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離職門

張小平離職門

2018年9月27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引發網友關注,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據爆料,張小平的待遇是12萬一年,跳槽後加入了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達到百萬。

2018年9月27日深夜,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布正式通報,稱“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脫密期為2年。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事件經過

張小平離職門 張小平離職門

2018年9月27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起因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中心因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發出的一封公開信,信中痛陳張小平離職的巨大損失:“張小平個人的離職對這四型發動機的方案論證及研製工作均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畫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單位說明

2018年9月27日深夜,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布正式通報,稱“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脫密期為2年。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近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引發社會較大範圍關注。為回應公眾關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1、張小平個人基本情況

張小平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

2、張小平脫密期內離職情況

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出於愛惜人才考慮,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了多次溝通和挽留,但其離職意向堅決,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

由於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談話,向其解讀離職流程及脫密期管理規定,告知其須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回單位履行脫密義務。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3、《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相關說明

鑒於以上情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張小平繼續履行聘用契約,按脫密期管理規定回所脫密。

2018年9月17日,根據律師意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承辦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材料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布後,擴散到網路上,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和一些誤解、誤讀,產生了不良影響。今後,我們將加強內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嚴格、嚴謹,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2018年9月27日

事件回應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2018年9月27日上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表示,針對此事暫時沒有要回應的內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2018年9月27日下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他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路利用進行炒作。培養人才是付出代價的,單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為大批基層默默無聞工作的人點讚,更要看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離不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

張小平

2018年9月28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繫了張小平,他表示,該事件受到媒體關注後,壓力很大,不方便透露更多情況,相關的脫密手續也“正在處理”,而自己“肯定不能回原單位了,也回不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