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平

彭建平,男,195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77年仙遊一中高中畢業,1982年福建農學院園藝系本科畢業後進莆田市農科所工作,歷任技術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4年4月起任莆田市農科所副所長;2003年被評為研究員,並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目前莆田市在職的唯一具研究員職稱的科技人員;2004年又任所黨支部副書記。還兼任莆田市園藝學會理事長和市枇杷協會常務副會長。

簡介
1982年進市農科所前,市農科所尚未有從事果樹研究的科技人員。1984年,在當時省農委主任童萬亨和市委書記蘇昌培,及省、市有關部門其他領導的支持下,在莆田市鳳凰山公園征地100多畝籌建果樹試驗基地,並創辦了市農科所果樹分所,任果樹分所負責人。果樹分所建立後,卓有成效地開展龍眼、枇杷、柚子、荔枝等果樹栽培技術研究,先後完成20多項省、市科技項目,是目前莆田市果樹研究的核心單位,尤其在果樹選育種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主持選育出龍眼“水南1號”、“松風本”、“龍優”、枇杷“莆新本”等多個優良新品種,均通過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或鑑定,已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受到省內外果區民眾的普遍歡迎。
參加工作以來,為莆田市果樹生產基地建設和果樹產業化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八十年代,與仙遊縣度尾鎮掛鈎,常駐度尾,幫助度尾鎮建立了度尾文旦柚萬畝基地。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前期,在莆田常太鎮枇杷基地大發展時期,與常太鎮長期掛鈎,幫助解決基地建設及種植中的一些關鍵技術,並經常培訓果農,至今仍是常太鎮一些大果場的技術指導單位。前幾年,為了提高媽祖故鄉湄州島綠化面積,改善綠化林種結構,受湄洲鎮人民政府的邀請,協助湄洲綠化規劃,開展果樹經濟林試種,為此還特地在島上征地20多畝創辦市農科所湄州島果林試驗站。
1997年針對莆田市龍眼生產連年大面積歉收,給果區造成極大經濟損失的局面,急民眾之所急,向莆田市委、市政府書面提出組織全市科技力量開展龍眼豐產穩產技術攻關的建議,得到市領導的重視並採納,1998年由市政府辦會會議決定,將“莆田市龍眼豐產穩產技術攻關”列為市重大科技項目,1999年還列入莆田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一。任該項目組副組長,負責項目總體技術方案設計及技術指導,並配合市有關部門的領導組織全市的果樹技術人員開展龍眼技術攻關,項目實施三年,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近幾年莆田市的龍眼生產取得歷史上最好的收成。近年還開展莆田市枇杷、龍眼、度尾文旦柚標準化體系建設及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研究、莆田市果樹區劃、莆田市農產品在國內銷售市場調研和名牌水果推介、湄州島海濱森林公園規劃等項目。參與組織的我市枇杷節與枇杷推介會;莆田桂元推介會與打假活動取得積極的成效。主持策劃的湄洲島海濱森林公園,香港“華立企業”黃文范先生和黃金蘭女士極感興趣,擬投資3億元,該項目(湄州島鳳騰龍海濱生態旅遊度假區)作為我市重點旅遊建設項目已正式簽約、立項,即將動工。
承擔完成的科研項目,曾有7項獲得省、市科技成果獎,多次獲得優秀科技論文獎。選育出的特優龍眼新品種“水南1號”,是目前4國際最大果型龍眼,為我國建國後推廣面積最大的龍眼新品種,創社會經濟效益近10億元,該成果2002年獲得省政府科技二等獎。曾2次獲市政府表彰的“莆田市科技工作者優秀建議獎”,多次“莆田市科普先進工作者”,1994年曾被評為首屆“莆田市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1998年被市委組織部列為“莆田市跨世紀學科帶頭人”,還入選福建體會: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列為省級管理專家,2003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福建省優秀農業科技推廣工作者”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