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戶

延戶,廣東一帶的水上居民。清朝雍正時期準許他們上岸居住,與齊民一樣。

關鍵字

延戶

具體解說

舊謂廣東一帶的水上居民。以船為家,自為婚姻。長期列為賤籍。不與平民相等。清雍正時始“除賤為良”,準其上岸居住,與齊民一列。宋蔡修《鐵圍山叢談》卷五:“凡採珠必延人,號曰延戶,丁為延丁......能辛苦,常業捕魚,生皆居海艇中,男女活計,世世未舍也。”明陶宗儀《輟耕錄.烏延戶》:“廣東採珠之人,懸綆於腰,沉入海中,良久得珠,撼其綆,船上人挈出之。葬於蛟龍之腹,比比有焉。有司名曰烏蜒戶。蜒,音但。仁宗登極,特旨故免。”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舟語》:“諸蛋以艇為家,是曰家......蛋人善沒水,每持刀槊水中與巨魚斗......昔時稱為龍戶者,以其入水輒繡面文身,以象蛟龍之子,行水中三四十里,不遭物害。”《清通典.食貨九》:“【雍正】七年諭粵東延戶以船為家,捕魚為業,粵民視為卑民賤,不容登岸居住舟中,甚為可憫。延戶本屬良民,且輸魚課,與民相同,安得強為區別。著有司曉諭準其於的水村莊居住,與齊民一同,編得天獨厚甲戶,不得欺凌驅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