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山火龍舞技

陳山火龍舞技

陳山火龍舞技是廣東省鶴山江門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

陳山的火龍是以民間信仰習俗為基本,舞龍活動慣例是在農曆八月下旬的月黑夜(一般21-24日晚上)一連三晚舉行。陳山的火龍,與眾不同,平時並沒有一條固定做好的龍放在那裡,而是每年臨舞龍前才造龍。龍分龍頭、龍身、龍尾三個部分,龍頭龍尾先用大竹紮成骨架,高約5米,骨架外再用山草和蕉樹皮等包紮,以便插香。龍身以麻繩、鐵線作為龍筋,用樹枝葉紮成,每隔1.5米分成一節,用樹桿或竹桿支撐扎牢,供舞龍者操持,節節相連,節節活動,通常總長約80-100米,可據舞龍人數多少增減節數。舞龍頭、龍尾各用十多人,龍身每節一人。龍身紮成時,白天看樣子不甚起眼,可是晚上舞龍時渾身插上千萬支香火,星星點點的火頭就呈現出巨大滾圓的龍身,形象非常壯觀。近年來,節目日漸豐富,每晚舞龍前後,還放煙花,舞龍後,有舞獅和武術表演,不光是附近村民,陳山人的親戚朋友,連鶴山市區以及更遠的大量民眾都驅車前往湊熱鬧、觀賞火龍,一連幾個晚上,人山人海。這一系列活動,構成了陳山村特有的人文景觀。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江門非遺目錄

展現江門地區民族民間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鮮明的地方特色;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見證江門市區各民族民間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具有促進江門地區的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