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梓

張夢梓

旅歐青年鋼琴家,早期鋼琴演奏家。

人物生平

張夢梓,旅歐青年鋼琴家,4歲習琴,師從西安音樂學院鋼琴系副主任李偉,10歲首次登台,12歲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跟隨前聖彼得堡國家教育學院鋼琴系主任SokolovaSvetlana等外教學習並獲得陝西省鋼琴比賽青年組(最高組)第三名,14歲時獲得中國鋼琴作品(香港)比賽最高組《黃河鋼琴協奏曲》組第三名[1],隨後師承中國愛樂樂團鋼琴家、指揮家石書誠直至出國。

2007年考入瑞士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學習,於2010年獲得全校本科最高分畢業。

在鋼琴演奏碩士期間,他選修了多門歐洲古代音樂演奏和室內樂課程,涉及多種古代鍵盤樂器:羽管鍵琴小鍵琴、早期鋼琴、管風琴等,主要致力同瑞士著名古樂大師MichelKiener學習和探索鍵盤樂器在各個時代的演奏技巧與審美。2013年正式進入古樂界的少數權威機構之一的日內瓦古代音樂研究中心跟隨著名古鋼琴演奏家PierreGoy、古樂大師FrancisBiggi學習,2016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音樂活動

自2008年起,他就活躍於歐洲各地的音樂活動中,其中包括在瑞士為汶川地震舉辦的募捐義演[2],令人印象深刻的有2010年曾自己指揮日內瓦音樂學院室內樂團並在羽管鍵琴和早期鋼琴上出演了法雅和莫扎特的協奏曲,2011年與自己的三位導師共同舉辦了巴赫三架鋼琴、四架鋼琴協奏曲等,與EnsembleFratres樂團長期合作舉行室內樂音樂會,在瑞士Amarcorde樂季中與恩師MichelKiener大量合作雙鋼琴、四手聯彈作品,深受當地樂迷喜愛。

2016年他受瑞士古鋼琴協會的邀請,作為客座藝術家在洛桑舉辦了首場公開的小鍵琴音樂會,獲得業內同行以及制琴師們的一致讚揚。他合作過的音樂家還有諸如小鍵琴家NicoleHostettler,小提琴家NicolasPenel、FlavioLosco、EllieNimeroski,大提琴家MathieuRouquié等。

在多年的演出和學習中,他致力於探尋作曲家真正的本意和不同時代的審美,為了能夠支撐自己對這一理想,他除了鋼琴獨奏,又深入研究了從中世紀以來的歐洲記譜法歷史、指揮和即興演奏,熱衷於親自指揮樂隊的鋼琴協奏曲演出,並取得了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即興演奏的最高文憑,基於這一系列的優異成績,最終獲得PrixMauriced’Espine全校綜合最高分獎。

社會活動

除了演奏家的身份外,他深受恩師MichelKiener的影響,愛好參與藝術鑑賞與音樂理論研究方面的相關工作:曾以秘書長的身份與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副校長XavierBouvier、音樂學家PatrickDasen等幾位教授一起組建了瑞士亞洲音樂學會,通過學會的名義與歐洲的古樂專家們共同研究並推廣現存的中國古樂:長安古樂、納西古樂、福建南音等國寶級文化遺產。

2015年10月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日內瓦萬國宮以瑞士中華文化促進會藝術總監的名義策劃中國展區的音樂表演和書畫展覽活動。

在瑞士MoulinEnClarens等藝術機構作為藝術策展人致力於視覺藝術展覽與音樂會的有機結合,在各種新形式的藝術表現中不斷探索音樂表演藝術在當代的生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