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廣東省微生物種質資源庫)技術依託於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是為科研和生產提供微生物菌種資源共享服務的專業平台。

簡介

1987年,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和廣東省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1990年開始使用。經過科研人員多年的努力,2005

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年6月,“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廣東省微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已經通過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局的驗收,並於2005年6月28日得到了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局授牌。中心從1987年成立至今,累計投入資金(含自籌)1000多萬元,已經成為華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中心負責人是朱紅惠研究員,中心現有研究人員16名,其中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5名,博士3名;主要從事具有熱帶亞熱帶特色的微生物菌種資源分離、收集、鑑定、選育、保藏、交換和套用研究。至2008年6月,菌種保藏中心已經建成擁有普通微生物菌種庫和13個專業菌種庫的華南地區最大的菌種保藏中心,保藏有可用於科研、教學、生產的功能菌種和標準菌種約3900株,基本覆蓋了環境、工業、農業、分析、食、藥用真菌行業各類生產和科研教學用微生物,保藏的菌種具有熱帶亞熱帶特色,其中許多優良菌株的生產性能具有較高水平。目前該中心已被國家農業部指定為企業報批產品所需飼料微生物菌種的法定單位,已經為國內多家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提供菌種服務,為國家發展農業經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該中心也作為唯一的一家省屬菌種保藏中心參加了國家科技部的“微生物資源平台”項目,使廣東省的微生物菌種資源研究在國內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中心近年來主持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973前期研究專項1項、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微生物資源平台建設項目子課題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20多項;3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2年獲得省部級獎勵4項,以第一發明人申請了5項國家發明專利(已經授權2項);發現新物種多個,特別是從原始森林土壤中分離到一株能高產紫羅蘭藍色色素的鏈黴菌新種,該菌種為天然藍色素的生產提供了新的來源,在食品添加劑、化妝品和紡織行業有著巨大的套用前景,該菌種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描述該菌種分類地位的文章已經在國際權威的系統分類學雜誌《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Microbiology》發表。《科學時報》對該菌種的發現也做了詳細報導;共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收錄8篇。

服務宗旨

以客戶為本、服務社會、保證滿意、追求卓越

質量目標

科學、公正、準確、周到地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普通微生物菌種庫

各類生產用種

1、飼料:
(1)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兩歧雙歧桿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乳酸腸球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乳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沼澤紅假單胞菌
(2)飼料酵母:熱帶假絲酵母、產朊假絲酵母、白地霉、貝雷絲孢酵母、皮狀絲孢酵母、近平滑假絲酵母
2、酒:
(1)運動發酵單孢菌、宇佐美麴黴異常漢遜酵母、菅囊酵母、卡爾斯伯酵母、釀酒酵母、橢圓釀酒酵母、洛格酵母、威爾酵母、酵母、黑麴黴、米麴黴、少根根霉、根霉屬的菌、華根霉、爪哇根霉、米根霉木素木霉、馬克斯克魯維酵母、粉狀畢赤酵母、斯氏油脂酵母、滅酵母、間型酒香酵母、葡萄芽假絲酵母、深紅酵母
(2)生香酵母:異常漢遜酵母、間型酒香酵母。
3、醋:
醋酸菌、巴氏醋桿菌巴氏亞種。
4、醬油:
米麴黴、醬油麴黴、魯氏酵母、多形魯氏酵母、釀酒酵母、泡盛麴黴、米麴黴。
5、食品飲料:
(1)優酪乳: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乳鏈球菌、瑞士乳桿菌、乳酸鏈球菌。
(2)乳製品:雙歧雙歧桿菌
(3)腐乳生產菌:匍匐放射毛霉=雅致放線毛霉、五通橋毛霉
6、產蛋白酶:
地衣形芽孢桿菌、宇佐美麴黴、匍匐放射毛霉或雅致放線毛霉、枯草芽孢桿菌、臘狀芽孢桿菌、黑麴黴、泡盛麴黴。
7、產澱粉酶:
宇佐美麴黴、無花果麴黴、米麴黴、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扣囊內孢霉。
8、產纖維素酶:
惡臭假單胞菌瓶毛殼、黑球漆斑菌、露濕漆斑菌、綠色木霉、產黃纖維單胞菌、煙麴黴、康寧木霉。
9、農業用:
(1)無機磷細菌:螢光假單胞菌、彎曲假單胞菌、惡臭假單胞菌。
(2)細菌肥料: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苜蓿根瘤菌、田菁根瘤菌。
(3)植病菌:玉蜀黍長蠕孢、球形阜孢、大麗花輪枝孢黃萎輪枝孢
10、分析檢測用:
(1)質控菌株: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亞種、銅綠假單胞菌、黑麴黴、桔青黴、繩狀青黴、白色念珠菌、藤黃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糞鏈球菌、吸水鏈黴菌、普通變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產氣腸桿菌、惡臭假單胞菌。
(2)試驗用菌:球毛殼、豬霍亂沙門氏菌豬霍亂亞種。
(3)滅菌效果檢測菌: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生孢梭菌(產芽孢梭狀芽孢桿菌)
(4)抗生素測定菌: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亞種、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
(5)防霉試驗菌:球毛殼、擬青黴、阿達青黴、園弧青黴、鏈格孢、聚多麴黴(薩氏麴黴)、多主枝孢(蠟葉芽枝霉)、雜色麴黴。
(6)防腐試驗用菌:糞產鹼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黑麴黴。
11、模式菌株:
髮根土壤桿菌、莢膜紅細菌
12、生物防治用菌:
盤長孢菌(魯保一號)、玫煙色擬青黴棉鈴蟲擬青黴綠穗霉、白僵菌、金龜子綠僵菌小孢變種、黃綠綠僵菌、大孢綠僵菌=金龜子綠僵菌大孢變種、哈茨木霉。

專業微生物菌種庫

農業微生物菌種庫;工業微生物菌種庫;環境微生物菌種庫;食用菌菌種庫;藥用真菌菌種庫;野生經濟真菌菌種庫;基因工程菌及質粒庫

服務項目

菌種訂購: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對國內外提供菌種訂購服務。客戶可以根據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資料資料

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出版的《菌種目錄》或通過網際網路站菌種資料庫,查尋所需要的菌種,通過電話、傳真、信函或E-mail向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提供所購菌種編號和數量,訂購菌種。
菌種保存: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對外提供菌種保存服務。本中心可以接受委託,對客戶提供的符合入庫條件的菌種進行分離、純化和建檔保存,並根據客戶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為客戶提供保存菌種。
菌種鑑定及性能測定: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對外提供菌種鑑定及性能測定服務。
凍乾管加工:廣東省微生物研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擁有專用技術和設備,對微生物菌種進行超低溫速凍、冷凍真空乾燥和真空安培管加工,為客戶製備大批量的冷凍管菌種,使客戶能夠自己保藏菌種並方便使用。
微生物菌種保藏技術培訓和技術諮詢: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根據行業或企業的需要,舉辦培訓班或接受專業人員培訓,具體內容包括:微生物菌種的培養、保藏方法與管理;微生物菌種的實用操作技術;菌種質量控制與性能測定;微生物菌種常用儀器設備使用操作技能等。

科技獎勵

l“AM真菌生物學效應和提高植物抗青枯病的機制研究”,獲得200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朱紅惠,姚青,郭俊,龍良鯤,羊宋貞,孫曉棠,王永紅
l“番茄和茄子主要病害可持續控制技術及套用研究”,獲得廣東省農業科學院2006年度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虞皓,何自福,夏秀嫻,黎振興,朱紅惠,丘漫宇,羅方芳,黃華,林鑒榮,劉士亞,李植良,張素平,鄧名榮,包華理,龍良鯤

科研成果

l“叢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青枯病的機制研究”,成果登記號060063,經省級成果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朱紅惠,姚青,龍良鯤,羊宋貞,孫曉棠,王永紅,陳美標,李燕鏇
l“番茄和茄子主要病害可持續控制技術及套用研究”,成果登記號070041,經省級成果鑑定專家鑑定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青枯菌致病性分化和DGGE技術套用研究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虞皓,何自福,夏秀嫻,黎振興,朱紅惠,丘漫宇,羅方芳,黃華,林鑒榮,劉士亞,李植良,張素平,鄧名榮,包華理,龍良鯤

發明專利

“建立叢枝菌根真菌與番茄毛狀根共生關係的方法”(專利申請號:200410026858.1)
朱紅惠姚青龍良鯤羊宋貞
l“評價培養基分離回收微生物類群能力的快速檢測方法”(專利申請號:200510037264.5)
朱紅惠孫曉棠姚青龍良鯤
l“粵籃鏈黴菌”(專利申請號200610034149.7)
朱紅惠郭俊孫曉棠羊宋貞李燕鏇陳美標
l“一種草菇菌種低溫保藏方法”(專利申請號:200610035311.7)
朱紅惠郭俊王永紅李燕鏇孫曉棠陳美標羊宋貞
l“重組植物防禦素PD5的工程菌直至產物的製備方法”(專利申請號:200610124282.1)
朱紅惠鄧名榮龍良鯤曲新勇

承擔項目

l重金屬污染土壤中AM真菌資源對污染的相應機制研究,2008CB417207,973前期研究專項,2008.3-2010.3(核心成員,在研)
l植物青枯病拮抗菌的分子輔助篩選,3077006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1-2011.12,(主持人,在研)
l亞熱帶微生物菌種資源整理、整合,2005DKA21201-19,國家科技部微生物種質資源平台建設項目,2006.1-2008.12(主持人,在研)
l低pH對AM真菌與磷營養相關的生理生化過程的影響機制研究,3057006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6.1-2008.12(主持人,在研)
l華南真菌資源多樣性及套用基礎研究(E05202480):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2006.1-2009.12(核心成員,在研)
l廣州市科技計畫項目,酸性土壤中AM真菌促進作物吸收養分的生理生化過程研究,2006J1-C0291,2007.1-2009.12,10萬元
l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叢枝菌根真菌防治植物青枯病的套用研究,2006B20301039,2007.1-2008.12,8萬元
l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微生物催化生產丁酸的關鍵技術研究,2006A10601003,2007.1-2008.12,20萬元
l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草菇菌種低溫保藏的生物學基礎研究,06020229,2006.10-
2008.10,5萬元
l越南cattien自然保護區中特色真菌資源的分離研究,廣東省科技攻關重點引導項目(國際合作),2005B50201004,2006.1-2007.12(主持人,在研)
lVA菌根和拮抗微生物對植物青枯病的防治及機理研究,30000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1.1-2003.12(主持人,完成)
l酸性土壤中AM真菌土著菌種和外源菌種的適應性研究,3037003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4.1-2004.12(主持人,完成)
l生物控制植物枯萎病的抗菌肽製劑的研製,2003C50204,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國際合作),2003.11-2006.11(主持人,完成)
l熱帶(越南)原始生態環境中重要菌種種質資源的分離研究,2004B50201011,廣東省科技攻關重點引導項目(國際合作),2005.1-2006.12(負責菌種的分離篩選,完成)
l熱帶亞熱帶特色大型真菌種質資源與遺傳物質保藏研究,C04100159,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5.1-2006.12(負責菌種和遺傳物質的分離篩選,完成)
l多效微生物製劑對番茄青枯菌的抑制研究,2003C20511,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2003.10-2005.9(負責拮抗菌的抗病測試,完成)
l亞熱帶草山草坡植物演替與叢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樣性的互作研究,30200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3.1-2005.12;
l番茄和茄子主要病害可持續控制對策及技術集成,2004B20501015,廣東省科技攻關重點引導項目,2004.1-2006.12(參加單位負責人,完成)
l水稻聯合固氮工程菌的研究,863-101-03-04-01,“863”計畫項目,1996.1-2000.12(負責田間試驗,完成)
l抗病性耐氨固氮工程菌的選育及研究,990017,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999.1-2001.12(項目執行者,完成)
高效廣譜基因工程細菌殺蟲劑的研究開發,廣東省重點攻關項目;1999.1-2001.12(負責工程菌的基因表達檢測,完成)

主要論文

lZhuHH,GuoJ,YaoQ,YangSZ,DengMR,LeTBP,VoTH,MatthewJ.R.Streptomycesvietnamensissp.nov.,anovelstreptomycetewithviolet-bluediffusiblepigmentisolatedfromVietnam.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Microbiology.(Inpress)
lYaoQ,ZhuHH,HuYL,LiLQ.Differentialinfluenceofnativeandintroduced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ongrowthofdominantandsubordinateplants.PlantEcology.(Inpress)
lYaoQ,ZhuHH,ZenRS.Phenoliccompoundsinducedby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ndtheirrolesinplantdefence.AllelopathyJournal.(Invitedcontribution,inpress).
lZhuHH,YaoQ,SunXT,HuYL.Colonization,ALPactivityandplantgrowthpromotionofnativeandexotic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tlowpH.SoilBiology&Biochemistry,2007,39(4):942-950.
lYaoQ,ZhuHH,ChenJZ,ChristieP.Influenceofthe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usGlomusversiformeoncompetitionforphosphorusbetweensweetorangeandStylosanthesgracilis.JournalofPlantNutrition,2005,28(12):2179-2192.
lYaoQ,ZhuHH,ChenJZ.GrowthresponsesandendogenousIAAandiPAschangesoflitchi(LitchichinensisSonn.)seedlingsinducedby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alinoculation.ScientiaHorticulturae,2005,105:142-148.
lZhuHH,YaoQ.LocalizedandSystemicIncreaseofPhenolsinTomatoRootsInducedbyGlomusversiformeInhibitsRalstoniasolanacearum.JournalofPhytopathology.2004,152(10):537-542.
l龍良鯤,姚青,羊宋貞,朱紅惠*.擴繁條件對兩種AMF菌劑接種勢的影響,微生物學通報,2007
l朱紅惠,姚青.pH值對Gigasporamargarita孢子萌發、菌絲生長與聚磷酸鹽含量的影響.菌物學報,2006,25(1):120-124.
l孫曉棠,姚青,劉瓊光,朱紅惠*.利用DGGE評價不同培養基回收番茄根際細菌類群的能力.微生物學報,2006,26(4):482-486.
l姚青,朱紅惠*,王棟,李良秋.亞熱帶草地中植物優勢種與從屬種對AM真菌的差異性生長反應.生態學報,2006,26(7):2288-2293.
l龍良鯤,鄧名榮,曲新勇,朱紅惠*.植物防禦素PD5基因在畢赤酵母中的分泌表達,微生物學通報,2006,33(5):65-69.
l龍良鯤,姚青,羊宋貞,朱紅惠*.一株叢枝菌根真菌的形態與分子鑑定,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4):40-42.
l朱紅惠,龍良鯤,羊宋貞,姚青.AM真菌對青枯菌和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菌物學報,2005,24(1):137-142.
l龍良鯤,羊宋貞,姚青,朱紅惠*.AM真菌DNA的提取和PCR-DGGE分析,菌物學報,2005,24(4):564-569.
l朱紅惠,姚青,羊宋貞,龍良鯤.亞熱帶草地生態系統中植物多樣性與AM真菌互作的初步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6(2):62-65.
l朱紅惠,姚青,羊宋貞.番茄對不同AM真菌菌種的生長反應.中國蔬菜,2005(2):9-11.
l姚青,朱紅惠,陳杰忠.接種AM真菌對龍眼實生苗營養生長與礦質營養的影響.熱帶作物學報,2005,26(4):11-14.
l朱紅惠,姚青,龍良鯤,羊宋貞.不同氮形態對AM真菌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的影響,菌物學報,2004,23(4):590-595.
l朱紅惠,龍良鯤,羊宋貞,姚青.AM真菌對青枯菌和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菌物學報,2005,24(1):137-142.
l朱紅惠,姚青,趙立平.轉HrpN的工程菌E4對水稻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微生物學通報,2004,31(6):1-5.
l朱紅惠,姚青,李浩華,羊宋貞.AM真菌Glomusversiforme對Ralstoniasolanecearum的抑制和對根系酚類物質的影響.微生物學通報,2004,31(1):1-5.
l朱紅惠,姚青,李浩華,丘明祺,邱曉穎.青枯病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種根際拮抗菌的多樣性及其防效.微生物學雜誌,2003,23(4):4-7.
l朱紅惠,姚青,羊宋貞.AM真菌與拮抗細菌的互作及其對番茄根系酚類物質的影響.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3,24(3):20-24.
l朱紅惠,姚青,趙立平.利用單一碳源回收菌群和ERIC-PCR的方法研究番茄根際群落結構變化.微生物學通報,2003,30(4):10-14.
l朱紅惠,李艷琴,邱曉穎,丘明祺,趙立平.產harpin的固氮工程菌的某些特性研究.微生物通報,2002,4:18-22.
l朱紅惠,李艷琴,邱曉穎,等.產過敏素的耐氨固氮工程菌的構建.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1,9(1):89-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