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賢平

廖賢平

廖賢平是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的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院長,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事泌尿外科及腎移植工作30多年,在泌尿外科和腎移植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床經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基本信息

簡介

廖賢平廖賢

廖賢平是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的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醫院院長,醫學博士,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暨南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從事臨床及科研工作20餘年,有豐富的泌尿外科臨床經驗。為人熱情誠懇,服務態度好。

醫療專長

擅長泌尿道結石、前列腺肥大、腎移植及男性學疾病的防治,熟悉臨床心理學理論及方法。

學術成果

撰寫論文論著30篇,其中4篇在美國、歐洲醫學雜誌發表。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廣東泌尿外科專業組委員、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及高級職稱評審,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廖賢平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業務知識,獲得了泌尿外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發表了46篇國內論文和9篇國際論文,研究成果分獲武警部隊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工作兢兢業業、嚴謹細緻、恪盡職守、勇於創新,為駐地官兵及人民民眾的健康作了大量工作。積極開展泌尿道結石防治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醫院泌尿外科成為了“武警部隊泌尿道結石防治中心”。他帶領全院取得了2003年抗擊“非典”的重大勝利。醫院社會、軍事、經濟效益顯著,是廣州地區醫療費用最低的“三甲醫院”;把保障官兵身體健康作為天職,帶領醫療隊巡診了全總隊所有中隊,累計行程達28萬餘公里,為官兵巡診近20萬人次。制定實行部隊官兵就診“五優先”等制度,官兵滿意度達到99%。堅持把患者當朋友來交,把手術當精品來做。始終做到廉潔行醫,不貪財圖利,保持本本分分,清清白白,共收得錦旗400餘面,感謝信600餘封。先後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被武警總部、總隊評為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成就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院長廖賢平從醫二十多年來,始終以白求恩精神鞭策自己,以解除廣大官兵和人民民眾病痛作為己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後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碩士研究生導師,多次被武警總部、總隊評為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刻苦鑽研強本領。目睹疾病對人們的折磨,廖賢平立志“獻身醫學、報效人民”。1978年,他考入衡陽醫學院。在幾年不知寒暑的求學日子裡,他孜孜不倦地攻讀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一家縣醫院工作。他認定“世無難治之病,唯有不善之醫”的古訓,憑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幹勁,刻苦學習,攻克難關,僅半年時間,就能獨立完成腎臟手術、胃次全切手術、膽道膽囊手術、結腸手術等。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醫學知識,此後又先後入讀湖南醫科大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分別獲得泌尿外科碩士和小兒外科博士學位,寫下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並發表了16篇國內論文和9篇國際論文。1993年,博士畢業的他放棄了留校及多家知名醫院的邀請,毅然選擇了當時條件還較差的武警部隊醫院—武警廣東總隊醫院。作為學科帶頭人,他不懈追求,努力拓展臨床業務,開展了如腎移植、體外震波碎石、腸代膀胱等系列的臨床診治業務,填補了學科及醫院的空白。緊密聯繫臨床開展科研活動,課題“小腸缺血損傷早期診斷及藥物保護”、“尿石紅外光譜成分分析及尿石脆性研究”先後獲武警部隊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二等獎。愛崗敬業做奉獻。他在醫院各個崗位上工作,都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默默奉獻。作為醫生,每年要診治數千名患者。對於每一位病人,他都熱情耐心、嚴謹細緻,許多疑難、重症病例經他診治都得以化險為夷。一位來自湖北省的患者上門求治,他患有嚴重的膀胱尿道結核,膀胱攣縮,尿道狹窄,痛苦不堪。經過精心的診治,廖賢平為他設計了“可控性非管狀右半結腸代膀胱”的手術,術後一月患者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廣東一位50多歲的女患者,腰痛、小便不適,幾經數家醫院就診腎結石治療。病人來到武警醫院後,廖賢平對她進行了仔細全面的檢查,確診為右側膿腎,右腎結核,經抗澇和手術,病人得以康復。針對廣東地區尿路結石發病率高的特點,他積極幫帶科室醫生提高醫療水平,還和全科人員一起加強對尿路結石防治的臨床系列研究,創建了“武警部隊泌尿道結石防治中心”。積極開展新項目、新技術,如套用膀胱瓣代輸尿管治療輸尿管中、下段石街輸尿管纖維化,套用包皮一期尿道下裂成形等,使學科發展走在了廣東和武警部隊醫院的前列。2003年當院長後年不久,他便遇到了“非典”重大的考驗,幾個月來,只要醫院一有疑似非典病人,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病房,察看病號,組織安排救治工作。最終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28例非典病人全部治癒出院,實現了零死亡,零醫務人員感染。醫院所作的工作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他也榮立一等功,醫院被評為全軍模範單位。身為院長的他,始終心繫醫院的全面建設發展和讓百姓來院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出了“部隊放心,人民滿意”的建院方向和“快捷、安全、平價”的辦院理念,帶領全院同志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醫院7年來社會效益、軍事效益顯著,業務量及經濟收入增加了6倍,醫院成為廣州市門診及住院費用最低的“三甲醫院”。在做好醫院行政工作的同時,他堅持做好醫療與教學。每天查房,參與必要的手術,每周兩天看門診。身為碩士生研究生導師,每年培養1~2名研究生。
服務部隊寫忠誠。作為部隊醫院院長,他把保障官兵身體健康作為天職。部隊官兵有需要,他總是千方百計做好服務,得到了全體官兵的高度讚譽。2008年10月,他得知武警廣東某支隊一戰士因患尿毒症需換腎治療、但苦於沒有腎源遲遲不能做手術的訊息後,心急如焚,利用各種機會積極聯繫腎源。經過多方努力,2009年8月終於找到了匹配的腎源,他親自為戰士做了腎移植手術。手術成功後,戰士父母萬分感激,廖賢平卻說:“不應謝,這是我們的職責”。在做好來院就診官兵醫療服務的同時,他還堅持每年定期帶醫療隊下部隊巡診。一次在駐京廣鐵路大瑤山遂道部隊巡診時,由於幾天的連續奔波,他得了重感冒,高燒39度,但當他得知還有一個中隊沒有巡診且需步行才能到達時,二話沒講背起藥箱就走,其他同志都勸他不要去,他卻說:“漏掉一個戰士我心裡不安啊”。這些年來,他帶隊巡診了全總隊所有基層中隊,被大家譽為“官兵的健康守護神”。為把醫院服務部隊的醫療保障工作做的更好,他牽頭制定了部隊官兵就診“五優先”、經費保障、藥品設備使用、幫扶基層部隊衛生隊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部隊官兵就診滿意度達到了99%。
 弘揚醫德當楷模。做人似水,做事如山。這是廖賢平高尚醫德的真實寫照。他堅持把患者當朋友來交,把手術當精品來做。作為外地人,他對廣東話聽不太懂,在詢問病號時,他從不煩躁,不發火,而是心平氣和地一遍遍聽,直到對病人的情況了如指掌。為解除病人的陌生感,他一有空就往病房鑽,儘可能多地為病人作解釋工作;碰到有危重病人時,他吃住在病房。一位右腎結石病人,在外院經體外震波碎石後出現輸尿管中、下段石街,經多方治療石街不能排出,找到廖賢平後,他發現患者右側輸尿管擴張、硬化,功能喪失,最後採取膀胱瓣代右側輸尿管中、下段的手術治療,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這些平常的舉動,包含了他對患者的無限深情,折射出他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他認為:廉潔是醫生的本分,貪財圖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由於技術精湛,很多想找他診斷或治療的患者或多或少的要在物質方面表示表示,他總是想方設法的拒絕或是退還。而當病人有困難時,他總是想方設法給予幫助。近幾年來,他先後為傷病員捐款數千元。成為院領導後,雖然手上的權力大了,但他仍然保持了本本分分,清清白白的作風,把品行看得比什麼都重。多年來,醫院採購了不少的醫療設備,不少人通過各種關係找到他,想他給予關照,他總是說:“我關照了你們,醫院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這樣的事我可不能做”。在醫院,不管是藥品器械採購,還是基建工程建設,他都從不插手,還經常告誡部屬:為醫者不能貪。從醫二十多年來,廖賢平收到了許許多多病人或家屬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正如一位患者所送牌匾所言,廖賢平醫師不愧為“德高醫粹”的人民好醫師。

第七屆中國醫師獎(名單)

中國醫師獎是經衛生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其宗旨是通過表彰獎勵醫師隊伍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代表,展示當代醫師救死扶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文明行醫的精神風貌。前七屆是每年評選一次,根據衛生部的指示,之後的中國醫師獎評選每二年進行一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