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烏海市第三中學教師]

張秀英[烏海市第三中學教師]

張秀英,烏海市第三中學教師。1995年評為自洽區勞動模範。

基本信息

簡介

張秀英,女,烏海市第三中學教師。13歲時因病致殘。

成就

1980年師範畢業分至市第三中學任數學教師。以堅韌的毅力、高尚的道德、無私奉獻的精神,辛勤耕耘,所教班的成績歷年在全市名列前茅;所帶的班連續五年被評為市級先進班集體。1992年評為自治區優秀青年教師,1995年評為自洽區勞動模範。

痴情教壇廿七載

張秀英張秀英

作為一名身有殘疾的老師,能贏得家長們高度的信任,是多么不容易啊!張秀英任中學教師27年來,一心撲在教學上,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識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一位在美國讀博士的學生這樣評價張秀英:“如果中學時沒遇上張老師,我絕對不會有今天。”

張秀英從小生活在農村,13歲那年不慎摔傷了腿,手術後落下終身殘疾。但是,她並沒有因為行動不便而消沉,做任何事都不甘落後。

1978年,來烏海求學的張秀英參加了烏海師範的招生考試。憑著自己紮實的功底,張秀英從近百名考生中脫穎而出。1980年,張秀英畢業後被分配到烏海三中,做一名數學教師。20多年來,張老師潛心鑽研教材,摸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學方法,即“置疑-引導-發現”法。這一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創新意識。她這種勤于思考、勇於鑽研的精神,不僅為本校老師樹立了榜樣,還極大地推進了全市數學教學改革的步伐。

從教人員都知道,班級教學管理歷來都是教學工作中的難題。她當班主任後,經常不顧自己行動不便,大冬天帶領學生到火車站打掃衛生,幫助乘客上下車。遇到下雪天,和學生一起到老乾所清掃積雪,到崗樓擦玻璃。春天,她還帶領學生們野外郊遊,看到有人損壞農作物,她就及時教導學生,讓孩子們懂得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烏海的角角落落留下一個殘疾女教師和學生們的身影,一封封表揚信從四面八方飛到學校,她就把信中的內容念給學生們聽,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生活熱情,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使整個班級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

雖然張老師身體不方便,但她嚴格要求自己,從不耽誤一節課,還經常工作至夜深,好幾次被看門的老大爺鎖在樓里。在一次下樓時不慎摔成骨折,大夫讓她休息3個月,可她每天堅持讓丈夫用車子推她到校上課。女兒上國小一年級時,她帶的是畢業班,每天放學後她要給學生補課、監督學生上自習。回到家時孩子在門外凍得直哭。經常幫她看管孩子的鄰居實在看不過,就說她:“現在每家就一個孩子,人家捧著寵著還怕孩子受委屈,你倒好,成天學生、學生,自己的孩子都成野孩子了。”丈夫闌尾手術住院時,她走不開就讓12歲的女兒給爸爸陪床。女兒在日記里寫到:“爸爸病了,我以為媽媽會放下學生照顧爸爸,可沒想到媽媽仍學生長學生短,每天都是我陪床。別人見了都說她心中只有學生,沒有我。”

學生李雪茹說,張老師從不放棄一個學生,她給予差生同樣的關懷,所以我們敬重她。學生馬皓告訴記者,張老師經常叮囑我們放學後不要到處亂走,尤其要注意安全,還常以自己腿殘的遺憾告誡我們。一年,張老師班裡的一個學生患了血癌,她含著淚領著學生們冒著嚴寒走街串戶為這位學生募捐。

張老師獲得的榮譽無數。1991年她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教師,1995年破格晉升中學高級教師,199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被評為特級教師,2001年獲蘇步青數學教育一等獎,2003、2004連獲自治區“五一”獎章,還曾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殊不知,27年來這眾多獎項背後濃縮著一位殘疾人的百味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