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三鐵路

廣三鐵路

廣三鐵路自廣州珠江南岸石圍塘,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分兩段先後修築,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1901年12月起,開始修築廣州石圍塘至佛山一段,長16.5公里,這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

基本信息

簡介

廣三鐵路廣三鐵路
在粵漢鐵路建設過程中,省三支路是廣東最先開工的鐵路之一,,原因是美國合興公司鑒於佛山三水一帶人煙稠密,物產豐富,佛山鎮手工業發達,商業茂盛,號稱中國四大名鎮之一;三水縣城位於珠江東、西、北三江匯合處,曾於光緒二十三年開放為商埠,修建省三支路有利於該公司的投資利益。遂向清政府提出先修省佛支路的建議,取得同意後納入了“續約條款”,規定所有勘測設計和施工,均由合興公司包攬。

省三支路起點站位於廣州珠江南岸的石圍塘,是廣州最早投產的鐵路火車站,當時的候車室十分簡陋,只有一座站台及雨棚。通車後,平均每日運送旅客卻達萬餘人次,貨運量僅占客運收入的3%。運營初期年收入毫銀80餘萬元,利潤高達50%。1913年,省三支路改稱廣三鐵路,在廣州石圍塘成立廣三鐵路管理局,由北京政府交通部和商辦廣東粵漢鐵路總公司共同管理。

歷史

廣三鐵路局修建

據三水縣誌記載,1898年美商華美合興公司在承修粵漢鐵路時,發現廣州至三水沿線地勢平坦,位於珠江三角洲魚米之鄉,修建鐵路的投資少而收益快,於是提出將廣三鐵路(當時稱為省佛支路)作為粵漢鐵路支線並先修建的議案,得到了滿清政府的支援。

廣三鐵路自廣州珠江南岸石圍塘,經三眼橋佛山小塘三水,分兩段先後修築,由華美合興公司投資修築。1901年12月起,開始修築廣州石圍塘至佛山一段,長16.5公里,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

開通

1903年10月5日,佛山至三水一段建成通車後,標誌著共耗資4000萬美元的廣三鐵路全線竣工,當時兩廣總督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

在三眼橋連線廣茂聯絡線可通往廣州站和京廣線,而在三水連線三茂線。主要經過廣州、佛山兩市,為中國連線東西的鐵路線路之一。

線上路上行走之客車主要開往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方向。

1906年,粵漢鐵路公司正式接管廣三鐵路。

被合併

2004年2月29日起,因廣州鐵路集團控股的三茂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範圍增加原由廣鐵集團羊城鐵路總公司管轄的廣三鐵路,原廣三鐵路和三茂鐵路正式合併為廣茂鐵路。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將廣茂鐵路由二級線路調整為一級線路。

在2007年4月18日,更開通了往海南到京、滬方向客車。每日亦有一對肇九直通車來往肇慶及香港紅磡站之間,中途停靠佛山站。

主要站點

石圍塘站石圍塘站
《中國鐵路史》記載,廣三鐵路雖短,卻是清末運輸效益頗佳之路。

石圍塘站

廣三線起點站石圍塘火車站就在珠江邊,過去廣州人在珠江對岸的黃沙碼頭坐渡船到石圍塘碼頭,再買票坐火車到佛山、三水等地。由於公路、水路的高速發展,該站從1992年開始停止客運了。現在石圍塘站全部經營貨運,日均到發車381車,日均卸車達到305車,是羊城鐵路總公司的卸車大戶。

小塘站

小塘站是廣三線上物流量除了佛山站以外的第二大站,也是廣三線上鐵路舊跡保留較多的一個站。據小塘站現任劉站長介紹,以前小塘站站內線路只有300多米,現在已達到890多米。現在小塘站只裝卸貨物,而據陳德初老人回憶,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小塘站還是客貨一起走的,平均每天也有800多人的客運量。

佛山站

佛山車務段辦公室的賴科長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珠三角地區到廣州的每趟客車都滿客,還要加好幾節用來裝貨的棚車來載人。“一個車廂擠200人左右,佛山站每天的客流量達到800~900人次。”買兩角錢的車票,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到佛山,於是許多人假日裡會坐火車走親訪友,有些小販還會隨身帶上點佛山的特產回去賣。

三水河口站

這是目前廣東省保留下來的最早的火車站,在三水城區西6公里的河口鎮。據河口站前站長蔡老先生說,上世紀70年代他們在給鐵路換軌時,發現一些鋼軌上還清楚地刻著“1901”字樣。據《三水縣誌》記載,三水站是廣三鐵路終點站,興建時有兩股道,站台長500米,寬5米。當時有大量的客運、貨運從廣州運往三水中轉,然後再用船運到沿江各地。

使用車種

現時使用車種

東風4B型內燃機車(DF4B)
東風5型內燃機車(DF5)
東風11型內燃機車(DF11)
東風11供電型內燃機車(DF11G)

曾經使用車種

東風3型內燃機車
前進型蒸汽機車
上游型蒸汽機車

鐵路工人參與革命

廣三鐵路工人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為止,廣三鐵路工人為反對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浪潮。

1919年5月11日,廣州工人在東園舉行回響“五四”運動的集會。廣三鐵路工人參加了這一次大會,抗議北京政府拘捕學生。會後,工人們還到軍政府門前請願,並舉行示威遊行。

1920年,廣三鐵路工人知道了世界各國工人每年都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爭取一日八小時工作的權利。於是,工人們便提出了“改善待遇”的要求。廣三鐵路的機器廠、木工廠的工人舉行大會,成立了“職工養志團”,公舉機器廠的黃裕謙、木工廠的陸芬、馮甜等為負責人。“職工養志團”向廣三鐵路局提出“改善待遇,加薪減時”等幾項合理要求。經過多方交涉,鐵路局同意工人們的部分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同年5月9日,廣三鐵路工人參加了在東園舉行的“國恥紀念大會。”1921年5月1日,廣三鐵路工人又參加了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示威遊行。

廣三鐵路總工會於1926年4月21日正式成立,統一領導全路工人運動。總工會會址設在芳村石圍塘火車站,工會會員共800有多人。總工會成立後,進行了幾項重要工作:(1)出版《廣三工人》周刊,對工人民眾進行宣傳教育;(2)成立“鐵血劇社”活躍工人的文娛生活;(3)建立廣三鐵路總工會糾察隊;(4)動員工人每月捐一天工資支援省港大罷工;捐一天工資作工會會費。同年6月,廣三鐵路總工會主席團成員李全受工會委託,向路局提出改善工人待遇和開辦工人學校兩項要求,路局被迫答應。於是,總工會決定成立廣三鐵路工人學校,對工人灌輸革命理論,培養工運幹部。10月8日夜12時,工人夜校在芳村石圍塘車站舉行開學典禮。廣三鐵路黨支部書記陳志文兼任校長,受聘請的教員均系黨、團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