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西孛瑾

幽西孛瑾

幽西孛瑾,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遼國左丞相。

基本信息

幽西孛瑾是幽西孛天的父親,是北魏的幢主,被封為司空

基本資料

幽西孛瑾李天錫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里,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民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後三年多。

歷史典故

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東京城獻俘

話說當下宋江問降將胡俊,有何計策,去取東川、安德兩處城池。胡俊道:“東川城中守將,是小將的兄弟胡顯。小將蒙李將軍不殺之恩,願往東川招兄弟胡顯來降。剩下安德孤城,亦將不戰而自降矣。”宋江大喜,仍令李俊同去。一面調遣將士,提兵分投去招撫所屬未復州縣;一面差戴宗齎表申奏朝廷,請旨定奪,並領文申呈陳安撫,及上宿太尉書札。宋江令將士到王慶宮中,搜擄了金珠細軟,珍寶玉帛。將違禁的龍樓鳳閣,翠屋珠軒,及違禁器仗衣服,盡行燒毀。又差人到雲安,教張橫等將違禁行宮器仗等項,亦皆燒毀卻說戴宗先將申文到荊南,申呈陳安撫。陳安撫也寫了表文,一同上達。戴宗到東京,將書札投遞宿太尉,並送禮物。宿太尉將表進呈御覽。徽宗皇帝龍顏大喜,即時降下聖旨,行到淮西,將反賊王慶解赴東京,候旨處決。其餘擒下偽妃、偽官等眾從賊,都就淮西市曹處斬,梟示施行。淮西百姓遭王慶暴虐,準留兵餉若干,計戶給散,以贍窮民。其陣亡有功降將,俱從厚贈蔭。淮西各州縣所缺正佐官員,速推補赴任交代。各州官多有先行被賊協從,以後歸正者,都著陳分別事情輕重,便宜處分。其征討有功正偏將佐,俱俟還京之日,論功升賞。命一下,戴宗先來報知。那陳安撫等,已都到南豐城中了。那時胡俊已是招降了兄弟胡顯,將東川軍民版籍戶口,及錢糧冊籍,前來獻納聽罪。那安德州賊人,望風歸降。雲安、東川、安德三處,農不離其田業,賈不離其肆宅,皆李俊之功。王慶占據的八郡八十六州縣,都收復了。自戴宗從東京回到南豐十餘日,天使捧詔書馳驛到來。陳安撫與各官接了聖旨,一一奉行。次早,天使還京。陳令監中取出段氏、李助及一行叛逆從賊,判了斬字,推出南豐市曹處斬。將首級各門梟示訖。段三娘從小不循閨訓,自家擇配,做下迷天大罪,如今身首異處,又連累了若干眷屬。其父段太公先死於房山寨。話不絮繁。
卻說陳安撫、宋先鋒,標錄李俊、胡俊、瓊英、孫安功次,出榜去各處招撫,以安百姓。八十六州縣,復見天日,復為良民。其餘隨從賊徒,不傷人者,撥還產業,復為鄉民。西京守將喬道清、馬靈,已有新官到任,次第都到南豐。各州縣正佐貳官,陸續都到。李俊、二張、三阮、二童已將州務交代,盡到南豐相敘。陳安撫眾官及宋江以下一百單八個頭領,及河北降將,都在南豐,設太平宴,慶賀眾將官僚,賞勞三軍將佐。宋江教公孫勝、喬道清主持醮事,打了七日七夜醮事,超度陣亡軍將,及淮西屈死冤魂。醮事方完,忽報孫安患暴疾卒於營中。宋江悲悼不已,以禮殯殮,葬於龍門山側。喬道清因孫安死了,十分痛哭,對宋江說道:“孫安與貧道同鄉,又與貧道最厚。他為父報仇,因而犯罪,陷身於賊。蒙先鋒收錄他,指望日後有個結果。不意他中道而死。貧道得蒙先鋒收錄,亦是他來指迷。今日他死,貧道何以為情!喬某蒙二位先生厚恩,銘心鏤骨,終難補報。願乞骸骨歸田,以延殘喘。”馬靈見喬道清要去,也來拜辭宋江:“懇求先鋒允放馬某,與喬法師同往。”宋江聽說,慘然不樂。因二人堅意要去,十分挽留不住,宋江只得允放。乃置酒餞別。公孫勝在傍,只不做聲。喬道清、馬靈拜辭了宋江、公孫勝,又去拜徉了陳安撫。二人飄然去了。後來喬道清、馬靈都到羅真人處從師學道,以終天年。陳安撫招撫賑濟淮西諸郡軍民已畢。那淮西乃淮瀆之西,因此宋人叫宛州、南豐等處是淮西。陳安撫傳令教先鋒頭目收拾朝京。軍令傳下,宋江一面先發中軍軍馬,護送陳安撫、侯參謀、羅武諭起行,一面著令水軍頭領乘駕船隻,從水路先回東京,駐札聽調。宋江教蕭讓撰文,金大堅鐫石勒碑,以記其事,立石於南豐城東龍門山下。至今古蹟尚存。降將胡俊、胡顯置酒餞別宋先鋒。後來宋江入朝,將胡俊、胡顯反邪歸正,招降二城之功,奏過天子。特授胡俊、胡顯為東川水軍團練之職。此是後話。當下宋江將兵馬分作五起進發,克日起行。軍士除留下各州縣鎮守外,其間亦有乞歸田裡者。見今兵馬共十餘萬,離了南豐,取路望東京來。軍有紀律,所過地方,秋毫無犯。百姓香花燈燭價拜送。在路行了數日,五軍前進,到一個去處,地名雙林渡。宋江在馬上,正行之間,仰觀天上,見空中數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亂飛,都有驚鳴之意。宋江見了,心疑作怪。又聽的前軍喝采。使人去問緣由,飛馬回報,原來是浪子燕青初學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卻才須臾之間,射下十數隻鴻雁。因此諸將驚訝不已。
宋江都喚燕青飛馬前來。這燕青頭戴著白范陽遮塵氈笠兒,身穿著鵝黃絲衲襖,騎一疋五明紅沙馬,彎弓插箭,飛馬而來。背後馬上,捎帶死雁數隻,來見宋江。下馬離鞍,立在一邊。宋公明問道:“恰才你射雁來?”燕青答道:“小弟初學弓箭,見空中群雁而來,無意射之。不想箭箭皆中。誤射了十數隻雁。”宋江道:“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度關,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鹰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隻,比俺弟兄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燕青默默無語,悔罪不及。宋江有感於心,在馬上口占一首詩道:“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宋江吟詩罷,不覺自己心中悽慘,睹物傷情。當晚屯兵於雙林渡口。宋江在帳中,因復感歡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納悶。叫取過紙筆,作詞一首:“楚天空闊,雁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淨,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的想思一點。暮日空濠,曉煙古塹,訴不盡許多哀怨。揀盡蘆花無處宿,嘆何時玉關重見!嘹嚦憂愁鳴咽,恨江渚難留戀。請觀他春晝歸來,畫梁雙燕。”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