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是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它的特點主要有:生產經營項目繁多,模式多種多樣;投資少,見效快,商品率高,經營靈活,適應市場變化; 集約化程度高;利用閒散、老弱勞力和剩餘勞動時間。庭院經濟是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庭院經濟的優點在於能合理開發農業土特產資源,繼承和發展傳統技藝,是農村商品生產的重要基地,是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民生產技術和積累經營經驗的園地,也是農民致富的門路。

簡介

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

其產品除部分自給外,可以商品形式出售。庭院經濟因實行高稈作物與低稈作物相結合,種植業與養畜業、漁業相結合,不僅可提高土地和空間利用率,還可充分利用農業剩餘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活躍和豐富城鄉市場,改善農村環境,緩解日趨嚴重的土地、人口、生態間的矛盾。當前,中國農村庭院經濟也是緩和人多地少矛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

作用

我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農村或小城鎮,家家戶戶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發展庭院經濟有很大潛力。其重要作用:

①經濟性。可以利用院落占用的土地資源、利用閒散勞力和不宜到大田勞動的勞力,通過系統組合,使生產中的各種廢棄物得到充分利用,用較少投入獲得比較高的效益。

②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庭院經濟通過適當改造,能儘快生產出各種名、優、特產品,經濟效益高。一個普通庭院通過3-5年的時間就可以較快地改變成為高效的院落生態系統,儘快富民。

③美化居住環境。庭院經濟可以把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有機地結合起未,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環境,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行高度統一。

④庭院經濟還為新技術在農村推廣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試驗點。

模式

庭院是指農戶房前屋後的院落,以及周圍的閒散土地和水域。庭院經濟指的是農戶利用庭院區域進行種養業、園藝、手工業等產業。庭院經濟以其形式多樣、適應性強的特點在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現今一些農村地區,庭院經濟仍然是一種重要的農村生產方式。

庭院經濟的特點是“小而全”。對於資本及技術性要求相對較低,可以適應市場多樣化的需求,並可以發揮一定的資源優勢。

由於地域環境及資源條件的不同,庭院經濟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庭院養殖模式:較為普遍的傳統庭院經濟方式,是傳統農業中分布較廣的模式,投入成本低,效益較高。

2、庭院生態循環模式:農戶以庭院物質能源的循環利用,降低生產的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種模式通常以沼氣為核心,圍繞種植、畜牧、水產業等進行循環生產。

3、庭院園藝模式:利用庭院空地進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態苗圃種植,發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園藝盆景等,在美化了環境的同時又產生了效益。

4、加工業模式: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廠,進行農產品或手工藝品加工。

5、休閒產業模式:圍繞城市生產工作人員休閒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邊發展觀光娛樂、度假休閒、社會實踐等服務。

6、綜合發展模式:多種模式共同發展,以立體種養為典型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