1日~15日,23歲,在北京地壇齋宮首次舉辦畫展。蕭軍、柳倩、徐之謙、蕭勞等前輩藝術家參加了開幕儀式,

畫家與蕭軍畫家與蕭軍在展廳交流
《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等媒體進行了報導。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滿架秋風》、《野趣》、《春波魚戲》等。

◆1984年:

《徐冬冬花卉冊》問世,著名學者王森然先生為其題簽。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零金碎玉圖》、《秋天裡的荷塘》、《清音》、《檻外秋風》、《幽蘭》等。

◆1985年:

10月,首次登黃山寫生。

黃山寫生登黃山寫生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雲過松風》、《秋風吹下紅雨來》、《秋風乍展》、《秋雲曉靄》、《雲山似有無》等。

◆1986年:

八開精裝畫冊《徐冬冬詩畫集》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發行。書中選輯了畫家創作的人物、山水、花卉作品共88幅及33首題畫詩。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雨後殘荷》、《石綠花》、《鍾魁嫁妹》、《放鶴》、《寫松圖》等。

◆1987年:

1987年12月29日~1988年1月4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徐冬冬畫展”和收藏其作品儀式,在中國美術館一樓主大廳隆重舉行。

宋任窮與艾青為畫展剪彩宋任窮與艾青為畫展剪彩
參加展覽開幕式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先生、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宋任窮先生、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伍修權先生、中國文化部部長王蒙先生、中國鐵道部部長李森茂先生、中國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吳作人先生、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曹禺先生、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吳曉邦先生、中央文史館館長蕭乾先生、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先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艾青先生、作家喬羽先生、舞蹈家戴愛蓮女士、史學家史樹青先生等。李鐵映、許德珩為畫展題寫了展名。《吉祥貴壽圖》、《寫松圖》、《秋風吹下紅雨來》等作品被該館收藏。
曹禺觀看徐冬冬畫展曹禺觀看徐冬冬畫展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馮迪先生代表劉開渠館長向畫家頒發了館藏證書。中央電視台新聞及英語新聞、北京電視台等都對此次畫展進行了報導。《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中國日報》都對畫展進行了詳盡的報導並刊登了作品,近萬人觀看了畫展。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面壁圖》、《竹林人家》、《簪花美人》、《自嘲》等。

◆1988年:

4月26日,中央電視台播放了該台拍攝的藝術電視片《畫家徐冬冬》。
8月,應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邀請進行創作。《看竹人圖》、《秋韻圖》、《秋遊圖》、《賞春圖》等五幅作品被該館收藏。

畫家與劉海粟交流畫家與劉海粟交流

9月,應大連棒棰島國賓館邀請,創作了題為《心海》的作品,放置在該館總統樓。
9月10日,旅順博物館舉行了“徐冬冬作品收藏儀式”,作品《樹下問路圖》、《面壁圖》被該館收藏。大連市市長魏福海先生等出席了收藏儀式。
11月,對開大型畫集《徐冬冬畫集》由人民畫報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紅河谷紅河谷
12月,國家藝術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授予徐冬冬先生國家一級美術師資格(教授)。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先生和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張仃先生作為推舉鑑定人,一致認為徐冬冬的作品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
畫家與劉開渠合影於苦藤書屋畫家與劉開渠合影於苦藤書屋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海之印象》、《綠色交響曲》、《紅河谷》等。

◆1989年:

1月26日,徐冬冬經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處批准通過,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春山春水春樹》、《尋覓》、《破碎的冬季》、《佇立》、《村姑》、《清涼世界》、《落葉》、《心路》等。

◆1990年至1991年:

1990年9月10日~1991年5月2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局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徐冬冬足跡——十省市巡迴畫展”,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市舉行。

伍修權剪彩伍修權為“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剪彩
1990年9月10日下午4時,在北京主展地長城飯店大宴會廳舉行了隆重的畫展開幕儀式。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先生出席並致詞:“徐冬冬是位在藝術上造詣很高的青年畫家。我們舉辦這個大型巡迴畫展,可以反映畫家在我們這個變革時代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創新的深刻探討。通過這個展覽,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伍修權先生和徐文伯先生為畫展剪彩。參加展覽開幕式的有:中國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及亞運組委會主席伍紹祖先生、中國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先生、中國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吳作人先生、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陳昊蘇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闞鳳崗先生以及文化界的知名人士艾青先生、吳曉邦先生、沈鵬先生及羅馬尼亞等七國的大使和文化參贊。此次大展共有348幅作品參展,它們具有多樣的風格和豐富的題材,得到了中國美術界同仁的讚揚。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稱:“此次畫展規模之大,作品之豐富,都是罕見的,對中國繪畫的創新是有益的”。畫家在開幕式上向亞運組委會捐贈了兩幅作品,亞運組委會主席伍紹祖接受了畫家的作品並頒發證書。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北京日報》都進行了報導。
伍修權、徐文伯、艾青參觀畫展
伍修權、徐文伯、艾青參觀畫展
北京展地:長城飯店 9月10日至29日長富宮飯店 9月10日至20日國際飯店 9月10日至20日崑崙飯店 9月10日至25日麗都假日飯店 9月23日至30日京廣中心 10月5日至12日奧林匹克飯店 
吳作人觀看”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
吳作人觀看“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
10月31日至11月10日,“徐冬冬足跡—十省市巡迴畫展”江蘇省展地由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局、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文化廳、南京博物院共同主辦,在南京博物院舉行。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局局長焦永夫先生特地從北京趕來表示祝賀。江蘇省副省長吳錫軍女士為畫展剪彩,江蘇省文化廳廳長王鴻先生、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徐天敏先生分别致詞,稱畫家為刻苦鑽研傳統並積極創新之人。上萬名觀眾觀展,得到江蘇省美術界的好評。
吳錫軍觀看“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吳錫軍觀看“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
南京博物院舉行了“徐冬冬作品收藏儀式”,《墨鳥圖》、《觀荷圖》被其收藏,該院徐湖平院長向畫家頒發了收藏證書。江蘇省電視台、南京電視台、《南京日報》、《揚子晚報》都進行了報導。
墨鳥圖軸墨鳥圖軸

1990年創作的主要作品:《聖誕》、《白樺林》、《外面的世界》、《對話》、《野泊》、《故鄉幻夢曲》等。

1991年1月3日至12日,“徐冬冬足跡——十省市巡迴畫展”黑龍江省展地在美麗的冰城哈爾濱—黑龍江省美術館舉行。此次畫展是由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局、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省文化廳、黑龍江省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黑龍江省省長陳雷先生、副省長戴謨安先生為畫展剪彩,文化廳廳長才起先生、楊運泰先生分別為畫展致詞:“這次展覽作品之多,規模之大,在我國畫壇上是空前的。徐先生的部分作品,能在哈爾濱展出,我相信這會對我省藝術繪畫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黑龍江省的各新聞媒體給予了詳盡的報導。

陳雷、戴謨安剪彩陳雷、戴謨安為畫展剪彩
3月10日至20日,“徐冬冬足跡——十省市巡迴畫展”湖南省展地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此次畫展是由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局、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分會共同主辦。湖南省副省長王向天先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新穎先生、省文聯主席陳白一先生為畫展剪彩。開幕式上,省文化廳廳長謝作孚先生致詞:“徐冬冬先生的足跡,是一個藝術家辛勤耕耘,追隨時代,努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道路。這個展覽無疑會給我省青年美術家以有益的啟迪,對我省美術事業的繁榮產生積極影響,並將有利於人民文化生活的豐富。因此,我們對徐冬冬先生深表謝意”。省美協主席黃鐵山先生及各界人士3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上,畫家向湖南省博物館捐贈了題為《鵝圖》、《淡墨痕圖》的兩幅作品,該館館長高至喜先生向畫家頒發了收藏證書。各新聞媒體對畫展進行了詳細的報導。
湖南省“足跡”畫展開幕式湖南省“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開幕式

在湖南展覽期間,畫家考察了岳陽、洞庭湖、君山及張家界、衡山等地並進行了寫生。

5月11日至17日,“徐冬冬足跡畫展”上海市展地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術館聯合主辦。在上海美術館舉行的開幕式上,上海市委第二書記胡立教先生、市委副書記楊堤先生、市委書記處書記夏征農先生為畫展剪彩,上海市文化局局長孫濱先生、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沈柔堅先生分別為畫展致詞,稱畫家作品新穎、富有才氣,通過這個畫展對上海美術事業是一個推動。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先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暘大法師、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吉先生、徐俊西先生等數百人參加了開幕式。上海市電視台、《文匯報》、《新民晚報》、《解放日報》紛紛進行了報導、宣傳。

胡立教、楊堤、夏征農等為畫展剪彩胡立教、楊堤、夏征農等為畫展剪彩

5月18日至21日,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宴會廳舉行了“徐冬冬畫展”開幕儀式,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沈柔堅先生到會致詞。

5月18日至6月18日,“徐冬冬畫展”在上海希爾頓大酒店舉行。

5月21日至6月21日,“徐冬冬畫展”在上海新錦江大酒店舉行。

5月21日,上海圖書館舉行“徐冬冬先生畫冊收藏儀式”,畫家向該館捐贈了畫冊。

1991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竹圖》、《失去的美麗》、《北京的一日》、《對馬蒂斯的懷念》等。

◆1992年:

畫家閒居京城。10月中旬過紹興去新昌大佛寺、天姥山,然後轉雁盪山修心。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夢幻》、《夏》、《紅河邊的秋季》、《信》等。

◆1993年:

母牛肚中的男人母牛肚中的男人
6月17日上午10時,在北京王府飯店大宴會廳舉行了徐冬冬向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捐畫籌設兒童白血病專項基金的儀式。儀式上畫家捐獻了20幅畫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先生和中國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先生分別向徐冬冬先生頒發了感謝狀和戰癌女神像。王照華、林佳楣、于若木、陳昊蘇等各界人士參加了儀式。國務委員李鐵映先生、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先生分别致電,表示支持和讚賞。宋任窮先生為這次活動親筆題詞。會上林佳楣、胡繩、胡亞美等分別捐資以示相助。首都的新聞界表示了極大關注,稱徐冬冬先生不僅是一位真誠勤奮的藝術家,還是一位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倡導者。
捐資籌設白血病基金捐資籌設白血病基金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母牛肚中的男人》等。

◆1994年:

8月,赴安徽省考察,對黃山、九華山、齊雲山、天柱山以及西遞古民居進行了寫生。

9月至10月,到江西省進行考察,對廬山、鄱陽湖、石鐘山、三青山、龍虎山等道教聖地進行了寫生。

11月,對山東省進行了考察,分別對嶗山、泰安、泰山、曲阜、孔廟以及千佛殿進行了參觀寫生。

12月,對雲南省進行了考察,分別對昆明的龍門、石林,芒市的畹町、瑞麗,以及西雙版納、大理、麗江、中甸、瀘沽湖等地進行了寫生。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林中所悟》和安徽省、山東省、雲南省各地的寫生稿。

林中所悟林中所悟

◆1995年:

3月,對海南省進行了考察。分別對海口、三亞、興隆、通什等地進行寫生。

3月底,對廣西的桂林、灕江等地進行寫生。

4月下旬,對浙江省進行了考察,走訪了杭州,富春江沿岸的富陽、桐廬、建德、千島湖的淳安。經紹興對寧波等地進行了寫生。

5月下旬,對舟山的普陀山、朱家尖以及東極島、桃花島進行寫生。

6月初,經寧波飛往溫州過永嘉楠溪江進入樂清地區,對雁盪山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對大小龍湫瀑、方洞、靈岩、顯勝門等地進行了寫生。

6月中旬,進入天台地區的天台山、德清縣的莫乾山、臨安縣的天目山進行了考察寫生。

觀天台飛瀑
觀天台飛瀑

7月中旬,去北戴河避暑,並遊覽了南戴河、秦皇島等地。

9月17日,對遼寧省著名的道山——千山進行了寫生。9月19日,由瀋陽飛往四川省的成都市,開始對四川省進行系統的寫生。9月21日,驅車進入成都郫縣,對都

寫藍色的夢(四川九寨溝)寫藍色的夢(四川九寨溝)
江堰、玉壘山、安瀾橋進行寫生。次日對青城山進行寫生。之後,進入樂山地區,對樂山大佛、峨眉山進行考察。10月返回成都,休整數日,沿岷江過松潘,開始對黃龍、九寨溝的寫生。後又對劍門關和小金縣的四姑娘山進行了寫生,隨後又經成渝高速公路到達山城重慶,對南、北溫泉和縉雲山進行寫生。

10月下旬,由重慶登船,開始對三峽進行寫生。

10月底,進入了湖北省的宜昌,對虢亭、長陽的青江進行了寫生。後驅車過襄樊,進入丹江口市,開始對武當山進行寫生。而後,到達漢口,參觀了黃鶴樓等名勝古蹟。

10月28日,經漢口驅車過息縣進入河南省信陽地區的雞公山進行考察寫生。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浙江省、四川省等地的寫生稿。

◆1996年:

1月至3月,經過嚴謹的思考,畫家決定創作題為《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現代行為藝術作品,對通過文化交流所產生的新文化現象做出詮釋。畫家將多年描繪中國山水的作品編輯成冊,作為此次創作的載體,定名為《徐冬冬畫集》(英文書名《徐冬冬的內心世界》)。創作的地點為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博物館。

4月上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行了考察,分別對天山、吐魯番的高昌古城、喀什等地進行寫生。

5月下旬,經昆明至中甸,觀梅里雪山,進入四川稻城亞丁等地寫生。

6月上旬,從西寧經格爾木進入崑崙山脈,過唐古拉山口至拉薩轉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再經拉孜去珠穆朗瑪峰寫生,在此期間,《陽光與和諧的夢想》這一創作的實施理念更為完善。

8月,畫家赴北戴河等地避暑修改、整理近幾年對中國36座山脈的寫生稿,選定了《徐冬冬畫集》所用的各個時期的作品。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北風草低未見羊》和新疆、西藏等地的寫生稿。

◆1997年至2001年:

用五年時間,創作完成了題為“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大型國際性行為藝術。
創作的材料取自中國榮寶齋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豪華型精裝畫冊《徐冬冬畫集》(英文版名為《徐冬冬的內心世界》),該書共分五個部分:傳統繪畫、彩墨繪畫、現代繪畫、對中國名山大川的寫生、畫家藝術年表。創作的形式是把該書作為一種文化信息,安置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中,以求得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並推動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創作範圍覆蓋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全世界有上千家圖書館收藏了《徐冬冬畫集》,其中有75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80個國家的國家藝術博物館的圖書館,300多所大學的圖書館,320餘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270餘家博物館、美術館參與了此次創作。

◆1997年

1997年1月,《徐冬冬畫集》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發行。

徐冬冬畫集徐冬冬畫集
1997年3月,確定了題為《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行為藝術的創作暨“向世界500家著名的圖書館贈《徐冬冬畫集》”的儀式將於5月在北京正式開始實施。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首站——中國北京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開幕式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開幕式

1997年5月22日,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來自中國近400家圖書館的代表,49個受贈國家的駐華大使、文化參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王丙乾、王光英、程思遠、吳階平及北京文化界人士共500餘人參與了這項創作。

雷潔瓊、王丙乾、王光英、程思遠、吳階平出席行為藝術開幕式
雷潔瓊、王丙乾、王光英、程思遠、吳階平出席行為藝術開幕式
49個國家的大使和文化參贊參加行為藝術開幕式49個國家的大使和文化參贊參加行為藝術開幕式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二站——中國浙江

1997年10月7日,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藏書樓,來自寧波、紹興、杭州、溫州等40餘家圖書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同時,由寧波市政府舉辦的“情系故里—徐冬冬畫展”也在該藏書樓舉行,《暮色下的秋季》等三幅作品被該館收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及浙江文化藝術界人士600餘人參加了儀式。

費孝通出席畫展寧波市政府舉行“情系故里——徐冬冬畫展”的開幕儀式
費孝通出席在寧波向40餘家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的儀式費孝通出席在寧波向40餘家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的儀式
10月25日,在杭州市浙江省圖書館,來自浙江省圖書館、浙江省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等20餘家圖書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1998年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三站——荷蘭阿姆斯特丹

1998年8月17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比利時、法國等60餘家國家博物館、美術館的圖書館館長及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

向60餘個國家的美術館、博物館實施行為藝術向60餘個國家的美術館、博物館實施行為藝術
在阿姆斯特丹國際圖聯大會上實施行為藝術向60餘個國家的美術館、博物館實施行為藝術

8月18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凱賓斯基飯店,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英國、挪威、德國、法國等53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參與了這項創作。

在阿姆斯特丹向53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實施行為藝術在阿姆斯特丹向53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實施行為藝術

8月20日,在荷蘭王國阿姆斯特丹國際會議中心,荷蘭王國代表向畫家頒獎。

國際圖書聯合會授獎國際圖書聯合會向畫家授獎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四站——法國巴黎

1998年8月24日,在法國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巴黎市政圖書館、奧賽博物館、蓬皮杜文化中心等20餘家博物館、圖書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

在此期間,畫家訪問了荷蘭、比利時、法國,並參觀了盧佛爾宮、楓丹白露宮、凡爾賽宮、凡·高藝術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奧賽博物館,其中達·芬奇的《蒙娜麗薩》、凡·高的《自畫像》、莫奈的《日落下的塞納河》等作品給畫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五站——美國紐約

在美紐約公共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實施行為藝術向美紐約公共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
1998年11月10日,在美國紐約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來自紐約公共圖書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等195家圖書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邱勝雲致詞:“這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此次畫家的訪問,並通過他的創作促進了中美兩國藝術界的交流與溝通。”畫家在儀式上宣布:“《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在美洲的創作今天已拉開帷幕,我們分別將在紐約、芝加哥、波士頓、休斯敦、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等地舉辦儀式,向北美、南美的600家圖書館實施這個創作。”
向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向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六站——美國波士頓

1998年11月16日,在美國波士頓,畫家向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哈佛大學美術館圖書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波士頓博物館圖書館等20餘家圖書館實施了這項創作。

向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向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七站——美國費城

1998年11月18日,在美國費城,畫家向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美國自由圖書館等25家圖書館實施了這項創作。

在美國費城向自由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在美國費城向自由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八站——美國芝加哥

1998年11月24日,在美國芝加哥中國駐美國芝加哥總領事館,來自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芝加哥博物館等125家圖書館、博物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

向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向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九站——美國休斯敦

行為藝術在美休斯敦舉行行為藝術在美休斯敦舉行

1998年12月3日,在美國休斯敦中國駐美國休斯敦總領事館,來自休斯敦大學、休斯敦公共圖書館,休斯敦博物館,萊斯大學、奧斯丁大學、布希總統圖書館、貝克研究中心等70餘家圖書館、博物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站——美國洛杉磯

1998年12月16日,在美國洛杉磯中國駐美國洛杉磯總領事館,來自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保爾博物館、蓋特博物館等40餘家博物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化作青雲滿谷飛》、《一段秋山一段情》等。

向洛杉磯保爾博物館實施行為藝術向洛杉磯保爾博物館實施行為藝術
◆1999年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一站——美國舊金山

1999年1月6日,在美國舊金山中國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館,來自伯克利大學、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公共圖書館、史丹福大學等60餘家圖書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

在舊金山實施行為藝術
在舊金山實施行為藝術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二站——美國華盛頓

向美國國會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向美國國會圖書館實施行為藝術

1999年1月27日,在美國華盛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華盛頓國立美術館、史密斯遜學會的弗立爾薩哈勒博物館、喬治城大學、馬里蘭大學等60餘家圖書館、博物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此次在美洲的創作,就此在華盛頓落下了帷幕。

駐美大使李肇星接受贈書駐美大使李肇星接受贈書

在美創作期間,畫家接受了美國CNN廣播電視台、美國之音廣播電台等媒體機構的採訪,並且應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西北大學、萊斯大學等學術機構的邀請,作了與創作相關的專題演講。此行還訪問了紐奧良、聖通尼奧、拉斯維加斯、水牛城等城市,並參觀了上百家的博物館、美術館及文化機構。1月中旬,畫家還飛抵了夏威夷群島進行休整,對火努魯魯島、茂義島和火山大島進行了考察,並訪問了夏威夷大學東西方文化中心。

在夏威夷在夏威夷

2月,畫家訪問日本,走訪了東京、箱根等地。

4月,畫家赴浙江杭州、富春江沿岸、天目山、雁盪山、普陀山一帶寫生。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三站——中國浙江

1999年8月,在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畫家向北侖圖書館實施了這項創作。因該館所在地為畫家的故鄉,故特設此站。

夏威夷遐想
夏威夷遐想
期間,在寧波東錢湖小住,創作《聽聞殘雪話春曲》、《世外桃源》、《莫言人世無倦處》等。

9月,畫家在杭州西湖小住,創作《濃淡煙鬢半雨晴》、《彩雲深處有人家》、《綜合與演變》、《聽奏唐人山水新曲》等。

1999年10月,在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畫家向寧海圖書館實施了《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的創作。

期間,畫家赴富春江邊桐廬小住,創作《蒼穹》、《藍色交響曲》、《夢》等。同月,返甬創作《一夜飲秋麥自醉》、《駛向夢中天堂》、《夏威夷遐想》等。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聽聞殘雪話春曲》、《彩雲深處有人家》、《世外桃源》、《夏威夷遐想》等。

◆2000年

4月8日,“嘗試與對話—徐冬冬精品畫展”在上海香格里拉飯店舉行。在畫展的展廳中,同時展出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新概念的未來汽車,這是在中國首次舉辦的中國視覺藝術與西方工業設計相結合的嘗試性展覽。美國密西根州的州長恩格勒與底特律市的市長阿契爾參加了畫展的開幕儀式。

畫展的主辦方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收藏了畫家題為《除是人間別有天》的畫作。

畫家在美西北航空舉辦畫展儀式上畫家在美西北航空舉辦的畫展開幕儀式上

畫家在畫展的開幕式上致詞:“當我在理想的夢中一次又一次被喚醒的時候,願與眾位共享這美妙的時刻。作為一名畫家,我常常生活在這個夢中,那便是用我們的真情和理解共同鋪出的一條通往世界的和諧的大同之路”。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四站——中國上海

2000年4月8日,在上海香格里拉飯店,畫家向代表美國密西根州五所大學圖書館的密西根州的州長恩格勒先生和底特律市的市長阿契爾先生實施了這項創作。

美密西根州州長和底特律市市長參加畫展開幕式
美密西根州州長和底特律市市長參加畫展開幕式

4月21日至7月,畫家第二次訪問美國,走訪了紐約、波士頓、費城、華盛頓、休斯敦、紐奧良、奧蘭多、邁阿密、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雷諾、夏威夷等城市。此行主要是拜訪各地的文化機構、博物館、美術館,進行學術方面的交流。此期間對大峽谷、優山美地、泰浩湖等國家級公園的自然景觀進行寫生和考察。

8月上旬,畫家又一次訪問日本東京、箱根等地。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佛家系列組畫《無常》、《無我》、《寂靜》等。

◆2001年

2001年4月30日至5月11日,“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畫家徐冬冬回顧展”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駐歐洲總部萬國宮舉行。 聯合國副秘書長、駐歐洲辦事處主任彼得洛夫斯基先生、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理庫佩羅先生、中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喬宗淮大使、中國駐瑞士大使吳傳福先生以及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40餘個國家駐聯合國的大使均出席了開幕儀式,儀式由聯合國藝術委員會主席貝魯先生主持。

聯合國副秘書長理庫佩羅致詞聯合國副秘書長理庫佩羅致詞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理庫佩羅先生致詞:“徐冬冬先生的作品能到聯合國來展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徐冬冬先生的作品不但有東方的理念而且融入了西方的色彩,讓人耳目一新。近年來,畫家徐冬冬先生與歐美各國的文化機構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對話,這與聯合國所提出的‘文明的對話’相吻合,他為世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貢獻。這裡所展出的徐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正說明這一點”。

中國駐聯合國歐洲總部首席代表喬宗淮大使致詞:“徐冬冬是一位知名的畫家,他的作品師承中國傳統畫派的風韻,同時也吸取了現代國際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的改革大潮中他以可貴探索的創新精神,在藝術創作中孜孜追求,卓有成就。通過這個畫展,大家不僅會得到藝術上的享受,而且也將從另外一個側面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變化”。瑞士駐中國大使館大使周鐸勉也為此次畫展撰文:“畫家的繪畫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他將自己的藝術向新的形式進行了發展。在文明的對話里,他的作品對世界文化間的交流起了橋樑作用”。 一幅題為《聽聞殘雪話春曲》的作品被聯合國永久收藏,這是聯合國第一次收藏中國畫家的作品。聯合國出版的《人類文明的進程》一書中對這件作品有詳細記載。

聽聞殘雪化春曲聽聞殘雪化春曲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五站——瑞士日內瓦

2001年4月30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駐歐洲總部萬國宮,來自聯合國圖書館、日內瓦州立圖書館、蘇黎世立特堡博物館、聖加倫州立圖書館等地區的圖書館、博物館的代表參與了這項創作。

畫家與聯合國副秘書長彼得羅夫斯基畫家與聯合國副秘書長彼得羅夫斯基
畫展期間,畫家拜會了聯合國副秘書長、駐歐洲辦事處主任彼得洛夫斯基先生,他對畫家近幾年在國際上舉辦的一系列的文化活動給予高度評價。稱這些活動與聯合國所提倡的“文明的對話”相契合。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六站——瑞士聖加倫

2001年5月16日,在瑞士聖加倫,畫家向聖加倫教堂圖書館、聖加倫公共圖書館實施了這項創作。

在此期間,畫家還訪問了蘇黎世、伯爾尼、洛桑、蒙特勒、維維、聖加倫、琉森等城市以及列支敦斯登,參觀了科貝古堡、尼翁古堡、西庸古堡、小石頭城、萊茵瀑布等古蹟和自然名勝,並對勃朗峰、少女峰、馬特洪峰等阿爾卑斯山脈的雪峰進行了寫生。圍繞著日內瓦湖走訪了法國的依佛瓦中世紀小鎮及埃維央市,參觀了日內瓦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博物館、瑞士國家博物館和畢卡索博物館。

在瑞士西庸古堡在瑞士西庸古堡

5月17日至31日,畫家訪問了義大利,走訪了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比薩、羅馬、龐貝、蒂沃里等城市,在威尼斯參觀了威尼斯研究院畫廊、古根海姆博物館、弗拉利光榮聖瑪麗亞教堂、大聖馬可學校、執政官宮等藝術宮殿。欣賞了貝利尼、喬爾喬涅、提香、韋羅內塞、丁托列托等舉世聞名的作品。在米蘭參觀了大教堂、斯拉卡劇院、斯福察城堡,聖瑪麗亞感恩教堂,觀看達·芬奇的名作《最後的晚餐》。在布雷拉畫廊觀看了拉斐爾的《童貞女結婚》、卡拉瓦喬的《午餐》等作品,隨後驅車前往科莫湖寫生。

在義大利龐貝古城
在義大利龐貝古城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七站——義大利米蘭

2001年5月21日,在義大利米蘭,畫家向聖瑪麗亞感恩教堂和布雷拉畫廊實施了這項創作。畫家隨後赴佛羅倫斯參觀了但丁故居、烏菲齊美術館、丕蒂宮、美術學院畫廊。觀看的主要作品有博蒂切利的《春》、達·芬奇的《聖母領報》、拉斐爾的《拉薇拉塔》、米開朗琪羅的《大衛》等作品。還參觀了聖瑪利亞斐奧利圓頂教堂。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八站——義大利羅馬

2001年5月24日,在義大利羅馬,畫家向羅馬美術學院實施了這項創作。在羅馬參觀了威尼斯廣場、那沃那廣場、人民廣場、競技場、萬神殿、羅馬劇院、波蓋賽美術館、羅馬現代博物館、皇宮博物館,主要觀看了貝尼尼父子的各種雕像如《被劫持的普羅賽比那》、《持萊維家》,還觀看了拉斐爾的《從十字架放下的耶穌》、卡拉瓦喬的《提水菓筐的少年》。在卡皮托利內博物館看到了卡拉瓦喬百餘幅的專題展覽。隨後還參觀了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博物館。觀看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作品:拉斐爾創作的《雅典學院》、米開朗琪羅的天頂壁畫《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

在威尼斯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在威尼斯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

6月1日至19日,訪問了法國、摩納哥和西班牙,走訪了法國的尼斯、坎城、馬賽、阿維尼翁、巴黎及西班牙的巴塞隆納、馬德里。主要參觀了阿維尼翁教皇宮、尼斯的馬蒂斯、夏加爾的博物館、巴黎的盧佛爾宮、奧賽博物館、凡爾賽宮、馬蒙坦美術館、德拉克洛瓦故居美術館、羅丹美術館、畢卡索美術館。在西班牙參觀了畢卡索紀念館、米羅美術館、巴塞隆納美術館、高迪公園、西森博物館、在馬德里觀看了戈雅的作品《瑪麗》、畢卡索的《畫家與模特》的專題展覽。在普拉多博物館觀看了畢卡索的舉世之作《格爾尼卡》。畫家赴托萊多中世紀小城參觀了格列柯故居並欣賞了他關於《聖經》故事的作品。在巴塞隆納參觀了高迪設計的聖加祖大教堂。在達利的家鄉菲格萊斯參觀他的博物館,其作品奇異,印象頗深。

寄情法國馬賽港寄情法國馬賽港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十九站——西班牙馬德里

2001年6月9日,在西班牙馬德里,畫家向馬德里美術學院實施了這項創作。

畫家在法國參觀了從安格爾到米勒、莫奈、畢卡索、馬奈、凡·高、高更、馬蒂斯、德拉克洛瓦等大師的作品,主要觀賞羅丹的《思想者》、《巴爾扎克》及《地獄之門》等作品。在羅浮宮觀賞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雕像《維納斯》、《女神》等鎮館之寶。在走訪的其他各類博物館中,畫家還觀賞到了威尼斯畫派的提香、佛羅倫斯畫派的達·芬奇、拉斐爾,荷蘭畫派的魯本斯等古典作品。

6月19日至27日,訪問德國。走訪了科隆、波恩、法蘭克福、海德堡、柏林、德勒斯登、波茨坦、慕尼黑、富森、漢堡等城市。參觀了西柏林國立藝術館、路德維

在德皇夏宮新天鵝古堡在德皇夏宮新天鵝古堡
西的藝術博物館、羅馬博物館、海德堡大學、德國國家圖書館、巴伐利亞新國家畫廊、柏林油畫廊、柏林國家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慕尼黑國家博物館和國家畫廊。特別是在德勒斯登,畫家觀賞了紫文閣皇宮收藏的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和喬爾喬涅的《沉睡的維納斯》。在柏林國家藝術史博物館觀看了格列柯的專題畫展,同時,畫家還對萊茵河、海德堡、富森、德皇夏宮新天鵝古堡進行了寫生。期間,走訪了奧地利莫扎特的故鄉—音樂之都薩爾茨堡。

《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創作的第二十站——德國柏林

2001年6月22日,在德國柏林,畫家向德國國家圖書館實施了這項創作。

6月27至29日,畫家訪問奧地利。參觀了維也納塞切松美術館、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等,觀賞了克里姆特的《水神》、《擁抱》和斯開埃拉的《母與子》。

在英國倫敦在英國倫敦
7月1日至6日,在英國倫敦,畫家參觀了劍橋、牛津等地。觀看了國家藝術畫廊、不列顛博物館,在不列顛博物館特別欣賞了中國東晉人物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7月6日至20日,畫家訪問丹麥、瑞典、挪威。走訪了哥本哈根、埃普薩拉、斯德哥爾摩、奧斯陸、卑爾根等地。主要參觀了丹麥現代藝術博物館、丹麥國家藝術博物館、安徒生博物館、瑞典國家畫廊和現代美術館、華沙博物館、挪威弗羅內爾雕塑公園、國家畫廊、海事博物館、維京博物館及挪威畫家蒙克的美術館,並對索格奈峽江進行了寫生。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繼續創作佛家系列組畫《相似》、《非常》、《幻境》等。

◆2002年:

主要整理歐洲遊記寫生稿,並產生了創作《圍與不圍》系列組畫的靈感。此組畫描繪了人因自然環境而形成部落血緣族群,他們因繁衍產生文化、宗教乃至家族與國家。這是作品“圍”的概念。人類又因文化交流的相互浸入而發生人種、信仰、思維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就是“圍”的突破而達“不圍”的相互不斷轉換過程。它始終處於往往復復的狀態,而這一狀態往往通過戰爭來體現。但戰爭也衹是表象,根本的還是文化相互滲透與浸入。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圍與不圍》、《陰與陽》系列組畫。
圍
不圍不圍

◆2003年:

1月17日至2月6日,畫家第三次訪問美國,主要在西部和夏威夷考察,足跡遍布歐湖島、火山島、茂義島和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等地。在此期間,畫家構思了名為《道》的系列組畫,此作品主要闡述人與自然和宇宙之間的變化關係。

2月7日至10日,畫家再一次訪問日本東京,遊覽箱根等地並參觀當地的博物館。

4月,“苦藤書屋”遷址於燕北潮白河畔,修葺花園一處,水榭取名為“雲歸處”。畫家靜心隱居於書屋,品茗細讀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等哲人關於精神分析的著作。並創作《道》系列組畫,該作品分為:動、靜、悟、逸、遠、開、元、無、極九種境界。

7月,《道》系列作品完稿。

8月,畫家以天體為遐想創作了《天穹》和《感受》系列組畫。

9月至12月,產生了題為《音樂》和《男人與女人》的系列組畫的靈感並創作完稿。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詩》、《道》、《天穹》、《音樂》等系列組畫。

詩系列組畫第3號-——國風詩系列組畫第3號-——國風

◆2004年:

2月2日至11日,畫家第四次訪問美國,去夏威夷歐湖島休假。走訪了威基基、落日、馬卡哈、瑪卡普、可可岬等海灘,產生了創作《帆》的靈感並進行創作。 5月至6月,重新開始創作《圍與不圍》系列作品。

6月21日至7月7日,畫家第五次訪問美國,去了紐約、水牛城、鹽湖城、丹佛等城市,考察了尼亞加拉大瀑布、大提頓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總統山、魔鬼峰、落基山脈等自然景觀並參觀了各地的美術館、博物館。

在美大峽谷公園寫生在美大峽谷公園寫生

10月,創作了紙雕塑、拼貼作品《天地間》。

11月30日至12月14日,畫家第六次訪美,去夏威夷、拉斯維加斯、洛杉磯、聖迭戈等地休假,並產生了創作《距離二十三》系列組畫的靈感。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帆》、《圍與不圍》系列組畫,紙雕塑、拼貼裝置作品《天地間》。

◆2005年:

畫家靜心創作《距離二十三》系列組畫,此組畫主要探討人類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狀態。組畫分二十三種精神狀態:渴望、觸動、思緒、狀態、沉思、傷感、感覺、惶惑、焦慮、躲避、痛苦、失望、善變、情愛、精神、手淫、鬼祟、品位、淫亂、韻律、陽痿、低吟、幻滅。
8月,《圍與不圍》系列組畫完稿。
10月,畫家赴江南各地尋園,並產生創作《說園》組畫的靈感。主要是闡述現代文人的精神的理想家園和心靈的歸宿,並產生了對人性的討論。
12月,畫家第七次訪問美國,主要去夏威夷、洛杉磯等地休假。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距離二十三》和《圍與不圍》系列組畫

◆2006年:

3月,《距離二十三》系列組畫完稿。4月,畫家文集《挑燈拾味集》第一卷《說園》的第一稿完成。此卷分為三部分:第一,中國古典園林清議;第二,江南各園林的分析;第三,中國繪畫簡述。此卷是《說園》繪畫創作的理論根據。 4月中下旬,再度赴江南尋園。
10月,赴桂林、陽朔轉滇過昆明到香格里拉、在德欽觀梅里雪山,並經虎跳峽至麗江小住。
在陽朔寫生在陽朔寫生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距離二十三》系列組畫。

◆2007年:

2月,開始創作《神靈十則》,名為:枯木逢春、行世、雅頌、獨立、傲世、魂、從容、童趣、蕭條淡泊、深邃。

神靈十則系列組畫——枯木逢春、傲世 神靈十則系列組畫——枯木逢春、傲世
10月,畫家久居京城,倍感煩悶,過杭州賞桂,又轉皖,登黃山尋景散心,大醉於山下德懋堂。

12月,畫家第八次赴美,在夏威夷、洛杉磯等地參觀美術館、博物館,並在拉斯維加斯過2008年新年元旦。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神靈十則》系列組畫。

◆2008年:

創作太極系列組畫《飄落的記憶》。
7月,赴揚州游瘦西湖、平山堂,轉杭州,並在西湖龍井問茶。
10月,開始創作《迷失的快樂》,並創意《蒙特里安的懷念》。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太極系列組畫《飄落的記憶》和《迷失的快樂》。

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快樂第3號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快樂第3號

◆2009年:

4月,《迷失的快樂》組畫完稿。
5月,在雲南麗江慶五十歲生日。游束河、瀘沽湖等地。
6月,開始創作《迷失的幸福》。
年末,於燕西山麓另設書房一處,取名“觀雲草堂”。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幸福》。

◆2010年:

6月,赴江蘇泰州,訪喬園。轉寧,赴棲霞寺拜觀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10月,《迷失的幸福》完稿。開始創作《思緒的遷移》。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幸福》以及《乾坤衍》。

◆2011年:

創作《無根的神韻》系列裝置作品,探討中華文化發源地迅速消失後,給世人帶來的警示。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無根的神韻》系列裝置作品。

◆2012年:

全年編輯、整理、設計名為《心造境》的新版徐冬冬作品集。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無根的神韻》系列裝置作品。

◆2013年:

10月,《四季》系列組畫的靈感產生於“雲歸處”,它講述的是人的靈魂在宇宙間跳動的軌跡。
該年創作的主要作品:《四季》系列組畫。

四季系列組畫——春第1號、秋第1號 四季系列組畫——春第1號、秋第1號

◆2014年:

9月,《四季》系列組畫創作完畢。
10月,赴黃山賞秋,考察徽州古民居宏村、西遞、呈坎、西溪南、龍川、雄村等。
赴黃山賞秋
雲中行

年末,準備創作《藤》系列組畫。

藝術思想

徐冬冬的藝術思想是以他的宇宙觀為基礎的,主張站在宇宙的高度來審視人類所關懷的問題,並由此生髮其藝術創作。他率先提出並一生遵循“作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的理念。提出“心造境”學說,追求悟得超越倫理道德的天地境界,遵從古老的天人合一理論,吸取西方的自然觀,並與中國意象的詩境相結合,再融入中國哲學中的抽象概念,匯通而成為其抽象藝術理論。強調人類自身靈魂在宇宙間跳動的軌跡,講求人與萬物氣韻的和諧,這種和諧的神韻是其抽象藝術理論的最高境界。他探討生命的往復和生命之初的善與惡,並將人之善惡推至萬物,在“有”和“無”中重視生命的初始,講究宇宙間的萬物氣韻平衡。他提倡用世界與發展的眼光看中國,認為藝術思想需有反思的過程,當因世、順時而變,強調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
徐冬冬:寄人籬下自畫像圖軸

宇宙觀

徐冬冬的宇宙觀以“天人合一”為基礎,追求“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強調人融之於萬物中,宇宙萬物平等,人類不以征服自然為目的,而是對萬物皆具愛心。他從儒、釋、道三家來探求從內至外的人生,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尤顯重要。他的思想不但充分意識到“外面”(宇宙世界),也能表達“內心”的存在,體會人心與物相通,並與宇宙之心化之,以求不生不滅之心的出現,一己與萬物同化之。在他看來,畫者揮毫寫物是手段,過程在於“致良知”而達“格物”,從而實現內心自我的覺悟。超度一己並非最終之目的,做到宇宙萬物的超度才是根本,這就是他的宇宙觀中最核心的超越倫理道德的天地境界。這使得他的思想充滿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自家風度,進而吸取了中華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此思想不僅適於人類社會,而且應推至宇宙萬物而達到平等。他認為,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其自身的否定,要尊重自然之規律,人類在發展、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注重萬物之平衡。由此觀之,他主張表達人類的快樂、幸福及一切精神狀態,應建立在天、地、人以至萬物的宇宙概念上。

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幸福其中兩幅 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幸福第2號

心造境

“心造境”是徐冬冬早年在創作中國傳統意象繪畫時便提出的藝術思想。這是他最基本的創作思想,其成熟完善貫穿畫家近40年的藝術生涯。對“心造境”的蘊涵,他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問答,而這個解答也伴隨著畫家的成長。
在上世紀80年代、畫家20多歲時,徐冬冬首次提出“心造境”的藝術思想,深受宋、明兩代心學、理學大家的影響,從本心、正心開始,強調“心”是人類的心靈世界,“造”為創造,“境”則是繪者筆下的意境,此時的“心造境”為“用心靈去創造意境”,乃屬美學的範疇。
進入30歲,徐冬冬對“心”的理解變為“身心合一”,發展至“天人合一”,“心”即為“宇宙”;“造”通“易”,變也;“境”則為“致良知”,意思是表達的筆墨要有善心與仁德之境界。這時的“心造境”的涵義為:“在宇宙造化中發現、表達人類與萬物生命的自然之完美以及蘊藏於變化中的真善美”,這是極高的精神境界,實屬哲學範疇。
40歲後,徐冬冬對“心造境”中的“境”又有了新釋。他從美學、哲學以及宗教的精神境界中進入到宇宙世界,悟得超越倫理道德的天地境界,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僅適於人類社會,也適於宇宙萬物,提倡萬物的平等,萬物超度是根本。可以說,對“心造境”的認知過程一直伴隨著畫家的生命與成長,使他從中享受到天地快樂的最高福分。
經過10年的隱逸生活,逾50歲的徐冬冬的思想更為明朗,“心造境”不僅是伴隨他數十年的藝術思想,更成為了他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綜合了他對儒釋道三家最深的體會。在他的內心,“心”即是佛,為宇宙本體,“造”在於變,出自於道家,二者皆為“出世”之學,“境”則屬於儒家的“入世”之追求。畫家雖為隱逸,也不是不求聞達,而是在“出世”與“入世”間求得平衡,積極思考社會的問題,作為他創作的源泉,其抽象繪畫和行為藝術充滿著這樣的理念,同時更是將所悟之“道”融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因而,“心造境”就是畫家的人生。

佛家系列組畫——非常佛家系列組畫——非常

主要作品

徐冬冬,是目前中國惟一一位對中國傳統意象繪畫、西方印象繪畫、西方抽象繪畫都有著深入研究和創作實踐並走向中國抽象繪畫的畫家,其作品涉獵中國傳統意象繪畫、印象繪畫、抽象繪畫、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五大類。作品跨度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已近40年,畫風幾經突變,充滿創新的精神,既不泥古復今,也不重複自我,思想博大、新穎、獨特,始終圍繞其宇宙觀,創作每遇新問題則能自己創造出相適應的技法,在堅持使用傳統的宣紙、毛筆和顏料的同時,用紙、用筆、用水、用墨方面均有重大突破,且用色、構圖極為大膽,中西結合,使作品每每有其獨創性,描繪的是畫家心跡的瞬間,即使畫家本人亦“不可復摹之”。

抽象繪畫

徐冬冬在意象繪畫、印象繪畫的基礎上進入到抽象繪畫領域,創作時間從上世紀80年代持續至今。這是徐冬冬最為重要的藝術創作領域,其在思想、理論、作品、技法等各個方面均卓有建樹,開中國抽象繪畫之先,從而在繪畫領域建立了新的流派——充滿中國精神、中國哲學、中國風格,表現中國人生活與思想的中國抽象繪畫,標誌著中國的抽象繪畫已經走出對西方抽象繪畫的單純性、技巧性模仿階段,具備了獨立的思想內涵、表現形式與生命力。這一畫派的確立,為中國畫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區域性走向國際化,構建了一個開放的藝術體系。
徐冬冬對創立中國抽象繪畫流派的最具突破性的貢獻,是比較完整地形成了支撐這一畫派的思想和宇宙觀。他的思維不拘於某個區域性文化,而是注重人類廣為關切的問題,如文化的演變、國家的產生與消亡以及人類精神狀態的探討,強調宇宙世界生命的往復和生命之初的善與惡,並將人之善惡推至萬物。同時,他在中國的哲學裡尋找著抽象的概念,使之成為其繪畫語言,重在表現人類自身靈魂在宇宙間跳動的軌跡,講求人與萬物氣韻的和諧,這種和諧的神韻是其抽象藝術理論的最高境界——世間萬物平等,萬物因氣相聯,氣繞物而生神韻,人和萬物之神韻在浩瀚宇宙間交融和諧。此乃徐冬冬以其抽象繪畫對中國哲學“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所作出的新釋。
在藝術表現上,徐冬冬創造出了與其抽象繪畫思想相匹配的新的技法,用色、用水、用紙、用材均有大膽的創新,淨脫前人之筆意。百色入洗揮毫而潑之,色融於水如瀑而泄之,使古老的宣紙產生不同的自然肌理,遇水色而生變。一幅作品要經過反覆多遍、層層疊疊的水色交融方能完成,一層一變,畫面氣韻生動,變化萬千,美侖奇幻。融色之水,多取於自然之物,春采甘露,夏攜新雨,秋含風沙,冬化晴雪,這亦是其之獨到。

距離二十三組畫其中兩種狀態距離二十三組畫其中兩種狀態

意象繪畫

中國傳統意象繪畫是徐冬冬進入繪畫領域的基礎,其主要創作時間在1974年至1990年。他從臨摹歷代名作入手,把握筆墨特有的情趣與概念,其學習繪畫既未從西方繪畫的素描手法開始,亦不固定於某家某派,而是兼容並包,通過研習中國古人作品來體會先賢是如何去觀察自然的,是如何探求人類與宇宙間的複雜關係的。
他追求筆墨的傳神,強調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寫形只是為了達到傳神的目的,作品應顯示人與宇宙間萬物氣韻的和諧,反映萬物的精神狀態、氣質風度和人品的高貴。
他的意象繪畫講究筆墨的虛實,雅拙、簡樸,追求生命的優雅,用筆、用墨有行有止,陰陽平衡。他強調筆墨並非無內容,而是具有很高深的宇宙觀,繪畫是一個從技入道而達無知之知的過程。他推崇南宗畫派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崇尚超凡脫俗的境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從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大小米到郭熙、李唐、燕文貴以及元四家,特別是明代畫家徐渭(青藤)、朱耷(八大山人),對其影響頗深。近代畫家吳昌碩、齊白石的用色用筆、黃賓虹的用墨、潘天壽的構圖、李可染的野外寫生及其對中國繪畫的創新精神,亦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其作品的精神歸於朴,含而不露,從容自在,無論是寒林丘壑,還是古村野渡,都能表現出平和天真、聊寫心中逸氣之境界。

壽畫軸壽畫軸


印象繪畫

印象繪畫的創作,是徐冬冬了解西方繪畫的一個基礎和切入點,創作時間大致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持續至本世紀初,與其創作中國傳統意象繪畫的時間有相當一段的重疊、並行。因為他認為學習西方繪畫並非個人愛好,而是一種時代的需要、文化交流的規律。他首先從中世紀西方繪畫之父喬托開始了解西方繪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馬薩喬、博蒂切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和威尼斯畫派的提香、丁托列托,巴洛克畫派的卡拉瓦喬、魯本斯、委拉斯貴支、倫勃朗,新古典浪漫主義的戈雅、泰納、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畢沙羅、馬奈、莫奈、德加,後期印象派的高更、凡•高,野獸派的馬蒂斯,以及立體派的畢卡索,尤其是塞尚、蒙特里安、夏加爾、波洛克等西方的優秀畫家,對他的創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徐冬冬的印象繪畫不同於西方印象派繪畫,他始終貫徹其源於中國思想的宇宙觀,並與西方印象的自然觀相結合,吸取了西方印象派中的色彩運用,但把西方印象派中極其重要的“光”掠去了,沿用了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將色彩與水墨相聯繫,在色彩中尋求著中國繪畫的筆墨情趣,這是他的印象繪畫的一大特點,加深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所以,觀徐冬冬的印象繪畫,有他獨特的詩境和神韻,在這裡,色彩與水墨有了更大程度的結合與更加自由的空間。

一夜飲秋麥自醉一夜飲秋麥自醉


行為藝術

徐冬冬是中國當代藝術界大膽探索行為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他所創作的名為“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行為藝術,歷時5年(1997年至2001年),足跡遍布亞洲、歐洲、美洲的1700多家文化機構,以畫家出版的《徐冬冬畫集》為創作載體,以地球為創作平台,以將畫集放置到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的創作形式,配合“時間”、“空間”等眾多元素,來展現中國古老哲學“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價值與魅力,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與外來文化的對話。這是迄今為止參與者最多、涉及面最廣的國際性大型行為藝術,也是由個人推動的最大規模的民間文化交流活動。

時任美駐華大使普理赫先生接受贈書向時任美駐華大使普理赫實施行為藝術
徐冬冬創作這一行為藝術的初衷,是希望以此推動21世紀中國進入世界。他認為,21世紀中國進入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而中國進入世界,重要的不只是政治的對話、經濟的交流,更是文化的相融。中國文化需要走出封閉,在開放和對話中走向世界,讓不同文化、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人們來了解和接受。徐冬冬的行為藝術,其表率意義在於它不僅規模空前,是高度國際化的,而且它將行為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既超越了西方行為藝術的內容定式與形式局限,也使中國起步較晚的行為藝術擺脫了缺少思想基礎的怪誕、極端與譁眾取寵,擺脫了“裸體、血腥、暴力”的印記,而具有了思想層面與實施過程中的多重美感。

裝置藝術

徐冬冬是中國較早涉獵裝置藝術的畫家之一。裝置藝術也被稱為“環境藝術”,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始於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當代美術中占有重要位置。這一藝術形式自80年代開始才在中國被認識和興起,發展到本世紀後逐漸成為當代中國現代前衛藝術中重要的藝術樣式。徐冬冬的裝置藝術,和西方的裝置藝術有較大的區別。他堅持在這一藝術形式上體現其宇宙觀,在題材上吸取了西方裝置藝術的“後現代化”特徵,充分反映變化中的世界,具有擯棄極端、擁抱兼容的“地球村”意識,同時又著重表現“天、地、人”以及人類社會變化帶來的文化演變,挖掘今日中國在全球化潮流和自身社會巨變中的文化遷徙。

和其他國內外的裝置藝術家相比,徐冬冬的裝置藝術不僅在選題上專注於對中國文化與人類文明在劇烈變遷中何去何從的拷問,而且在材料選擇上專注於中國傳統繪畫用紙,以紙雕塑、紙拼貼的形式營造出了開放、深沉的文化空間,並以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視覺音響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對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的現象進行探索,給人以前所未有、極其獨特的視覺感受與思想衝擊。

天地間天地間

重點收藏

◆1987年12月,中國美術館收藏畫家的《吉祥貴壽圖》、《寫松圖》、《秋風吹下紅雨來》等作品,並向畫家頒發收藏證書。
◆1988年8月,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收藏畫家的《看竹人圖》、《秋韻圖》、《秋遊圖》、《賞春圖》等五幅作品,並向畫家頒發收藏證書。
◆1988年9月,大連棒棰島國賓館收藏畫家題為《心海》的作品,將其放置在該館總統樓。
◆1988年9月10日,旅順博物館舉行了“徐冬冬作品收藏儀式”,收藏畫家的作品《樹下問路圖》、《面壁圖》。
◆1990年9月,亞運會組委會收藏了畫家的兩幅作品,中國亞運會組委會主席伍紹祖先生接受了畫家的作品並頒發證書。
◆1990年10月,南京博物院院長徐湖平主持了收藏徐冬冬作品的儀式,畫家的兩幅作品《觀荷圖》、《墨鳥圖》被該館永久收藏。
◆1991年3月,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畫家的兩幅作品《淡墨痕圖軸》、《鵝圖》。
◆1997年10月,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藏書樓收藏畫家的作品《暮色下的秋季》等。
◆2000年4月,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收藏了畫家題為《除是人間別有天》的作品。
◆2001年4月,畫家題為《聽聞殘雪化春曲》的作品被聯合國永久收藏,這是聯合國第一次收藏中國畫家的作品。聯合國出版的《人類文明的進程》一書中對這件作品有詳細記載。

各界評價

◆1988年、1991年,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吳作人為徐冬冬及其畫展題詞:
師古人再造化之誠,以立奪天工之志,藝豈有止境哉!
——一九八八年盛夏書以徐冬冬畫家共勉
冬冬可愛。
——一九九一年題“徐冬冬足跡——十省市巡迴展”
吳作人題詞吳作人題詞

◆1986年,著名畫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為《徐冬冬詩畫集》作序:

——冬冬同志是一個有鮮明特點和具有藝術才能的畫家。他的山水、人物及花卉既富有筆勢飛動的狂放性格,又極注意物像形體和整個畫面的塑造。他講究“心造境”,也注重“師造化”。
——他挖掘和探索大自然的美來體現自己的審美情趣,他畫的花卉蒼老渾樸,淡而淋漓;人物善用濕漓的潑墨來表現那廣闊的襟懷;山水則講究博大的心胸和那冷逸的意境。然而這些都是通過他自己的方法、手段創造表達出來的。
——不論狂放的老籐、萱草及梅枝,還是細膩的枇杷和貢果,都能看出畫家博大的心胸和使人回味的意境。
——他的詩和他的畫一樣,有獨特味道,不泥古,更有一種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的精神。

◆1987、1988年,著名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曹禺分別為徐冬冬畫展、《徐冬冬畫冊》出版題詞:
——師造化而得其妙,否枝節爾取其勁。
——絕妙好畫。

艾青題詞艾青題詞
◆1988年,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艾青為《徐冬冬畫集》題詞:
朦朧的山水,奇異的意境,都是滲透了畫家的衷情。

◆1985年,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臧克家題徐冬冬畫作《墨梅圖》:
掃除膩粉逞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1985年,著名作家肖軍題徐冬冬畫作《秋天裡的荷塘》:
一莖撐天地,風雲憑來去,息罷一展飛,去住雙無跡。

◆1985年,著名作家聶紺弩為《徐冬冬詩畫集》作跋:
——《徐冬冬詩畫集》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事業上的追求,這對人生來說是很難得的。我贊成他的藝術主張“心造境”學說,講究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他極力地贊成藝術上的創新,但更注重藝術上的傳統。
——他的詩和畫都有一種使人清新回味的書卷氣,有一種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藝術風格。然而,這一點是我喜歡他作品的主要原因。

◆1984年,著名畫家王森然為《徐冬冬花卉冊》題簽:
古樸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從徐冬冬山水畫中率見不鮮,可喜也。

◆1997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吳階平在人民大會堂“陽光與和諧的夢想——徐冬冬向世界著名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贈書”開幕儀式上致辭:
徐冬冬畫冊對弘揚中華文化、發展藝術特色有重要意義。

◆1985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德珩為《徐冬冬詩畫集》題詞:
喜看筆從雲里過,波瀾轉處不須完。

許德珩題詞許德珩題詞

◆1984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厥文分別題徐冬冬畫作《煥然成章圖軸》、《零金碎玉圖軸》:
——藤蘿飛舞 煥然成章

胡厥文題徐冬冬畫作《煥然成章圖軸》胡厥文題徐冬冬畫作《煥然成章圖軸》

——滿盤佳果之增人壽

胡厥文題徐冬冬畫作《零金碎玉圖軸》胡厥文題徐冬冬畫作《零金碎玉圖軸》

◆1997、1998年,文化部部長孫家正評徐冬冬的行為藝術“陽光與和諧的夢想——徐冬冬向世界著名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贈書活動”:

——畫家徐冬冬教授向世界著名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贈他的著作《徐冬冬畫集》,這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次有意義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畫家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還科學地融會了西方的繪畫技巧和理念。他創作的作品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的崇高情操。

◆1988年,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為《徐冬冬畫集》作序:

——畫事應不以平廢奇,不以奇廢平,莫奇於平,莫平於奇。今觀冬冬先生之作,無論人物、山水、花卉皆可謂奇中能見其不奇,平中能見其不平。筆墨老辣,雅拙意遠,跡簡沉雄而不失飄逸,疏散而存氣骨,甚為妙品也。

高占祥為《徐冬冬畫集》作序高占祥為《徐冬冬畫集》作序

◆1990年、1997年,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分別在“徐冬冬足跡——十省市巡迴畫展”開幕儀式、人民大會堂“陽光與和諧的夢想——徐冬冬向世界著名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贈書”開幕儀式上致辭:
——“徐冬冬足跡畫展”的展出,反映了畫家在我們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創新的深刻探討。我相信,通過這個展覽,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
——中國著名畫家徐冬冬教授是中國人民喜愛的青年畫家。這次由他提儀並出資向世界六十多個國家近千家著名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捐贈他的繪畫作品集——《徐冬冬畫集》,這是一件介紹中國、宣傳中國、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是中國文化界和圖書館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徐冬冬教授博採眾長,其繪畫作品融中國文化之精華和西方繪畫技法於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筆下的名山大川、村落曠野、花鳥蟲魚無不蘊涵著中華文化之神韻,充分體現了勤勞的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

◆1998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評徐冬冬的行為藝術“陽光與和諧的夢想——徐冬冬向世界著名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贈書活動”:
——中國知名畫家徐冬冬教授向世界著名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贈送他的畫集,這是一次頗具規模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這本畫集因此而具有了超出藝術作品以外的不同尋常的意義,那就是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成為代表中國人民向世界各國人民表達友好問候的贈禮。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這整個畫家的贈送活動的創意是來自徐冬冬本人的富於浪漫主義的藝術想像。他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財力。現在他已有可能獲得充分的補償,這種補償就是:他的作品能夠進入代表人類文明成就的宏偉文化殿堂,那些我們大家都非常尊敬並推崇的雄視一國、享譽世界的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在這裡,徐冬冬的畫集將擔負起光榮的責任,向世界各國展示中國文化發展的成就。

◆1999年,中國駐美全權大使李肇星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貢獻始於斯,無涯始於斯。
——祝賀冬冬先生訪美
李肇星
李肇星題詞

◆1999年,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邱勝云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中美文化交流使者。
——賀冬冬先生訪美贈畫集成功
邱勝雲題詞
邱勝雲題詞

◆1999年,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黃東璧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用你的畫筆促進中美文化交流。
黃東璧題詞
黃東璧題詞

◆1999年,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安文彬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美友誼。

◆1999年,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王永秋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以文交友,促進中美文化交流。

◆1999年,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吳祖榮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徐冬冬畫集》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意義深遠。

◆2001年,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促進中法文化交流,發展互利合作。
吳建民題詞
吳建民題詞

◆2001年,中國駐義大利公使李瑞宇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中西交流作出貢獻。
——祝徐冬冬畫展成功。

◆2001年,中國駐西班牙大使湯永貴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文化使者,友誼橋樑。
——祝畫家徐冬冬訪西圓滿成功!
駐西班牙大使題詞
湯永貴題詞

◆2001年,中國駐德國公使孫榮民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探索創新,祝徐冬冬在藝術之路上取得新的成就。

◆2001年,中國駐英國大使馬振崗為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題詞:
藝海無涯。祝徐冬冬在繪畫道路探索中取得新成績,為弘揚中華文化做出貢獻。

◆1999年,國際圖聯主席ChristineDeschamos評徐冬冬“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行為藝術:
——贈《徐冬冬的內心世界》(註:《徐冬冬畫集》的英文版)是一個極為慷慨的行為,是一種奉獻,也是本次國際圖聯大會的一個高潮,令人難以忘懷。

◆2001年,中國駐聯合國歐洲總部首席代表喬宗淮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主辦的“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畫家徐冬冬回顧展”上致辭:
——徐冬冬是一位知名的畫家,他的作品師承中國傳統畫派的風韻,同時也吸取了現代國際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的改革大潮中他以可貴探索的創新精神,在藝術創作中孜孜追求,卓有成就。通過這個畫展,大家不僅會得到藝術上的享受,而且也將從另外一個側面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變化。

◆2001年,中國駐瑞士大使吳傳福為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主辦的“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畫家徐冬冬回顧展”題詞:
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進程,是智慧、創新、發展的歷程。
——祝徐冬冬回顧展圓滿成功。

◆2001年,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理庫佩羅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主辦的“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畫家徐冬冬回顧展”上致辭:
——徐冬冬先生的作品不但有東方的理念,而且融入了西方的色彩,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畫家徐冬冬先生與歐美各國的文化機構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對話,這與聯合國所提出的“文明的對話”相吻合,他為世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聯合國副秘書長、駐歐洲辦事處主任彼得洛夫斯基對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主辦的“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畫家徐冬冬回顧展”以及徐冬冬在國際上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這些活動與聯合國所提倡的“文明的對話”相契合,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

◆1999年,美國前總統布希觀《徐冬冬畫集》後致函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
——這是一個特殊的禮物,我和我的太太芭芭拉都很喜歡。

美國原總統布希先生觀賞《徐冬冬畫集》後致函美國原總統布希先生觀賞《徐冬冬畫集》後致函

隱逸生活

徐冬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活躍於大眾視線的著名畫家,其活動軌跡和影響力遍及國內外,但自本世紀初至今十餘年,全然從公眾視野消失,畫界內外的社會活動少見其身影,從他與朋友往來的隻言片語中,可知其已進入隱逸的生活狀態。
從曾經頻繁出現於新聞報導中的熱鬧到少有人知其影蹤的隱逸,徐冬冬生活方式的突變出乎人意料,在當今社會中更是極其少見,且其本人從未對外表露過他歸於隱逸的原因,但細細品味其畫作、詩文和藝術人生之足跡,便可發現徐冬冬之所以在聲名盛極一時選擇歸隱,其實是偶然中的必然。追求隱逸的境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徐冬冬的精神底色,也是為他的藝術思想、宇宙觀和人生使命感所決定的。

雲歸處雲歸處

在徐冬冬寫的《我的藝術生活》一文中可以看到,他幼時經歷“文革”,六歲時離家到滬躲難,心裡常生沒有依靠之感,曾做夢過著出家人生活。少年時期他在故宮研習古人畫作時已深切體會到了“中國繪畫以做人入道,追求超凡脫俗”之意境,引導他在成長中行悟的不少智者,皆是出家人和隱士。故畫家少時即有隱逸于山水之中,進入那“淡”、“無”、“虛”仙境的出世情懷。
在徐冬冬的藝術經歷中可以感知到,這樣的情懷歷經歲月而不變,一直縈繞在畫家的心靈深處。1984年至1996年期間,他進行了對中國山脈的系統探求,按古法尋山問道,與數十座名山大川進行了為期數年的對話。他行於山水間,體會嵐氣清潤、寧靜致遠與平淡、雋永的人生姿態。1997年起,“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全面展開,徐冬冬行走於世界,遍訪歐、美、亞各洲。他駐足於全球眾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徘徊、凝思在風情各異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之間,恍若跨越時空,將“小我”化於“大我”之中。繁忙的全球文化旅行間隱約貫穿著的,仍是那淡淡山水間的忘我情懷。

至為重要的是,在山水之間以及世界各地的行走,使徐冬冬對自己的人生使命有了新的感悟。他在實施“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的過程中,多次提到“21世紀中國進入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國文化和中國的藝術家應為推動這一歷史進程做出貢獻。在觀摩、研習歐美諸國藝術大家的作品之後,他對東方文明、西方文明以及文明對話中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天命”有了深刻的理解。
2003年起,遊歷世界之後的徐冬冬從隱逸的情懷走向了隱逸的生活。他在燕北修葺一處花園,園中設塘養魚,塘旁老藤飛臥,涓涓細流自石中潺潺而出,魚兒歡樂自在。因敬仰元四家倪雲林的品行文雅、性情高潔,他將自己的隱逸之園,取名為“雲園”,又為“雲歸處”。


已逾十年的隱逸生活,使徐冬冬進一步參悟了“作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他的宇宙觀和“心造境”的藝術思想趨向成熟。他著文指出,“心”即是佛,為宇宙本體,“造”在於變,出自於道家,二者皆為“出世”之學,“境”則屬於儒家的“入世”之追求,應以“出世”之境界來超度宇宙萬物,實現儒家之謂的“人生價值”,亦即藝術家所擔負的推動中國文化進入世界之“天命”。因此可以說,徐冬冬對隱逸生活的追求,並非不求聞達,而是隨世參悟,潔身自好,生於塵世之中而遠離世俗的喧譁,專注於問道之作畫,以精神的修行和藝術的完善,求得“出世”與“入世”的平衡,將所悟之道融於生活的點點滴滴,走向那“身心合一”、“天人合一”、超度宇宙萬物的和諧與寧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