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將軍專祠

彭大將軍專祠

彭大將軍專祠,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是為紀念被譽為辛亥革命“四大將軍”之一的革命先驅彭家珍烈士所建。

基本信息

成都市青白江區有一個古鎮名曰“城廂鎮”,鎮上有一個公園名叫“家珍公園”,公園內有一個專祠名叫“家珍專祠”,是為紀念被譽為辛亥革命“四大將軍”之一的革命先驅彭家珍烈士所建。

簡介

(圖)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彭家珍大將軍專祠

彭大將軍專祠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門與家珍公園相通,坐南朝北,為傳統四合院布局。大門設在北端,古建築除正中的紀念碑和西側的陳列室外,依次為新建的大門、紀念堂、碑廊和西側的萬祺亭、接待室。祠內花木蔥茂,綠樹掩映,四季常青,環境別致、清幽。
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大門為仿古建築,梁架為木結構,屋面為琉璃瓦,屋脊為灰條脊。祠門檐柱高七米,面闊14.4米,長15米,雙扇開關的紅漆大門上方,懸掛著原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張群先生題寫的“彭大將軍專祠”橫額;門兩側掛著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前四川省副省長張秀熟所撰,前中共四川省委書記楊超所書的楹聯,上聯為 “千載王綱一雷灰燼”,下聯為“將軍易水大地春城”。步近祠門,給人古樸典雅和莊嚴凝重之感。
該祠目前已成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人”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基地。

歷史

家珍專祠蒼松挺立,綠樹掩映,曲徑通幽,莊嚴肅穆,織成了一道獨具特色、價值很高、紅色資源、旅遊觀光和紀念、教育意義的亮麗風景線。古鎮像一位歷史老人,在依依地講述著一個千古流芳的英雄故事----

彈雷一聲動乾坤,辛亥革命傳英名。烈士功績銘千古,家珍專祠耀古城。
彭家珍,字席儒,1888年4月9日出生於四川金堂縣姚渡鄉(今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彭家珍1903年春考入成都武備學堂,1906年春以 優異成績畢業,被派往日本考察軍事。由於受到當時先進的革命思想影響,思想進步,1906年在日本考察期間參加了“同盟會”,回國後在成都、昆明、瀋陽、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從事反清革命活動,曾受到過孫中山先生接見。
(圖)彭大將軍專祠彭大將軍專祠

為促使清王朝儘快滅亡,彭家珍不顧個人安危,於1912年1月27日凌晨,隻身深入虎穴,用炸彈誅鋤了清政府軍諮府軍諮使、宗社黨首領良弼,使頑固阻止清帝退位的皇家失去了一位中堅分子,清朝在十七天后宣布宣統皇帝退位,從而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彭家珍在彈殺良弼時也因彈片飛來壯烈犧牲,年僅 23歲。
彭家珍以身殉國,為辛亥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被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贊為“我老彭收功彈丸”,並授予“大將軍”榮銜,準入祀忠烈祠。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經毛澤東主席簽署,向彭家珍家屬頒發證書,肯定為革命烈士,讓千秋萬代紀念景仰。
而今,家珍專祠紀念堂排掛著國民黨元老孫文(孫中山)、章炳麟、蔣中正(蔣介石)、馮玉祥、李宗仁、于右任、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孫科、何應欽、陳誠題寫的“十二道金匾”,堂周有不少名人、後人頌讚彭家珍烈士功績的撰文題詞,堂內有諸多紀念與頌讚彭家珍烈士英雄壯舉的資料、圖片及文章等。同時,城廂鎮已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家珍專祠被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白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成都市“青少 年教育基地”,家珍專祠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家珍專祠在各級政府、單位、國人和海內外知名人士的支持幫助下,不斷改變面貌,漸成旅遊觀光和受教育的獨特景點。平時,除人們紛紛前來參觀外,更有學校、單位組織青少年前來學習瞻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在家珍專祠內,人們仿佛聽到萬千支頌歌在頌讚英名,從 綠草芳花、蒼松翠柏中,人們猶如看到一座歷史豐碑高聳雲霄,煙飛霞染,激勵著後人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奮勇向前……

地理位置

(圖)彭大將軍專祠彭大將軍專祠

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公園路34號

郵編:610306

館長

彭家珍大將軍專祠管理委員會會長 彭家祥、彭傳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