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水仙茶

建甌水仙茶

建甌水仙茶產於千年古茶都和中國貢茶之鄉的建甌,歷史久遠,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更有成熟韻味。建甌水仙茶湯色橙黃、香如蘭花、滋味醇厚回甘。水仙茶是美容茶與健康茶,具有降脂養胃的功效。輕輕啜上一口,用心領略“清和淡靜”的茶道精神。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建甌水仙茶建甌水仙茶
千年北苑古水仙

十年水仙茶樹我們稱為“名樅水仙”,三十年以上的水仙茶樹製得的茶葉稱為“老樅水仙”,如果喝到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樹製得的水仙茶,那就非常珍貴,這種茶樹製成的水仙茶有特別的清香,我們稱為“百歲香”
建甌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千年古茶都,在建甌鄉間隨處可以見到古茶園遺址。這些古茶園遺址如珍珠一樣散落在建甌的各個鄉鎮。在建甌南雅鎮魯口村對面的河岸上有一片散落的南路水仙茶樹,其中有一株圍徑達60CM,據專家推證樹齡在170年以上,是福建省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水仙茶樹,可稱得上是福建省內水仙樹里的“母樹”了;在建甌雲際山山腰雲霧聚集處、千年古道下、有葉片長達17CM,樹齡達150年以上的水仙古茶樹 (33棵)。

史料記載

據考證此為詹金圃茶園的遺址。在建甌市東峰鎮桂林村境內,有一片占地15畝160年以上歷史的烏龍茶園。至今尚存的6090株的烏龍茶樹,現已被福建省綠化委員會批准列入古樹名木。建甌茶樹品種優良自古傳播四川、陝西、廣東潮汕、海南、台灣及建州北苑。四川《名山縣誌》記載“昔有漢道人,分來建溪芽”,乾符年間(847-879)建州刺史李頻部下曹松回家鄉海南樵山帶去建茶茶籽,四川萬源縣的《紫雲平植茗靈園記》摩岩石刻記載:“得建溪綠芽於此種植”。台灣茶葉泰斗——吳振鐸教授到東峰鎮考察時,認定桂林村的烏龍茶園不僅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而且是當今台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凍頂烏龍”茶的祖樹。在台灣的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上茶園裡還存在一株由桂林茶園移植過去的烏龍茶樹。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定篤信,百年以上的樟樹一定有樟神存在,那么百年的茶樹是否也有神靈存在?倘若真有神靈,那也一定是善良的神,仰視著這些上百年的茶樹,感嘆著歲月的滄桑,心裡油然產生親切和敬畏。

相關介紹

與鳳凰山北苑御茶園相隔著一條建溪河的正對面立著一個記載北苑茶事的摩崖石刻。岩高約3米,長約4米,寬約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書八十字,每字約20×30厘米,為北苑茶園紀事文;正面楷書石刻為:“建州東鳳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興國初,始為御焙。歲貢龍風,上柬東宮,西幽、湖南、新會、北溪,屬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堂,堂後坎泉□□□□泉。前引二泉曰龍鳳池。慶曆戊子仲春朔柯適記。”根據石刻落款,慶曆戊子仲春朔,已明確表明石刻為宋仁宗趙禎慶曆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園最盛之時所刻。“鑿字岩”石刻為考查北苑貢茶(龍鳳團茶)的歷史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依據。摩崖石刻證實了中國茶史上輝煌無比的北苑就在建甌市東峰鎮境內,考古隊進行考古發掘,果然找到了北宋監管制茶的官署遺址、龍井。日本前東京博物館副館長林屋晴三,多次率日本專家學者,來東峰考證,並在記述植茶史的北苑摩崖石刻“鑿字岩”遺址前聲明:建甌“北苑”是中國古代最高制茶工藝的祖地和茶文化的發源地,日本茶道受其影響而演化。
茶神廟也在建甌北苑鳳凰山,(為北苑御焙遺址)。茶神廟也就是“恭利廟”。廟中供的神姓張,名廷暉。有著高超的制茶工藝。在蒸青碎末向研膏茶演變發展中做出了畢生的努力和貢獻。廷暉病逝後,茶農茶工立祠紀念這位茶業的先行者,每到製作貢茶時,茶農、茶工都到廟裡祈禱。北苑御茶的飛黃騰達,朝廷又屢屢加封張廷暉,刺激民間重德崇善情感,茶農茶工深深敬仰三公賢智才藝,尊為神明,張廷暉成為中國民間的茶神!
古茶樹、古茶園遺址、 制茶的官署遺址、摩崖石刻、茶神的傳說,引發思古情懷,仿佛還能聞到陣陣的茶香。
北苑輝煌,水仙飄香
建茶因產於建州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漢代就有建溪芽,南北朝(479-502)建安已有人工種茶和茶加工,唐開天寶間(713-755)已盛產茶葉,陸羽《茶經》中提到“建州產茶,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建”。唐貞元中(785-804)鳳凰山一帶始創“研膏茶”,後為“蠟麵茶”,唐末已成貢品。唐僖宗丁未(887)張世表在鳳凰山擁有方圓30里的茶山,並派長孫張廷暉管理。五代閩王興茶事,建安張廷暉也就是傳說中的茶神於933年將鳳凰山方圓三十里的茶山獻給閩王,從此這裡成了北苑御茶。宋承襲舊制並擴建,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北苑始置龍焙,造龍鳳團茶上貢。貢茶經歷了五代(閩國、南唐)宋、元、明四個朝代458年。作為中國茶史上最負盛名的貢茶,北苑貢茶代表了我國團茶製作的最高工藝。研究貢茶的茶學專著有十幾種,如宋徽宗的《大觀茶論》、蔡襄的《茶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等。歷代吟詠北苑貢茶的詩詞曲賦有八百篇。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憑藉著詩篇我們不難想像當時建甌作為貢茶產地的輝煌。建甌曾經是全國最為出名的古茶都。水仙茶早在建安北苑貢茶年代中就存在。福建省茶葉學會專家說,建甌水仙茶是北苑茶的傳承,歷史最早,其製成品“北苑貢茶”乃歷史名茶。只是當時她不稱為水仙茶而是稱柑葉茶。
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史書有對北苑貢茶茶樹名縱進行記載:其中對柑葉茶的描述為:“樹高丈余,徑頭七八寸,葉厚而圓,狀類柑橘之葉,其芽發即肥乳,長二寸許。”這與建甌的水仙茶樹外形描述完全一致。水仙的稱呼是在清末才開始有的。據民國《建甌縣誌》記載水仙茶出自建寧府甌寧縣祝桃仙洞,因“祝仙”在建甌話中與“水仙”同音,故名為水仙茶。水仙茶的名稱是清末開始有的,但水仙茶樹品種的存在卻更早。那為什麼在史書中沒有相關的記錄。原因是,北苑當時是按照茶類的葉形、葉色、芽頭大小和發芽早晚等不同情況,常見的分為七類:1、白葉茶;2、柑葉茶;3、早茶;4、細葉茶;5、稽茶;6、晚茶;7、叢茶。推測柑葉茶就是水仙茶是有科學依據的。水仙茶是營養生殖(扦插),這是完全拷貝生殖,可稱為全保留複製。建甌的地理環境外界條件,史書上並無大改的記錄,按照遺傳學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古水仙茶與現在的水仙茶外形應非常類似。當然還需要遺傳學家、史學家和茶葉界人士周密的考證。
清代後期建甌開始生產水仙茶,其產量超過宋代。1877年,俄商從建寧府福州口岸海運出口的磚茶竟達35050擔。水仙茶在光緒年間產銷量曾達到500噸以上,暢銷閩、港、澳、南洋群島和美國舊金山等地。民國初,水仙茶年產精製茶百萬箱,廣東潮州一家茶商年銷水仙茶萬餘箱以上。1914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中國茶葉擊敗了印度茶葉,在茶葉類比賽中奪得了4枚大獎章,其中福建的有3枚,代表福建出戰的就是建甌的“金圃水仙”。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特別是抗日戰爭爆發,茶葉出口受到限制,且交通不便,嚴重打擊了建甌的茶企業外貿出口。卻拉動了沿海一帶茶葉的發展。但建甌茶產業對社會的影響依然是不可忽視的。現在市場上的水仙茶、烏龍茶,最初均出自建甌。
近代建甌的茶產業的輝煌在計畫經濟年代還可見一斑。五十年代以來,建甌茶廠肩負著新中國茶葉恢復發展前期福建、江西兩省十三個縣的茶葉收購和精製加工,統攬武夷特種茶、正山小種、政和白茶及閩北各種水仙茶。1982年,在長沙舉辦的全國名茶評比會上,建甌“北苑”牌水仙茶獲得商業部銀質獎。
建甌水仙茶現在的市場知名度比鐵觀音稍遜一籌。這與建甌的人文心理意識有關。建甌土壤肥沃,建甌人鄉土情結濃厚,“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小富即安,沒有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建甌的茶葉長期依賴外銷,外銷雖然利潤不高,但是市場很穩,非常吻合建甌人的心理,長期依賴外銷嚴重製約建甌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鑄強品牌,拓展內銷
建甌位於福建北部,建溪流域,武夷山東南側,自然條件優越,森林覆蓋率達98%,屬於茶樹種植最適宜區,現有茶園面積10多萬畝,主要品種有水仙茶、矮腳烏龍等。其中水仙占70%以上,是全國水仙茶出口基地,建甌水仙茶與武夷岩茶共同列為第五批國家級示範區。為了弘揚北苑茶文化,打造水仙茶品牌,建設“綠色生態茶文化之鄉”。2007年建甌市政府專門發布《關於發展茶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圍繞建設“綠色生態茶鄉”的功能定位,實施品牌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為優勢,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為核心,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茶產業龍頭企業培育,大力打造“北苑貢茶建甌水仙”和“矮腳烏龍”品牌。推進有機、綠色、無公害茶葉建設十萬畝。發展精深加工,打造名特優茶,要求茶企業嚴格按照ISO9000、ISO20000、HACCP等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管理;同時,制定茶葉發展的2010年目標:面積由現在的10萬畝擴大到15萬畝,產量要從現在的7000-8000噸 ,提高到15000噸,出口達到1000萬美元。到2010年建甌將要拿到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以及兩個福建名牌產品、三個省著名商標。
建甌市打造北苑貢茶——建甌水仙,推進“十百千萬”工程,即到2010年,建甌茶業要培育十家龍頭內銷企業,熱銷百座大中城市,開闢千家行銷視窗,打造萬人行銷隊伍。建甌市加大對茶企業的投入,鼓勵建甌茶企業走出去,支持茶企業進行有機、綠色、無公害論證。鼓勵企業爭創品牌。對進行“三品”論證的企業實行獎勵,對取得品牌的企業給予獎金。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甌市組成一支打造建甌水仙茶品牌的隊伍,在全國大中城市如杭州、福州、廈門、深圳、武夷山等地開展各種推介會、品嘗會,參加省級、國家級的茶賽活動。取得較好的成績。2006-2008年在“人文中國·茶香世界”中華名茶評選活動中,建甌水仙連續三屆獲得金獎。
“建溪牌”建甌水仙獲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北苑”和“節節清”獲福建省著名商標。我們知道打造建甌水仙茶品牌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但是我們相信,作為千年古茶都,建甌的水仙茶一定能走進千家萬戶。
茶界泰斗張天福說,建甌是老茶區,前途非常遠大,她跟武夷山並列,水仙茶是茶中極品,在福建眾多名茶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全國著名茶專家駱少君評價:建甌茶歷史最早,文化底蘊深厚,不管是矮腳烏龍茶還是水仙茶我們都覺得是一種很好的茶葉,它不烈、味道很醇和,香氣很丰韻,且價位也合理、很多人都消費得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