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島

康有為島,是在瑞典康斯德哥爾摩東南面的海濱小鎮沙丘巴登的一個小島,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赴瑞典購置的。於1909年在島上建起中國式園林,取名“北海草堂”。

在瑞典
康有為島康有為島
斯德哥爾摩東南面的海濱小鎮沙丘巴登,有一個被當地華僑引以為榮的“康有為島”。
戊戌變法在中國遭到失敗後,康有為流亡國外,這裡的風土引起這位海外遊子的喜愛,於是他買下沙丘巴登地區的一個小島,並於1909年在島上建起中國式園林,取名“北海草堂”,賴以寄託他身在異國,緬懷故土的強烈情思。
“康有為島”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赴瑞典購置的。
1898年“帝黨”遭“後黨”鎮壓後,康有為開始逃亡。1904年,康有為來到北歐的瑞典,立刻被這裡的風情所吸引。在遊記中,他在讚美瑞典的風景時寫道:“瑞典百千萬億島,樓台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他買下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
康有為康有為
丘巴登(意為鹽湖浴場)地區的一座小島,並在島上建起中國式的園林,取名“北海草堂”。直到1907年,他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在瑞典期間,康有為走訪了不少城鄉,參觀了監獄和貧民窟,閒暇時到歌劇院、皇宮和公園走走。而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斯德哥爾摩的露天博物館斯坎森,他譯為“思間慎”。100多年過去了,康有為島上的“北海草堂”,在波羅的海寒風的侵蝕下早已湮沒難尋了,但當地的華人仍習慣把該島稱之為“康有為島”。
“康有為島”距市區約15公里,駕車駛出市區,路邊樓房和行人漸少,杉樹和白樺樹鬱鬱蔥蔥,偶爾能看到樹林中別墅的紅瓦房頂一閃而過。沙丘巴登所在的納噶區是斯德哥爾摩有名的高尚住宅區之一。這裡遠離紅塵喧囂,是尋求清靜和頤養的好去處。
20世紀初,到北歐來的中國人還寥寥無幾,而像康有為這樣的名人就更少了。據記載,康有為是第三個到瑞典來的華人。現在,當地的康姓華人仍將“康有為島”視為家珍,樂此不疲地將這些告訴別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