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洽[南宋進士]

張洽[南宋進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洽,清江縣(今樟樹市)人。從小師事朱熹,資質穎異。從六經傳注而下,“皆究其指歸”,諸子百家、山經地誌、佛老之說,無所不讀。

基本信息

簡介

張洽,(1161—1237),字元德,曾嘗試將管子所謂“思之思之又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通之”作為窮盡理學的要領,見識卓越,為朱熹所讚嘆。

經歷

乾定元年(1208)中進士,授湖北松滋縣尉,以推排法解決了當地“經界不正之弊”。不久,改袁州(今官春市)司理參軍,針對當地民風兇悍之弊,張洽採取一系列措施:殺首惡、罷冗吏、勸兄弟爭財者息訟、勸諭偷盜者從業,同時盡力說服知州,減免稅收。經過治理,袁州大有改觀。後改知永新縣。當時湖南寇賊經常進入永新作亂,百姓恐懼。張洽上任後,聯合當地土豪,精心備戰,嚴加防範,寇賊不敢再犯永新境內。不久改通判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境內大旱,張洽請求寬催稅科,境內民眾甚悅。端平元年(1234),大臣們以功推薦張洽進京。張洽因病而不赴。病癒後,升直秘閣,主管建康(今南京)崇禧觀。在家養病其間,張洽創辦清江書院,講學論理。後來受江東刑獄提點袁甫之邀,擔任白鹿洞書院院長。其問,與好學之士講學,開除不率教者,恢復被豪強吞沒的養士之田,使書院廢而復興,後謝病而去。

著作

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傳》《左氏蒙求》《讀通鑑長編事略》《歷代郡縣地理沿革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