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屬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其前身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於1920年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學院有思明和翔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732畝,建築面積18.7萬平方米。學院設有航海技術系、工商管理系、機電工程系、信息技術系、生物技術系5個教學單位,共有專業32個。在校生逾9000人,專兼職教師372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占25.9%,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的70%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文化傳統文化傳統
1920年2月,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原址在集美。稱集美學校水產科,招收高小畢業生入學,修業四年,是中國最早培育水產技術人才的搖籃。
1924年1月,集美學校水產科改稱水產部。
1925年1月,改名高級水產航海部,修訂教學計畫,增加新課程,提高教學素質,招收國中一年肄業生入學,學制為五年,漁航兼學。
1927年3月,集美學校規模擴大,部(科)增多,為便於加航海技術系、工商管理系、機電工程系、信息技術系、生物技術系強管理,相應改部為校,定名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
1932年8月,改革學制,招收國中畢業生入學,修業三年,班級名稱均屆次前冠以“高”字,後俗稱新制。
1935年2月,學校更名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廈門淪陷。12月學校內遷至安溪縣,初在官橋鄉曾郁國小,(現官橋中學)辦學。
1938年春,同集美中學、商業、農業各校合併在安溪文廟辦學,總稱集美聯全中學水產航海科
1939年春與商業、農林一起遷徙大田縣,合併成立私立集美職業學校稱“水產科”。後各科又獨立為校,恢復原校名“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
1942年8月,為便利閩南各縣漁民子弟就學,由大田復遷到安溪縣城南街辦學。
1944年2月,原福建省教育廳委託水校籌辦福建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1945年8月抗戰勝利,水校由安溪遷回集美辦學。
1946年秋,學校分設漁撈、航海兩專業,同年省立高水產職業學校分出遷至莆田,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學校喜獲新生。
從1920年2月創辦到1949年10月新中國誕生的二十九間,馮立民、張榮昌、楊振禮、陳維風、昌希清、俞文農、劉崇基等先後擔任校長。共培養畢業生553名。
1951年1月水校增辦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同年9月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和設在福州馬尾的省立高級航海機械商船學校航海科合入水校。
1954學校設有漁撈、航海、養殖、輪機四個專業。1957年秋在校生數達1,196名。
1958年3月18日,應陳嘉庚先生的要求,上級決定水產航海分開建校,學校,定名為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學校由國家水產部主管。設有漁撈、輪機、養殖三個專業19個班、795名學生。
1958年5月福建省政府決定在集美水產學校的基礎上創辦“集美水產專科學校”。水專與水校的領導機構,採用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併辦理。先後設有工業捕撈、漁業機械、水產養殖專業,招高中畢業生入學,學制三年。共培養六屆十班359名畢業生。
1960年4月改稱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增設漁業電訊專業,自此,學校設有漁撈、輪機、養殖、水產品加工、漁業電訊等5個專業,成為當時全國專業最多的中等水產學校。
“文革”動亂中,水專、水校均於1966年停止招生。水專曾改名為“前線水產大學”。
1968年秋學校改名為福建水產學校。
1970年10月學校被迫停辦,校舍被移作它用,實習廣場、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散失、168名教職工下放或調走。
1974年6月,福建省革委會決定福建水產學校復辦。當時借廈門東渡漁港一幢樓房為校舍,師生們發揚“誠毅”精神和“抗大”作風,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中辦學,並積極籌建新校舍。
1978年2月喬遷新址辦學。新址坐落在風光旖旎的廈門特區,背靠仙岳山,面向篔簹湖,與市體育發展中心毗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全校擁地58800平方米,為集美原來校址面積的4.5倍。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得到迅速發展。1980年6月18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校名。
2000年6月,省教育廳確定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為福建省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1997年1月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同上海水產大學聯合舉辦大專函授教育,並設立函授站。學制三年。2000年開辦脫產班,學制兩年。
2003年2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閩政文〔2003〕29號文,批准在集美水產學校的辦學基礎上設立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學院以全日制高等專科教育為主,同時開展各種形式非學歷教育。
2006年12月,學院隆重舉行翔安校區落成典禮,翔安新校區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2007年6月,加掛集美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2010年10月,舉行慶祝建校90周年大會。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航海技術系、工商管理系、機電工程系、信息技術系、生物技術系5個教學單位,共有專業32個
序號
系(部)
專業名稱
1
航海技術系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國際航運業務管理、港口業務管理、船舶檢驗、報關與國際貨運
2
工商管理系
國際商務、商務英語、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國際金融、商務日語
3
機電工程系
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數控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製冷與冷藏技術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弱機方向)
4
信息技術系 電子工程技術、通信技術、電子聲像技術、計算機與信息管理、計算機圖形圖像製作
5
生物技術系 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水環境監測與保護專業、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食品加工技術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商檢技術專業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

教學建設

校級實訓基地:電工電子實訓中心、通信技術實訓中心、計算機實訓中心、水產品加工模擬車間、水產品加工實訓室、食品感官分析實訓室、分析儀器仿真實訓室、營養配餐室、儀器分析實驗實訓室、微生物檢驗實訓室、觀賞魚實訓室。
省級精品課程:食品加工技術專業
校級精品課程(3項

序號
課程名稱
級別
1
儀器分析
校級精品課程
2
GMDSS綜合業務
校級精品課程
3
機械製造工藝
校級精品課程
(據2014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
  • 省級精品課程(11項)
序號
課程名稱
級別
1
AUTOCAD 省級精品課程
2
外貿單證 省級精品課程
3
名特水產養殖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4
航海氣象學與海洋學 省級精品課程
5
產品加工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6
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
省級精品課程
7
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8
家用電子產品維修
省級精品課程
9
國際貿易實務
省級精品課程
10
水產動物學 省級精品課程
11
水產微生物學 省級精品課程
12
船舶柴油機
省級精品課程
13
航海氣象學
省級精品課程
14
水產微生物
省級精品課程

據2014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

師資力量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專兼職教師372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占25.9%,“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的70%。

對外合作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已和戴爾、正大集團等世界500強以及省內外100多家簽訂校企合作協定,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開展海船船員、對台漁工、和漁民轉產轉業培訓。開展閩台合作辦學實質性合作,先後與台灣海洋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等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選派學生赴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習。

學術資源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總館設借閱服務台、社科書庫、科技書庫、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讀者自修室,航海分館設借閱書庫、報刊閱覽室,總藏書量約54萬冊(含電子圖書)。訂閱報紙88種、中外文期刊856種。

文化傳統

校訓
誠以待人毅以處事
校徽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校徽
釋義:校徽的設計寓意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是實現我理想的那一天會來到的,將大顯身手,大展宏圖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陳蘇麗
院長:陳昌萍
黨委副書記:湯忠民
副院長:余雲翼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繆雄平
黨委委員、副院長:孫學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