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隆起》

《首富隆起》

透過首富們的財富變身軌跡,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也就清晰可見。作者是張小凡,由中國商業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首富隆起首富隆起

中國首富是如何煉成的?丁磊、黃光裕、陳天橋、施振榮、張茵、楊國強、再到王傳福……他們的財富人生背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為何有的人最後深陷囹圄?為何有的人依舊笑傲財富江湖?財富成就了他們的非凡人生,財富也讓他們如此困惑。他們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也有著致命的人性弱點。那么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不足,成功攀登上財富的頂峰的呢?透過他們的財富變身軌跡,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也就清晰可見。不可告人的潛規則、詭異莫測的商業手段……

編輯推薦

《首富隆起》肉搏戰、煩心事、生死砍,當個首富不容易賭徒、土冒、投機客,一窩蜂隆隆起!◎零距離•親密接觸財富大鱷,著名財經作家張小平10年窺富筆錄,繼暢銷書《首富真相—黃光裕家族的財富路徑》後又一力作。

◎人物版《貨幣戰爭》,演繹財富世界裡的弱肉強食,揭底不為人知的財富密碼。

◎網路數百萬人氣點擊,潛規則、黑勢力、暗手段、政商關係、火爆內幕……紛紛登場。

媒體推薦

我們從不對核心技術感到害怕。別人有,我敢做;別人沒有,我敢想。你解決不了問題,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缺少勇氣。

——王傳福

我們有一個辦法,就是事先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為改革提建議,做改革的試驗品。我這叫超前半步。如果顧不上打招呼,只是一味往前走,那就超前一步了,就容易被絆倒。

——劉永行

“信心”很重要。2001年的時候,我剛開始做遊戲的時候,所有的媒體、所有的同行都說我瘋了。那時候的報紙我還留著,都是一片責罵聲。員工也不相信。但我有信心。結果呢,當時說我們壞話的人,他們現在都眼饞我們了。所以我送一句話給大家:“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但沒有信心一定不會成功。

——丁磊

如果把財富看得更廣義一點的話,它應該意味著幸福才對。金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一個幸福的生活。

——李彥宏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兩種基本素質,第一是定力,不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干擾;第二是化解危機的能力,能夠在危機和矛盾中抓住機遇反敗為勝。

——潘石屹

蘇商離土不離鄉,只想著一個產業做到底,在一個地方做大做好;而浙商敢於冒險、賺暴利,成功後喜歡至外省發展,結果是做大做強。

——沈文榮

首先一定要建立、運營第一家店,並根據其寫成一個“傻瓜手冊”,做成功一個店之後,離你大 的成功就不遠了,首先就是腳踏實地、集中精力做成功一個。

——史玉柱

今天你一無所有,但明天你什麼都有了,而後天你又回到了起點。

——黃光裕

專業書評

十年一覺財富夢

讀《首富隆起—揭底中國頂尖財智階層的生存怪圈》

文•葉辰

“有人無功而返,有人心遂所願;有人長眠異鄉,有人圖財害命;有人將感激上帝解脫了他們,有人會詛咒約翰薩特的磨房;有人會詛咒約翰薩特的磨房,有人的欲望卻永遠無法滿足。”

奧斯卡電影《三步殺人曲》中的插曲《薩特的磨坊》,是丹弗格•伯特頓演唱的一首鄉村民謠,略顯蒼涼的聲音唱出了約翰•薩特西部尋寶曲折起伏的一生。而等約翰•薩特向上帝報到的時候,卻發現他竟帶不走一分錢。

讀完《首富隆起——揭底中國頂尖財智階層的生存怪圈》後,腦海中不禁迴響起這首歌的鏇律。

在這本書中,作者張小平窮十年之功,筆走龍蛇般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財富階層的生意與生活,不同輩分、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下場,一個個富豪你方唱罷我登場,構成了中國社會中最豐富多彩的風景。

接近十年的商業記者生涯,讓張小平得以近距離去觀察這些為常人頂禮膜拜的“富人們”,窺看他們的榮耀與恥辱、失敗與成功。而在後記中,作者直言,自己也經歷了一個被財富眩暈到清醒審視的過程。而作者的心路歷程,無疑也代表了幾乎中國民眾對財富的一個認識轉型。

中國自古都是一個輕商的國度,在士農工商中,商人永遠是不入流的職業。而直到今天,被“捐款門”搞得甚是狼狽的王石也憤憤不平:“中國商人的地位是很低賤的!”為什麼一方面坐擁萬貫家財、富可敵國,貌似受萬眾艷羨,另一方面卻飽受大眾蜚短流長,無法真正從富豪這個身份中覓得歸屬和尊嚴之感?民眾對這些富豪們的矛盾心理更值得玩味:“如果你想讓他幸福,就讓他經商,因為那就是天堂;如果你想讓他痛苦,也讓他經商,因為那也是地獄。”

然而,面對改革開放後投向商業大潮中的大批經商致富者,我們也許應該保持一份最單純的尊敬——整整一百多年的積貧積弱、一窮二白,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以個人狂燃的夢想和一往無前的決心,去擔當起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財富發自肺腑、刻骨銘心的嚮往。與西方企業家相比,中國的企業家們天生就背負著太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因此會招來更多的困頓與痛楚。

《綠公司》編者按《英雄為何哭泣》一文中,作者如此描述這個特殊群體的窘境:身邊的人可以不理解他們,民眾可以控訴他們、孤立他們,媒體可以用“耙糞”的方式“妖魔化”他們,政府機構可以因誤解或武斷名義肢解他們的事業基石。

但同樣有不容易迴避的問題:在中國商業規則未完善的初期,太多富豪們因為財富攫取得過於輕易,讓他們把過多的心思花在了本業之外,當然這其中有制度的缺失、政策的無常,但更有人性的貪婪、欲望的無度擴張。也正是在這樣的話語背景下,幾千年的“輕商”傳統得以更加深入人心,甚至扭曲了整個社會的財富觀,人們一邊盼著自己狠撈一筆,一邊對富豪們恨之入骨,財富變成了讓人又愛又恨的“魔戒”。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那些反面的富豪案例無疑起了推波助瀾的效用,甚至各階層悄然達成共識:“在我們這個社會,想得到金錢,一定是要出賣靈魂的,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福布斯咒語》作者王剛語)

黃光裕李彥宏再到牛根生,中國富豪形象的集體崩潰到底意味著什麼?黃光裕出了問題,有人說是不守規則惹的禍;李彥宏出了問題,有人說是股東要求利益回報逼的;牛根生出了問題,有人說真正的禍首是行業潛規則。但是,當這樣一批人都出了問題時,誰能知道,那又是誰的錯?

復興總裁郭廣昌曾用非常濃縮的商業邏輯來概述復星的生存哲學,他認為:在中國不要去做會讓你死的事情,或者儘量避免去做;守住底線,然後創造空間。從賭的角度來說,不要去賭你賭不起的,比如說你的生命、你活著的尊嚴,這是你不能賭的東西。不能去偷稅漏稅,不能違法亂紀。活著是最重要的,因為活著才有機會。

究其根本,關鍵在於企業家精神的重塑,以及中國商業文明的重建。雖言“富富”,但這個群體的真正姓名應該是“企業家”,這個名稱的轉換其實更是一個身份的深層指歸。這個處於“生存怪圈”的“頂級財智群體”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身份,清楚自己的本分,才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多么的偉大,又是何等的艱巨!他們也才能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守法走向立法,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我們也樂觀的看到,隨著中國商業的深入發展,中國企業家群體已經逐漸以獨立而成熟的姿態去面對外在的一切質疑、誤解和打擊,只因為他們無畏無懼,秉持著最純粹的商業理想,尋求純粹的商業模式。誠如作者在書的前言中所寫:“中國的首富們要讓自己的財富更加穩定,需要的不僅僅是提高對有形的物質世界的掌控,更需要增加對無形的思想世界的深入挖掘。中國經濟要由‘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靠的是創新;而中國首富們要從大起大落走向基業長青,靠的也是創新,而沒有理念內涵作為支撐的創新卻絕對不是能夠持久的創新。”

“他們偉大而平凡,他們輝煌而落寞,他們曾被莫名的力量推上天堂,也在頃刻間被拉下地獄。”無論如何,首富們都是時代的產物,而真正的財富擁有者終會是榮耀褪去、洗盡鉛華,他們關注的是所創建的事業能否在大地上枝繁葉茂、基業常青,而人們對於他們的功過,也一定會給與客觀公正的評定。

作者簡介

張小平,財經作家。曾任職於《經濟日報》、《英才》雜誌等財經商業媒體,現為國內多家知名商業財經媒體的專欄作家和特約撰稿人。

著有《首富真相——黃光裕家族的財富路徑》、《性格企業家》、《寫字樓的情感魔方》、《紅顏財富》(合著)等書。參與撰寫的書籍有:《2004年併購人物年鑑》、《十年百人》、《三十而立——30年30人》。《性格企業家》一書獲得“2006年度財經圖書評選活動”之“年度新人獎”,《首富真相》一書進入各種圖書暢銷排行榜榜單。

目錄

第一章首富們的鍊金術
第二章首富們的肉搏戰
第三章首富們的私生活

第四章首富們的煩心事

第五章首富們的生死坎

第六章首富們的劣根性

序言

透析、疊加歷屆首富們的變身軌跡,我們可以看到在幾十年時間裡中國經濟發展的清晰脈絡。中間,我們既可以體會到那些難以言說的潛規則、難以啟齒的手段、難以忘懷的艱辛和難以琢磨的運命,也可以觸摸到這些歲月中沉澱下來的堅硬品質,以及對大勢的順應甚至扭轉……

中國首富是如何煉成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各個行業、各個地區“隆起”了一批首富,他們中有“網路新貴”丁磊、“網遊傳奇”陳天橋、“能源巨頭”施正榮、“家電教父”黃光裕、“造紙女皇”張茵、也有“超級地主”楊國強……

研究與探查他們的個人成長史和財富成長路徑,對於總結中國經濟過去發展脈絡,以及洞察中國未來發展大勢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那么,他們這頂讓人垂涎的首富桂冠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丁磊丁磊

丁磊是知識創富的典型代表。“人生就像酒心朱古力,誰都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酷愛看《阿甘正傳》的丁磊,一心想要品嘗到味道最好的那顆酒心朱古力,於是在1995年,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把自己從待遇優厚的電信局“開除”。2年後,他創辦了網易。
並不是每一顆朱古力都味道甜美。2001年,丁磊遭遇了事業最大的危機——在網路泡沫論的刺激下,網易公司內部人事動盪,同時面臨馬上被美國納斯達克暫停交易的命運。但堅持2年以後,網路行業開始回暖。2003年10月14日,網易股價達到70美元的歷史最高位,作為58.5%控股大股東,丁磊的身家達到91億人民幣,《胡潤中國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首富桂冠均戴在了他的頭上。

在歷屆首富中,丁磊應該算得上是睡眠質量最好的一個——因為他的財富最透明,每一分錢都像剛從銀行取出來的新幣一樣乾淨,背後沒有貓膩、沒有愧疚、沒有潛規則、沒有人性扭曲、沒有灰色交易。

陳天橋陳天橋

陳天橋也是網路致富的代表。2004年8月1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網路首次公布財務報表。第2天,陳天橋所持股票市值達到了約11.1億美元,超過網易創始人丁磊,成為新任中國首富。短短5年的創業時間裡,他的財富飆升了1.8萬倍!

陳天橋的成功,得益於網路的衍生產品——網路遊戲,但他這個首富卻背負了過多的罵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溺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陳天橋卻在此時憑一款《傳奇》登上首富寶座,這自然引發了家長們的積怨,所有的社會輿論指責“幸運”地聚焦於陳天橋的身上,他當年的心情可以用王朔的一部小說來形容:《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在首富的榮光與社會責任詰問中備受煎熬。據說,他當年和央視的年度經濟人物失之交臂,也與此有莫大關係。

黃光裕黃光裕

也是在2004年,黃光裕以105億元人民幣的身家登上了胡潤中國百富榜榜首的寶座,演繹了一個“三無人員”(沒有家底、沒有文憑、沒有靠山)如何一飛沖天的神話,讓更多普通的中國人目眩神迷。

黃光裕的成功,得益於他的膽識、眼光和控制能力。黃光裕16歲便開始出來闖天下,然後在販賣電器的過程中敏銳地覺察到家電零售這個巨大而空白的市場。當然,光有膽識和眼光還不夠,要想成就大事,控制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對外界資源的控制能力。從一無所有,到攫取、利用、借用,再到掌控和嫁接一切有利的資源,恐怕是任何大學裡面也學不到的東西,但在社會這所殘酷無情的大學裡,黃光裕卻能憑自己的悟性與堅忍深得其中的精髓。但遺憾的是,他最終喪失了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殘忍的生存與商界鬥爭中,容易人性扭曲、失去平衡,從而迷失自己陷足於深淵,黃光裕在飛速前進的過程中未能很好地把控好手中的平衡木,最終陷入了原罪的泥沼和商業的陷阱之中難以自拔。

兩年後,首富的光環又戴在了施正榮頭上。在2006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43歲的施正榮以22億美元排名內地富豪最前列。從一名科學家轉變為新科首富,施正榮只用了短短4年時間。

施正榮的成功,得益於他的知識背景,以及對大勢的順應。1988年施正榮被公派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留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1992年獲得太陽能科學博士學位,留校任太陽能研究中心研究員;1995年籌建太平洋太陽能研究中心,任執行技術董事;2000年,施正榮揣著幾十萬美元和滿腔熱情回國創業,決定成立一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其實,與其說是資本市場對施正榮的青睞,不如說是對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青睞。中國的迅速崛起,讓這個能源貧國變成了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國,而作為可再生資源的太陽能,便是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能夠有效解決中國能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

緊隨其後的張茵,以270億元身家登上了2006年胡潤中國百富榜榜首。女性、白手起家、傳統的廢紙行業……這種種因素,自然讓她成為人們爭相關注的焦點。
張茵成功的真諦,最關鍵的是8個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廢紙收購行業雖然看起來屑碎卑微,卻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著巨大和持久的市場供應量。而張茵的聰明之處,在於進行產業一條龍的嘗試,果斷地進入了密切相關的造紙行業。更難得可貴的是她的跨國運作能力,對資源進行了嫁接、互補和再造。
而張茵最大的意義,在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一句中國的古話:“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這給很多正在從事廢品收購之類的街頭小販們以最亮的希望——乾我們這行照樣能出首富!

與歷屆首富相比,楊國強應該算得上是“最土”的中國首富了。與黃光裕從小出來闖天下不一樣,楊國強幾十年來卻一直偏守一隅,把根深深地扎在順德這片他所熟悉的土地中。透析楊國強早年創業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官商緊密結合的痕跡:他的發跡便是得益於自己在政府部門當“領導”的哥哥楊國華,因為有了大哥的照顧,他迅速成了建築工程公司的經理。正是在這個職位上,楊國強賺取了上百萬的人生第一桶金;楊國強以後的“茁壯成長”,便是依賴於不少“貴人”的相助——幾乎每一個從順德起步的地方政府官員,都曾給楊國強提供過諸多便利。這種密切的官商合作,讓雙方達到了共贏。

在楊國強的腦海里,還有著根深蒂固的的宗室家族觀念。楊氏家族是當地是一個望族——楊國強光兄弟就有8人,家族龐大、親戚眾多。他財富聚斂過程中的“貴人”是鄉親,多年來不離不棄的事業拍檔是鄉親,而他從事建築行業聚集的“子弟兵”建築隊也是鄉親。另外在香港上市,這種鄉親關係也幫了楊國強大忙——同為順德老鄉的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便各擲10億港元認購新股,引發了眾多投資大鱷的重注持股和68萬散戶股民的熱力追捧,從而造就了又一個資本運作神話。楊國強可以說是深受“地氣”的滋養。

……
縱觀這些首富們,他們出身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所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樣、選擇的發家行業不一樣、發家致富的地域也不一樣,但在他們身上卻有著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超乎尋常的事業擴張及財富聚集能力。

在他們起步之初,他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有資金層面、政策層面、也有產業周期層面等等。在他們起步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在他們身上看到有成為未來首富的徵兆,但一旦他們駛入了財富的快車道,就能夠在短短的十幾年甚至幾年,完成西方富豪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的高達幾十萬倍的財富倍增。

他們就像一片廣袤無垠沙漠中迅速隆起的一片片巨型山丘,給整個沙漠注入了生氣,也改變著沙漠的整體形態。然而,社會對他們的期望,還不僅僅止於此——他們能否圍繞自己隆起的這個巨型沙丘,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生態綠洲?

毫無疑問,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利益獲得者。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政策的鬆綁,沒有人民財富觀念的轉變,他們不可能像今天那樣成為巨額財富的實際擁有者。
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改革開放的有力支持者。他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把知識、技術與商業模式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做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

當然,由於體制的不完善,以及人性的貪婪,他們中也有不少人在一些特定時期,利用不正當的手段為自己謀取過“不義之財”,但從總體上看,他們還是給中國乃自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正向的推動。

透析、疊加歷屆首富們的變身軌跡,我們可以看到在幾十年時間裡中國經濟發展的清晰脈絡。中間,我們既可以體會到那些難以言說的潛規則、難以啟齒的手段、難以忘懷的艱辛和難以琢磨的運命,也可以觸摸到這些歲月中沉澱下來的堅硬品質——那就是勤奮、堅忍、智慧、眼光,以及對大勢的順應甚至扭轉。這些,也是下一個中國首富不可或缺的東西。

在中國這片古老而新興的土地上,我們需要更多的首富們隆起!但願他們不要成為危險的空中樓閣,而是堅實的大地上凸現出來的一片片財富綠洲!

後記

我的十年追富記

作為一名曾經以報導財富人物為主的商業財經記者,我有著近十年的追富經歷。

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國的三大入口網站搜狐、網易與新浪相繼創立,湧現了張朝陽、丁磊、王志東等一批創業英雄,網際網路在中國掀起第一波熱浪。1999年夏,湖南老家一名自學成才的朋友,滿腔熱情地投身到北京中關村IT一族的滾滾洪流之中。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他給我寫信,約我來北京發展。信中他仍然熱情澎湃:“讓我們相約在北京的金秋!我們相伴一起去看香山絢爛的紅葉吧!”

我踐約而至。北京給我的初印象之一,就是馬路邊、高樓上、公汽上等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公司的戶外廣告。也就在這一年,胡潤富豪排行榜開始製作,中國的富豪因此開始露出水面。讓我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在榜單上墊底的張朝陽,聲名反而最為喧囂?

2001年的酷夏,卻意外地成了網際網路的嚴冬。它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我那位朋友的理想一起和中國網際網路泡沫一起破滅,他被解聘後黯然神傷地離開了北京。但我留下了,並且成了一名商業記者。

因為職業關係,這些中國富豪們成為我一直熱切關注的對象。當然,我也常常面臨一個很大的尷尬:其中一些中國富豪們的殞落速度快過流星。在我做商業記者的十年中,中國的商界簡直快變成一座“流星花園”了。略加梳理,我便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悲情企業家”名單——楊斌、仰融、李經緯、萬平、唐萬新、孫大午、戴國芳、鄭俊懷、趙新先、顧雛軍、黃宏生、龔家龍、魏東、黃光裕……常常是今天我採訪了其中某位、明天寫成贊誦式的文章發表在刊物上、後來就傳來他出事的訊息,比我把這篇文章變現成稿費的速度還要快。

2002年初春,我逮到了第一條“大魚”,就是剛剛榮登“胡潤百富榜”第二名的歐亞農業董事長楊斌。他請我們參觀如歐洲皇宮般的公司總部、他派人領我們“考察”成片的高科技農業試驗田、他在富麗堂皇的辦公室內對我們進行了一場高亢激昂的演講、他把我們送進歐亞村成片的別墅之一體驗居住……初入此道的我無力拒絕、無法分辨,被其表象所迷惑,回來後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頌揚稿,把他譽之為“農業報國的新生代華商”。

不料,這卻成為一篇讓我“蒙羞”的報導。半年後,即將走馬上任朝鮮新義州特首的楊斌,因為涉嫌“虛假出資、行賄、契約詐欺、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經濟犯罪活動於2002年11月27日被正式逮捕。

就是從那一年開始,那些追逐的商業財經記者和被追逐的富豪們開始意識到:各種富豪榜充滿了陷阱,也因此有了“殺豬榜”的別稱。通過此次教訓,我對排行榜上的富豪們開始換上了審視、質疑的目光。

此後長達數年的商業記者生涯,我接著採訪了很多排行榜上的富豪,也見證了諸多重大商業財經事件,其中既有馬雲的蒸蒸日上、李彥宏的“一夜暴富”、蘭世立的一飛沖天,也有顧雛軍被捕前流著眼淚的“最後告白”、劉虹在資本之旅上一步步走向深淵、黃光裕在原罪的泥潭中拚死的掙扎……

中國社會在轉型、中國經濟在轉型、中國企業家們也在轉型,很多人物、很多事情都還在灰色、邊緣地帶銜枚激行。尤其是那些民營企業家,大多只能稱之為“月光富豪”,天生原罪的烙印讓他們心理陰影叢生、還沒做好見陽光的準備。另外,隨著社會貧富懸殊的日益加劇,各種社會矛盾持續積累、發酵甚至爆發。在富人們眼裡,自己的施恩行為卻並沒有招來窮人們多少喝彩聲,善舉沒有得到善報;而在窮人們的心頭,這些貪官奸商們掠奪了社會的財富,惡行卻沒得到惡報。於是,因果暫時不再循環,各個階層情緒對立並有漸成死敵之勢。此時,富豪榜和媒體對他們的關注,有如強光的探照燈一般照面而來,讓他們無所遁形、在仇視的目光下暴露無遺,他們自然手足無措、甚至帶著些許惱羞成怒。

我們這個時代沉澱下來太多的難題,讓人理不清、剪不斷。但這個時代需要繼續輕裝前行,這就必須要有具體的人或事來承擔歷史的重負、沉疴和積怨。不幸的是,暴露在公眾視線的民營企業家,正好成為那個“比較軟的柿子”,尤其是身攜“原罪”的民營企業家,幾乎成為惡性情緒的發泄對象與犧牲品,而負有更大責任的體制缺陷和權貴階層,卻被忽視和略過了。

我曾戲言,最關心“胡潤百富榜”的恐怕有四種人:財經記者、稅務官員、江湖騙子和走投無路的窮人。每年各種富豪榜一出爐,形形色色的人便按圖索驥、各取所需地撲了上去。中國的富豪們名揚天下卻又不勝其擾。

如今,閒靜下來,坐在北京城郊的一隅,過去追逐財富的日子和故事一一呈現眼前。在追逐別人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成就了我的精神財富。

值得欣慰的是,財富在中國由隱晦變成了透明、富豪們索取財富的手段也從無所顧忌變得小心謹慎、國人對富人的態度更從一味仇視痛恨變得有了幾分寬容和坦然。

十年追富,終歸留下了一些痕跡。於是,有了兩年之前出版的《性格企業家》,又有了今天的這本書。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更多的是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去追訪紀錄,後者更多的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去思考評述。

文摘

王傳福王傳福

王傳福是個狂人——在進入汽車行業不到五年,王傳福就提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夢想:“比亞迪計畫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
新科首富王傳福的狂人夢想
三個首富吵得不可開交!

“巴菲特一直標榜只投資有誠信、長期經營的公司,為何要投資竊取商業機密的比亞迪?巴菲特敢不敢駕駛比亞迪汽車上下班?巴菲特是用何種專業知識判斷比亞迪的潛力的?”

在得知王傳福巴菲特之邀,參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09年5月2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並在那裡做了現場展示之後,台灣首富郭台銘立刻把對多年來競爭對手王傳福的憤怒之箭轉向了08年的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

而在一片爭吵聲中,王傳福以35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在10月13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胡潤百富榜》上,由去年的103位飆升至第1位。

郭台銘之所以對王傳福恨之入骨,最大的原因就是王傳福已利用“山寨式破壞”的力量,成功迫使郭台銘的富士康手機零配件代工業務利潤率連續下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過後,富士康的經營業績更是大受影響。據財報顯示,富士康2008年營收僅92.71億美元,較2007年的107.32億美元減少14.61億美元,降幅13.61%;淨利潤1.21億美元,較2007年的7.25億美元狂跌83.22%。

2002年11月27日,為了洽談合作項目,富士康大陸總部邀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一行參觀考察了富士康公司總部的手機工廠生產線,後來因故未能達成合作意向。同年,比亞迪便開始著手建立了第三事業部,開始代理加工手機零部件產品。

從2003年開始,比亞迪就通過不同方式成功利誘富士康的員工離職、跳槽到比亞迪工作,到07年富士通起訴比亞迪時,跳槽人數已經超過了400人,其中包括富士康花費幾十萬元派往歐洲培養的高級技術人才與高級管理人才。富士康還不斷發現比亞迪的技術人員向富士康內部員工傳送電子郵件,利誘他們跳槽到比亞迪工作,並承諾給他們豐厚的待遇。

王傳福這種對競爭對手近乎“破壞式”的攻擊方式,正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手機零配件代工行業的產業分工模式。王傳福所信奉的“同質化低價戰略”已經讓手機零配件行業的全球競爭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電池到手機零配件代工,王傳福一旦闖入一個領域,都會漠視一切規則,絞盡腦汁通過各種變通變法尋找規則的漏洞,並利用中國獨有的勞動力成本的優勢這種“山寨”精神,一方面拉低了終端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應對產業穩定性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對於這位新任首富而言,在他的商業生涯中有三個重大的戰役:一個是收購秦川進入汽車製造業;一個是與富士康鏖戰手機代工產業;一個是豪賭電動車市場,最終贏得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

在成功收購秦川擠進汽車行業之後,王傳福正在將自己“山寨式破壞”的經營理念向“模仿式創新”的經營理念過渡。儘管王傳福過去一直喜歡藉助“專利法”的漏洞,通過組織專門的“反專利專家組”來應對直接模仿對方專利產品可能遭到的法律糾紛,但現在王傳福和比亞迪也在開始加強內部的專利技術與專利產品的開發力度。據深圳智慧財產權網統計,2006年底比亞迪累計申請專利總數為2265,儘管大多數專利都不屬於核心專利技術,但比亞迪在專利數量上的增長至少可以表明比亞迪已經開始對真正的技術創新開始有了足夠的重視。

“從30萬美元起家,排除干擾,成為全球著名的電池生產商,我非常欣賞王傳福的創業事跡。”為了回應郭台銘的指責,“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在股東大會上對比亞迪以及王傳福不惜溢美之詞。之前,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訪問時,他曾盛讚王傳福是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與通用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的“綜合體”。

巴菲特用18億港元收購比亞迪10%的股權,這至少證明在巴菲特眼裡,投資王傳福與比亞迪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是有利可圖的。巴菲特入股比亞迪之後,比亞迪的股價也開始了一路走高就是最好的例證。2009年7月30日,中國監管部門正式批准巴菲特的入股,比亞迪股價也從上一年的每股8港元,上漲到了9月29日的41.65港元,巴菲特因此在賬面上取得了100多億港元的盈餘。

福特是個狂人。在汽車還沒有真正在美國富人中普及起來的時候,福特就提出了著名的福特狂言:“我要製造一輛適合大眾的汽車,價格低廉,誰都買得起。”

比爾•蓋茨是個狂人。在大型計算機商業化潛力還沒有完全被挖掘乾淨的時候,比爾•蓋茨就發出了著名的蓋茨豪言:“讓每一張桌子有一台電腦。”

王傳福同樣是個狂人。在進入汽車行業不到五年,王傳福就提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夢想:“比亞迪計畫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