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驤

張家驤,1827年-1885年,晚清政治人物,字子騰,浙江鄞縣(今寧波)人。

基本信息

1.晚清政治人物張家驤

張家驤(1827-1885)字子騰,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晚清政治人物。世居於寧波西門板橋。同治元年 (1862年),進士及第,時年三十五歲。四十二歲時,入翰林院,為參與討論立嗣 (光緒帝)的二十八位大臣之一。張家驤曾為二帝師,初入翰林院時為同治皇帝的弘德殿行走。同治帝十九歲病逝,當時光緒帝才五歲,張就成了光緒帝的師傅,曾跟隨光緒帝長達九年,是影響光緒帝維新變法思想的人物之一。1885年,病逝於任上,歸葬於鄞縣龍觀。張家驤以為官清廉聞名當時,他死後沒錢辦理喪事,光緒皇帝得知後,欽賜御被,地方官府傳送“撫恤銀”,才得以下葬。
張家驤也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的關鍵人物之一。此案在當時轟動一時,案件複雜,經縣、府、省三級六審,仍不得決斷。張聯合當時的知名人士翁同龢、夏同善、林拱樞 (林則徐子)等,請求此案進京複審,得批准。最終為此案平反昭雪。
著作《粵南志》、《中華幣制史》、《中國之幣制志匯兌》。

2.大學教授張家驤

張家驤(1928.4-)男,河北南宮人,教授。1948年9月進入中原大學學習,11月畢業,留校到政治研究室歷史組研究生。1950-1957年在中原大學、中南政法學院講授《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等課程。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後離開科研教學崗位。1977年被安排到湖北財經專科學校經濟研究室參加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工作。1979年恢復黨籍及講師職務,安排到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1982年擔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1984-1990年任所長。此外,還擔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理事、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 在科研方面,前8年主要是參加並完成了侯厚吉、吳其敬主編的《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稿》(一、二、三冊)的編著任務。隨後研究重點轉向中國貨幣思想史與中國現代經濟思想史。1993年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在中國的傳播、運用與發展》出版。2001年主編的《中國貨幣思想史》(上、下卷)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中國貨幣理論的歷史發展"的最終研究成果。1989年完成了《財經大辭典》中國經濟思想史卷的編寫。此外,在校內外報刊雜誌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0數篇。教學方面,除給本科生講授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外,還從1988年起參加以侯厚吉為組長的中國經濟思想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組,指導研究生。1988年任導師組組長,1995年離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