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札記校正

廿二史札記校正

《廿二史札記校正》是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趙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廿二史札記校正廿二史札記校正
本書是清代史學家趙翼的一部著名的讀史札記,為史學工作者必讀書之一。書中對各朝正史的編撰得失作了系統的論述,並結合分析考辨訂正了重要的史實。王樹民先生所作《校證》,對其書中引用的資料逐條校核,糾正了不少錯誤。本書自一九八四年出版後,受到國內學術界的歡迎。這次重印,整理者又對全書的內容作了修訂補充。

作者介紹

趙翼,字耘松,陽湖人。生三歲能識字,年十二,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舉人中明通榜,用內閣中書,入直軍機,大學士傅恆尤重之。二十六年,復成進士,殿試擬一甲第一,王傑第三。高宗謂陝西自國朝以來未有以一甲一名及第者,遂拔傑而移翼第三,授編修。

後出知鎮安府。粵民輸谷常社倉,用竹筐,以權代概。有司因購馬濟滇軍,別置大筐斂谷,後遂不革,民苦之。翼聽民用舊筐,自權,持羨去,民由是感激,每出行,爭肩輿過其村。先是鎮民付奉入雲南土富州為奸,捕獲百餘人,付奉顧逸去,前守以是罷官。已而付奉死,驗其屍良是。總督李侍堯疑其為前守道地,翼申辨,總督怒,劾之。適朝廷用兵緬甸,命翼赴軍贊畫,乃追劾疏還。傅恆既至滇,經略兵事,議以大兵渡戛鳩江,別遣偏師從普洱進。翼謂普洱距戛鳩江四千餘里,不如由江東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後戛鳩兵遭瘴多疾病,而阿桂所統江東岸一軍獨完,卒以蕆事。尋調守廣州,擢貴西兵備道。以廣州讞獄舊案降級,遂乞歸,不復出。

五十二年,林爽文反台灣,侍堯赴閩治軍,邀翼與俱。時總兵柴大紀城守半載,以易子析骸入告。帝意動,諭大紀以兵護民內渡。侍堯以詢翼,翼曰:“總兵欲內渡久矣,憚國法故不敢。今一棄城,則鹿耳門為賊有,全台休矣!即大兵至,無路可入。宜封還此旨。”侍堯悟,從之,明日接追還前旨之諭,侍堯膺殊賞;而大將軍福康安續至,遂得由鹿耳門進兵破賊,皆翼計也。

事平,辭歸,以著述自娛。尤邃史學,著廿二史札記、皇朝武功紀盛、陔餘叢考、檐曝雜記、甌北詩集。嘉慶十五年,重宴鹿鳴,賜三品銜。卒,年八十六。同時袁枚、蔣士銓與翼齊名,而翼有經世之略,未盡其用。所為詩無不如人意所欲為,亦其才優也。

其同里學人後於翼而知名者,有洪亮吉、孫星衍、趙懷玉、黃景仁、楊倫、呂星垣、徐書受,號為“毗陵七子”。亮吉、星衍、懷玉自有傳。

清史稿 卷四八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