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建於1985年,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江門市轄恩平、新會、台山、開平、鶴山五市(區),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五邑大學由此命名。五邑大學是一所全日制綜合性大學。五邑大學是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截止到2013年3月,學校占地1000餘畝,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圖書館紙質藏書130多萬冊,電子圖書110餘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截止到2013年3月,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系部,擁有工、理、經、管、文、法、藝術等7個學科門類的41個本科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7個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有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省級名牌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優質課程,1個省級教學團隊。擁有全國科教興國示範基地,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等。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圖)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地處“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是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教學型地方大學。學校1985年建校,1990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1996年成為本科教學合格單位,1998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8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等級。
學校占地1000餘畝,總建築面積48多萬平方米,圖書館紙質藏書145多萬冊,電子圖書121餘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多億元。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部。擁有工、理、經、管、文、法、藝術等7個學科門類的43個本科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7個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現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省級名牌專業,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3門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優質課程,1個省級教學團隊。擁有全國科教興國示範基地,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等。學校面向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招收本科學生,面向全國招收研究生。現有各類在籍學生20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5947人,研究生358人,成人教育學生5700多人。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近940人,其中專任教師69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 306人,占專任教師44%,具有碩、博士學位的教師576人,占專任教師83%。其中,有26人獲得國家、省級優秀教師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 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學校還建設了一支適應套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了一批包括院士在內的知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聘請了200多名企業、行業中高水平的優秀人才擔任兼職教師,還聘請了一批海外教師長期任教。
學校堅持“根植僑鄉,服務社會,內外合力,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人才戰略為強校之基,以協調發展為治校之策,以提高質量為辦校之責,以創新精神為建校之魂,以服務地方為興校之路;堅持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全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全員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作為五邑僑鄉的最高學府,學校初步成為僑鄉及周邊地區“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研發的基地,文化傳承的紐帶,政府決策的參謀,聯繫海內外鄉親的橋樑”,學校將繼續堅持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定位,努力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特色協調發展,成為在同類院校中處於先進行列,在港澳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華人華僑社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僑鄉人民滿意的高水平大學。

 

歷史沿革

984年1月7日,江門市人民政府給廣東省人民政府呈送了《關於籌建五邑大學的請示》。
1984年1月2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江門市籌建五邑大學”。
1984年3月6日,五邑大學奠基,同時成立了由41人組成的五邑大學籌建委員會。
1985年8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給國家教委呈送了《關於籌建五邑大學的請示》。
1985年10月7日,國家教委和國家計委批准同意成立五邑大學,學制四年,歸廣東省和江門市雙重領導,以江門市為主。
1987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五邑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
1990年,經廣東省高教局批准,五邑大學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3年,廣東省教育廳批准五邑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同年,經國家教委評估,成為本科教學合格單位,並批准接收外國留學生。
1996年,經國家教委評估,成為本科教學合格單位。
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有3個學科、專業(信號與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紡織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8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

辦學規模

專業設定

現設有經濟管理學院、政法學院、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套用物理與材料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土木建築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藝術設計系、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體育部等 12個學院,1個系,2個教學部,開設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6個學科門類34個本科專業。學校面向全國14個省市、港澳招收本科學生,面向全國(含港澳)招收研究生,現有各類在籍學生15000餘人,其中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學生1萬餘人。 

(圖)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

學校現有13個碩士點,4個廣東省名牌專業,3個廣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門廣東省級優質課程,2門廣東省級精品課程,2個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1個廣東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擁有全國科教興國示範基地、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中華文華傳承基地等。

院系設定

五邑大學現設有管理學院和信息學院2個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套用經濟系、通信與電子工程系、計算機與網路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工程系、數學物理系、化學與環境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土木建築系、紡織服裝系、政治教育與法律系、體育部等16個教學院系部,開設文、理、工、管、經、法、教育等七大門類32個本、專科專業,另還設有職業技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五邑大學面向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等中國部分省市招收本科學生,面向中國(含港澳)招收研究生。五邑大學現有各類在籍學生14000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達1萬餘人。

師資力量

五邑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6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占專任教師的6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的77%;五邑大學還聘請了多名外籍教師任教,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廣大教師在認真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努力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九五”以來,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近20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等100多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多項,省部級研究項目60多項,橫向合作研究項目200多項,已取得一批有影響的成果。建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套用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軟體工程環境與資料庫技術、紡織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機電控制及自動化、材料學等重點學科、重點扶持學科及扶持方向。其中,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還入選了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紡織工程被評為省名牌專業。五邑大學現有13個碩士點,4個省名牌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1個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擁有中國科教興國示範基地、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中華文華傳承基地等。評為中國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等17人,江門市十大傑出青年4人,江門市優秀教師和優秀工作者14人。

特色專業

(圖)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校園內的人工湖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本學科是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學校重點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8名、副教授5名,學術梯隊完整,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技術設備和研究手段。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國家863課題3項、國際合作課題5項、省部級研究課題8項,在研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12項。

企業管理專業:本學科是五邑大學重點學科,師資力量雄厚。通過企業諮詢服務中心和中英管理髮展中心,積極為地方社會服務,成為地方政府和企業事業發展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

系統工程專業:本學科是五邑大學重點學科,師資力量雄厚。通過企業諮詢服務中心和中英管理髮展中心,積極為地方社會服務,成為地方政府和企業事業發展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

套用化學專業:本學科五邑大學重點學科,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曾承擔和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配備有精良的實驗儀器設備,縱、橫向項目廣泛,科研經費充足。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有著長期的科研合作關係。 

紡織工程專業:本專業是華中華南地區唯一的紡織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先後承擔國際合作、國家和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20多項,出版教材、專著8部,公開發表論文300篇以上,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勵20項。

教學成果

(圖)五邑大學校區圖 五邑大學校區圖

五邑大學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教,重視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質量就是生命”。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中國、廣東省組織的各類統考和比賽中,五邑大學學生均取得較好成績。2000、2001、和2002年連續三年,專業英語四級統考通過率在91%以上,比中國平均通過率高出21個百分點,2004年通過率更是高達96.9%,比中國高出34個百分點。在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2003年獲2個全國二等獎,廣東賽區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2004年又獲得中國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廣東賽區4個一等獎,9個三等獎。2000年教務處分別獲得中國和廣東省高等院校先進教務處的稱號。學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已向社會各界輸送各類本、專科畢業生2萬多人,各類短訓生3萬多人。

“十一五”以來,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0多篇,被SCI、EI、SITP收錄228篇,出版專著和教材等100多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70項,橫向合作研究項目162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6項,通過省級鑑定項目6項,已取得一批有影響的成果,特別是為開平碉樓與村落2007年申遺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邑大學以培養品德高尚、視野開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在中國、廣東省組織的各類統考和競賽中均取得較好成績:專業英語四級統考通過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26%以上,專業英語八級統考通過率高於中國平均通過率15%以上;在2004-2007年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五邑大學連續四年取得好的成績,尤其是2006年獲得中國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總成績在廣東參賽高校中名列第一;在第九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參賽的13項作品獲獎11項。2007年參加省電子設計大賽、力學競賽、智慧型汽車大賽等獲得14個獎項。1999年,教務處分別獲得中國和廣東省普通高校先進教務處的稱號。

學校榮譽

1995年,中共廣東省委批准“五邑大學黨委為全省先進基層黨委”。
199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五邑大學為廣東省先進集體”。
1992年,中宣部、國家較為、團中央批准“五邑大學為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九五”以來,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近20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等100多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多項,省部級研究項目60多項,橫向合作研究項目200多項,已取得一批有影響的成果。建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套用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軟體工程環境與資料庫技術、紡織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機電控制及自動化、材料學等重點學科、重點扶持學科及扶持方向。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還入選了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紡織工程被評為省名牌專業。

(圖)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

“十一五”以來,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00多篇,被SCI、EI、SITP收錄3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等80多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80項,橫向合作研究項目300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6項,通過省級鑑定項目7項,已取得一批有影響的 成果,特別是為開平碉樓與村落2007年申遺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交流

建校以來,五邑大學得到海外華僑、港澳同胞的熱情關懷和鼎力支持。他們共捐建樓宇近50座,還捐贈了一大批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圖書資料,並設立多項獎學金。五邑大學充分發揮僑鄉的優勢,加強與境外高水平大學的實質性交流與合作,分別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士、新加坡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30多所大學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係,每年都選派20多名優秀教師赴英美進修和交流,10多名學生以各種形式出國進行長、短期學習,100多名外國師生到五邑大學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五邑大學作為國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招收留學生單位之一,已先後招收來自美國、墨西哥、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的長、短期留學生600多人。

綜合實力

學校有教職工740多人,專任教師中40%具有高級職稱,80%具有研究生學歷;學校還聘請了多名外籍教師任教,一批院士、長江學者、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來,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3人,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等20人,江門市十大傑出青年4人,江門市優秀教師和優秀工作者20人。 

“十一五”以來,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00多篇,被SCI、EI、SITP收錄23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等80多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70項,橫向合作研究項目200多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6項,通過省級鑑定項目4項,已取得一批有影響的成果,特別是為開平碉樓與村落2007年申遺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邑大學學校以培養品德高尚、視野開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在全國、全省組織的各類統考和競賽中均取得較好成績:近三年來,專業英語四級統考通過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6%以上,專業英語八級統考通過率高於全國平均通過率15%以上。2004以來,學生參加國際、國家和廣東省各種競賽獲得270多個獎項。建校以來,五邑大學得到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的熱情關懷和鼎力支持。他們共捐建樓宇近50多座,還捐贈了一大批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圖書資料,並設立多項獎學金。學校加強與境外高水平大學的實質性交流與合作,分別與12個國家和地區的26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都選派20多名優秀教師赴英美進修和交流和10多名學生以各種形式出國進行長、短期學習,100多名外國師生到我校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學校作為國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招收留學生單位之一,已先後招收來自美國、墨西哥、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的長、短期留學生700多人。 

建校24年來,五邑大學培養了畢業生2萬多人,使江門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比全省平均值高出5個百分點。作為五邑僑鄉的最高學府,學校堅持“根植僑鄉、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遵循“內外合力,特色發展,面向地方,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人才戰略為強校之基,以創新精神為建校之魂,以服務地方為興校之路,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全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全員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正在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在廣東省同類院校中處於先進行列,在港澳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華人華僑社會有廣泛影響力,僑鄉人民滿意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王克

黨委副書記、校長:張   焜  

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龐若龍 

黨委常委、副書記:張運華康紹華 

副校長:卓雄 吳森 譚海鷗狄劍鋒

江門非遺目錄

展現江門地區民族民間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鮮明的地方特色;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見證江門市區各民族民間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具有促進江門地區的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廣東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