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湛

張湛字子孝,扶風平陵人也。矜嚴好禮,動止有則,居處幽室,必自修整,雖遇妻子,若嚴君焉。及在鄉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人或謂湛偽詐,湛聞而笑曰:“我誠詐也。人皆詐惡,我獨詐善,不亦可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湛 東晉學者。字處度。高平(郡治在山東金鄉西北)人。仕至中書侍郎、光 祿勛。所著有《列子注》。自序中稱,於永嘉之亂時南渡,在戚屬家蒐集《列子》多篇,“參校有無,始得全備”。有人認為《列子》即其編湊,注中徵引何晏《道論》、《無名論》及《莊子》向秀注文,保存了魏晉時代文獻,也反映其哲學觀點。所言“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並《列子》之旨“往往與佛經相參”。說明當時玄學已受到佛學影響。

主要事跡

成、哀間,為二千石王莽時,歷太守、都尉

建武初,為左馮翊,在郡修典禮,設條教,政化大行。後告歸平陵,望寺門而步。主簿進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湛曰:“《禮》,下公門,軾輅馬。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父母之國,所宜盡禮,何謂輕哉?”

五年,拜光祿勛。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輒陳諫其失。常乘白馬,帝每見湛,輒言“白馬生且復諫矣”。

七年,以病乞身,拜光祿大夫,代王丹太子太傅。及郭后廢,因稱疾不朝,拜太中大夫,居中東門候舍,故時人號曰中東門君。帝數存問賞賜。後大徒戴涉被誅,帝強起湛以代之。湛至朝堂,遺失溲便,因自陳疾篤,不能復任朝事,遂罷之。後數年,卒於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