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要集

全書輯錄經、論、注等一百六十餘部經卷中之往生要義,以闡述其淨土思想。 其影響所及,經良忍、睿空等人,至法然上人開立淨土宗,乃成為日本淨土教史上的精萃。 後來明代雲棲袾宏著《阿彌陀經疏鈔》,其中所讚嘆之淨土十樂,也深受本書之影響。

【往生要集】
三卷(或六卷)。日僧源信(惠心僧都)撰。收在《大正藏》第八十四冊。全書輯錄經、論、注等一百六十餘部經卷中之往生要義,以闡述其淨土思想。自永觀二年(984)十一月於比睿山橫川首楞嚴院起稿,翌年四月成稿。
本書內容分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極樂證據、正修念佛、助念方法、別時念佛、念佛利益、念佛證據、往生諸行、問答料簡等十門。此中,正修念佛門敘說念佛之實踐方法,又細別為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回向等五念門。觀察門所敘之念佛修行之具體方法,可謂本書之中心。所謂具體方法,是指將阿彌陀佛之佛身相好(白毫等身體的特徵)之意義,與天台教學結合而作觀想之特殊觀相念佛,而對於沒有觀想能力之眾生,則以口稱念佛為救渡方法。整體之思想傾向,是試圖將淨土教和天台教義相融合。
本書自發表以來,日本宗教界、文學、藝術等均受到很大的激勵,尤其是在教義方面受到直接感化的比睿山淨土教。其影響所及,經良忍、睿空等人,至法然上人開立淨土宗,乃成為日本淨土教史上的精萃。甚至遠至中國宋代也受其影響。據說此書完成之翌年,宋人周文德傳之入天台山國清寺,乃即有五百人隨喜。後來明代雲棲袾宏著《阿彌陀經疏鈔》,其中所讚嘆之淨土十樂,也深受本書之影響。
文學方面,《源氏物語》、《榮華物語》、《枕草子》等平安文學作品,均廣引此書所說。在造形美術方面,此書曾促使‘聖眾來迎圖’、‘地獄變相圖’等淨土藝術興盛,並使之取代在其前期的密教藝術。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