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墓

彭祖墓概況

彭祖,傳說中人物,皇帝後裔,陸終之子,姓籛,名鏗,舜時曾為大臣,壽八百餘歲。《史記·楚世家》載:“陸終生六子,坼剖而生焉”,“三曰彭祖”。《列仙傳》謂:“彭祖者,殷大夫也。”“歷夏至殷末,壽八百餘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地域廣記》謂:“彭祖自唐歷夏殷,封於大彭,號彭川。周末浮游四方,入蜀有宅在象山下。”
關於彭祖的墓葬地,計有江蘇徐州(古稱彭城)、浙江臨安八百里、河南鄢陵、陝西宜君縣彭鎮彭村、四川彭山縣、山東臨清等地六處彭祖墓。彭山縣的專家認為,通常認為彭祖墓葬地在四川彭山縣彭祖山,至今仍存的彭祖墓,歷史悠久,香火不斷,其他地方的彭祖墓可能是衣冠墓。此外,福建(武夷山)、甘肅(天水)、浙江孝豐廣苕鄉等地也有彭祖墓遺蹟。

一、彭山縣彭祖墓

地理概況

彭山縣彭祖墓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彭祖山,彭祖山古稱仙女山,位於彭山縣城北郊,海拔610米,

彭山彭祖墓彭山彭祖墓
有 “成都南後長壽宮”之稱。整個景區面積約66平方公里,被群山環抱,山與山之間構成一幅天然的立體太極圖。
彭祖墓位於彭祖山中部,墓坐東向西,四周群山環抱,前有將台,九龍二山為案,略無闕處,後有彭祖山主峰為靠背。他整個墓仿佛坐落在一把碩大的交椅上,從風水學的角度,這裡印證了喪葬四鄰,即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它是一個少見的風水寶地。據說這塊墳地是彭祖的弟子、中國風水學的始祖青島公尋覓的。碑文解讀

1、墓碑上的“商賢大夫老彭之墓”是清同治六年(1867)彭山縣令五燕瓊題的。墓牆三周石圍堂,是乾隆二十年(1755)彭山縣令張鳳翥所築。
2、碑文:“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它出自屈原的《楚辭·天問》,這也是我國最早對彭祖的文字記載。碑文意思是:“彭鏗為什麼要烹製難雞給帝堯吃呢?他自己為什麼還要那樣長壽?”由此可見彭祖烹製的野雞湯非常有營養而且味道鮮美。因此他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美食家和烹妊術的鼻祖,他主張飲食要有規律,還主張“服食眾藥”。因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食醫同源,而醫要防病於未然,因此藥膳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時他還針對某些人依賴的藥物而提出了"縱服藥無益也" 的警告。
3、碑文:“夫遠思強記傷人,優慮過哀傷人,喜樂過差、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有所傷者數種而獨惑於房中,豈不惑哉?”
這裡彭祖講出了心理衛生,精神文明對人體的影響。一生不營名利,恬淡簡樸,知足常樂,是他長壽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性生活上,他主張不能“禁慾”也反對“縱慾”。禁慾和縱慾都是過度了,因此他提出了“陰陽不順傷人”的警告,主張 “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它認為健康的性生活是健康人不可缺少的,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彭祖的這些觀點都是非常正確的。
4、碑文:“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一,彭祖壽考者之所好矣。”
它出自《莊子·刻意》,我國古代把氣功稱之為“導引”。這段話的意思是:導引行氣可使人長壽。人們把彭祖的長壽氣功作為強身的手段,通過 ”氣“在體內的科學運行,把廢物排出體外,再吸進天地間的 ”靈氣“,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彭祖十分精通導引術。

二、江蘇徐州彭祖墓

徐州彭祖墓位於徐州銅山縣大彭鎮大彭村,這裡是彭祖故里,有彭祖廟彭祖井、彭祖墓等景點。

徐州彭祖墓徐州彭祖墓

彭祖廟建於東漢時期,唐代、明代、清代曾三次修復。原彭祖廟有大殿和東西配殿。大殿內立有彭祖像,光頭、赤腳,高約4米。左右兩邊有一男一女,桃花和周伍站班。東西山牆有瘟、劉、馬、趙(均為周朝時期的人物)四尊神像。東配殿立有觀音神像。廟門前60米處有傳說彭祖親手所挖的天下第一井——彭祖井。彭祖井一直是大彭村人世代飲水之源。廟的東北角有彭祖墓和殘碑一塊。
彭祖廟“文革”期間被毀,1993年在原址南征建三開殿,高十餘米,廟內仿原彭祖鐵像重塑彭祖像,廟院300平方米。彭祖井蓋上了井亭並立上古碑,1994年彭祖墓也得以重修。恢復了中斷幾十年的彭祖廟會,其熱鬧場面不亞於當年。在海外的彭氏後裔陸續回徐州市銅山縣尋根祭祖、觀光旅遊、投資修葺彭祖遺址。

三、浙江臨安彭祖墓

在浙江省臨安八百里景區,也有彭祖墓,據《履園叢話·叢話十九·陵墓·商大夫彭祖墓》載:
《浙江通志》雲,彭祖墓在臨安縣東南十里。《嘉靖臨安志》雲,因彭祖壽年八百,故號其山曰八百山,里曰八百里。昔武肅王御黃巢,臨安兵屯八百里矣,即此。《東坡詩集》有《彭祖廟詩》云:“跨歷商周看盛衰,欲將齒髮斗蛇龜。空餐雲母連山盡(公自註:山有雲母,彭祖所采服也),不見蟠桃著子時(施註:老彭善補導之術,並服木桂、雲母、麋角,常有少容)。”子由亦有詩曰:“猖狂戰國古神仙,曳尾泥塗老更安。厭世乘雲人不見,空墳聊復葬衣冠。”而朱文公《雪心賦》亦引用之云:“天柱高而壽彭祖。”《名山勝概》雲八百山逾橫砧,次彭安有孤冢如堂,或曰是商大夫老彭墓也。旁有一碑仆且泐,不可讀。據諸說則彭祖實有墓在臨安矣。
浙江臨安據此還在臨安修建了彭祖祠,但《履園叢話·叢話十九·陵墓·商大夫彭祖墓》還記載說:“案,《水經注》,彭城有彭祖冢。又《續漢·郡國志》,武陽彭亡聚引《益州記》注云,亦有彭祖冢,二蘇之詩,恐是彭城或武陽兩地之墓,未必在臨安八百里也。”因此,臨安是否真有彭祖墓還有待考證。

四、陝西宜君彭祖墓

在陝西省宜君縣彭祖故園,也有彭祖墓。
彭祖故園位於宜君縣彭鎮村西側,相傳為彭祖晚年居住地。雍正《宜君縣誌》載:“彭祖是殷商賢大夫,封於彭城,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晚年雲遊至此定居,穴居於宜君城北,四十里馬場川頭的彭村寨子山腰的岩洞裡。1980年,在墓地西5米處出土陶鬲兩個,屬商代器物。1981年文物普查時又發現明嘉靖所勒石碑一通,上有“墓地大二畝七分七厘七毫”的記載。雖然時隔數千年,石穴依舊。下棋石(與陳傳對弈)修煉台依舊,玉皇差神捉拿彭祖時設計的“鋸石”仍清晰可辯,住地石穴山崖較為奇特,形狀似龍似虎,又似飛鳥。腳下,流水潺潺,日夜不停,四處山楂、杜梨遍布,地域開闊,環境優雅,是安度晚年的好場所。
彭祖墓位於石洞對面的台地上,四野空曠,獨起一冢。據說,這是彭祖臨終的囑託,要求把他安葬在石洞對面880步對石山好高台上。今天,與徐州彭城聯合修葺的穴居、墓地已煥然一新。

五、山東臨清彭祖墓

臨清彭祖墓臨清彭祖墓
據清光緒《館陶縣鄉土志》載,“彭祖墓在城東三十里彭祖店村。”民國25年《館陶縣誌》還有彭祖墓照片一幅(見最上面照片),並載文說:“彭祖墓,在縣治東北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高六七尺,占地二丈余。”民國25年時館陶縣治即今冠縣北館陶鎮。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區劃變動,衛河東部原館陶縣轄區劃歸山東省冠縣,衛河西部原館陶縣轄區仍名館陶縣,屬河北省。區域變動後,原“彭祖店村”旁的彭祖墓在今臨清市境內。經考察,證明為龍山文化遺址。

六、河南鄢陵彭祖墓

據中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錢文選輯《錢氏家乘》卷十二世系記載:河南鄢陵縣北20里,有彭祖崗,其上彭祖墓在焉。相傳彭祖曾遊歷到河南鄢陵,不幸在這裡染上天花病,久臥在床不起。再加上思鄉心切,便忍病走至西南處的山崗向家鄉(西南)方向探望,而後返回店中,自此長臥不起,絕食七七四十九天后仙逝。因為在彭祖仙逝之前把自己苦練多年的長生之術傳給了當地人,從而使長生之術得以發揚與光大。後人為紀念彭祖,將他住過的店稱為彭祖店,現為彭店,將他登高遠望時的山崗稱為探家莊,現為探莊,並葬於探莊北,後人又在其冢前建有彭祖廟和彭祖墓以祭祀,為明清時代鄢陵八大景觀之一。後由於時代變遷,文革期間均被破壞。現民間流傳一民謠:“彭祖活了八百八,到死落個小孩兒家”,主要是因為他雖有長生之道,到最後卻因小孩兒易得的天花病而死,實為可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