廌山學派

簡介

〖廌山學派〗北宋游酢所創學派。酢字定夫,學者稱“廌山先生”,因稱所創學派為“廌山學派”。酢為安定學派胡瑗、濂溪學派周敦頤再傳弟子。少時廣交天下英豪,為老師宿儒所推崇。程頤因事赴京師,認為其資可進道,因召為徒,酢欣然從之,從此,師事二程,與謝良佐、楊時、呂大臨並稱“程門四大弟子”。最初苦讀經書,認真探討二程學說,與胡寄國、陳灌為友,交往頻繁。後來研讀佛學,以佛人儒,因創自己的學派。弟子不振,著名者有呂本中、曾開、陳傷、江琦、曾集、陳少方、陳長方等。此派主要講“治氣、養心、行己、接物”之學,尤其推崇《周易》,認為“易之為書,該括萬有,而一言以蔽之,則順性命而已。”以為天文、地理、人心之道皆原於《易》,而會於“理”。他們喜好佛學,治理學有明顯禪學傾向,認為只有親自讀過佛書,才能辨別儒、佛同異,以為“前輩往往不曾看佛書”或才末加“深考”,“故低之如此之甚。”(《宋元學案》卷二十六《廌山學案》)主要著作有游酢《易說》、《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等,收入《游廌山集》。此派學說流於禪學,胡宏謂其為“程門罪人”,朱熹亦說此派學說夾雜有王安石“新學”思想,時而撻伐,(《宋元學案》卷二十六《廌山學案》)。因此,影響了此派學說的傳播,致使游酢之遺書多不傳。其弟子呂本中另創“紫微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