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下鄉運動

“幹部下鄉運動”,是國家為了更好了解人民們的生活,為了更好的拉近民與官之間的距離而開展的一次運動,提倡幹部們積極下鄉了解人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做到真正的為人民服務這一條令而開展的運動。

背景

21世紀國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幹部聯繫民眾的一種工作方式,因其規模大,時間集中,被媒體理解為一種運動。如河北省2012年2月15000名幹部下鄉,幫助發展經濟和維持社會穩定,就被媒體稱為幹部下鄉運動。這種運動並非僅限於一個省,而是全國性的。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民眾路線是一個重要法寶,但隨著黨的長期執政,脫離民眾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到黨的執政基礎。為了鞏固執政基礎,增進黨和民眾的感情,化解日益增多的社會矛盾,青海、西藏、重慶等地率先開展了幹部下基層,密切幹群關係的活動。這種活動得到了其他省市的效法。

往前追溯,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就開展過幹部下鄉為主要內容的四清運動,又稱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再往前,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和民眾的關係就如魚水關係,幹部下鄉是常事。如今重拾這個法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黨的建設不得不吃老本。

起因

西藏的幹部下鄉活動持久深入全覆蓋

2007年10月30日,西藏自治區“萬名幹部深入基層宣講十七大精神活動”啟動,這一活動旨在通過向農牧民宣講科學發展觀,訪民情,解民困,促和諧,夯實廣大農牧區基層基礎。這是西藏史上最大規模黨政官員下鄉活動,由自治區主要負責人率萬餘人分七十四路深入下轄七十四縣,走村入戶零距離宣講中共十七大精神,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求實效,以夯實社會和諧基礎。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在動員大會上強調,“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的農牧區基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錘鍊幹部隊伍,轉變機關作風,是這次深入基層的目的之所在。”張慶黎告誡下級官員,“人民民眾是衣食父母,是堅實靠山,忘記這一點,就是失了魂、斷了根、忘了本!這次下鄉,不能走過場,不搞脫口秀,要帶真情去,帶實情回,對老百姓講硬道理、開真方子、解真困難。”

此次下鄉活動,是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扎得最深的全局性調研。在擁有二百八十萬人口、十六萬中共黨員的西藏,派出一萬多名黨員幹部下鄉宣教、調研,其密度之高、力度之大,也是兄弟省市區中僅見的。一萬零四百一十五名幹部個個帶選題、人人有任務,將全部奔赴農牧區,利用半個月時間進村入戶宣講十七大精神,之後再針對摸底情況,利用兩個月集中開展基層基礎建設。

在張慶黎調離西藏後,西藏自治區黨委仍然堅持了幹部下鄉調研的傳統。2011年10月,西藏2萬餘名幹部組成的5453個創先爭優強基惠民工作隊,赴基層農牧區。這是西藏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幹部下鄉駐村活動。從自治區、地(市)、縣(市、區)、鄉(鎮)四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駐西藏中央直屬單位中選派的2萬餘名幹部組成創先爭優強基惠民工作隊,覆蓋了西藏每一個行政村和居委會。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說,“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全體駐村工作隊員,要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全力把強基惠民活動組織好、安排好、實施好。”

發展

重慶市

真正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力的是重慶市的“三進三同”活動。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很重視密切黨群關係,多次宣傳重慶市創造的“三進三同”經驗,並得到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肯定。

“三進”: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深入到農村一線、深入到農民民眾中。 “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吃住在農民家中。

2008年底,重慶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啟動了大規模的10萬市級機關幹部“大下訪”活動,對積難信訪案件進行“釜底抽薪”。 “大下訪”讓重慶幹部摸清了“家底”。由於城鄉二元矛盾突出,僅靠“大下訪”清理積案無法根治。市委市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三進三同”、“結窮親”成為破題之舉。“三進三同”的具體要求是機關幹部每年至少用1周時間,新提任領導幹部、新招錄公務員用1個月時間,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2009年,重慶在全市機關幹部中普遍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黨性作風實踐鍛鍊。從兩年的實踐來看,近30萬人次的機關幹部俯下身子,用腳步丈量民情,讓430多萬基層民眾受益。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說,重慶市委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創造了許多在全國有示範意義的好做法、好經驗。重慶的組織工作和組織幹部的形象都是好的,各項排名大幅提升,居全國前列。重慶組織工作滿意度,從2008年的全國第23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位。

李源潮說,重慶以“三進三同”、“結窮親”、“大下訪”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活動”特別有意義,是幹部教育的好形式。我們現在的幹部就是需要“三進三同”。特別是“三門”幹部,沒有在基層乾過和生活過,到基層去體驗一下,很有必要。了解老百姓,和老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對於做好對老百姓的服務是最基本的。你不了解你的服務對象,不知道他是怎么生活的,你怎么給他服務?我們的幹部,包括很多領導幹部,過去多數都沒有在老百姓家裡住過一夜,不知道老百姓怎么睡覺,怎么半夜出去上廁所。所以“三進三同”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形式,但實際上是幹部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歷練幹部的重要平台,是使我們的幹部真正做到踐行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的一個感性基礎。還有“結窮親”、“大下訪”通過“三進三同”,包括整個“三項活動”,能很好地教育幹部,做人民的好公僕,這些經驗,這些做法,在全國都有示範意義。

湖北

湖北7萬餘名幹部下鄉,“增感情”是重點。2011年3月,荊楚大地犁耙水響。從省委書記到普通幹部,陸續走出辦公室,奔赴全省26018個行政村、1062萬個農戶的家裡。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一大早從武漢出發,輕車簡從直奔革命老區黃岡農村。省委常委張昌爾夜宿大悟縣宣化店鎮玄壇村村民席明利的家裡。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侯長安在大悟縣新城鎮江沖村,與吳先財等4戶村民促膝談心。

“‘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突出4項重點: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黨的政策在一線落實,幹部作風在一線轉變,科學發展在一線體現,集中開展3個月。”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農辦主任劉田喜介紹。

青海

從2011年2月底起,青海省共抽調幹部1.57萬餘人深入鄉村牧區,緊密圍繞宣傳強農惠農政策、推動農牧生產、開展調查研究等5項中心任務,紮實開展工作,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這是青海省連續第7年開展萬名幹部下鄉活動。

據青海省農牧工作領導辦公室介紹,因受到農牧民的熱烈歡迎和實際工作的需要,西寧、果洛、黃南、玉樹等地都把原定15天的下鄉期延長至30天左右。

2012年2月15日起,青海省連續第八年開展幹部下鄉運動。萬名幹部下鄉開展”五送五幫五推活動“。

河北

2012年2月10日開始,河北省15000多名幹部將進駐到5010個村。在接下來的8個月裡,他們將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吃住在農村。河北為此支付2.5億元幹部工作經費。河北省委給下鄉幹部的任務是做好維穩工作,確保10月底前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並希望讓上訪量大幅下降。

河北省將給這些村子預留共5億元的項目啟動資金。河北省委給下鄉幹部的任務是,幫助農村發展經濟,同時做好維穩工作。河北省委組織部介紹,這些幹部將在農村吃住8個月,為農村發展謀劃出路,培養農村發展帶頭人,並做好農村穩定工作。

按照河北省委的要求,省直單位編制在60人以上的單位,需要派出6名幹部,編制在60人以下的,派出3名。每個工作組由3名隊員組成,每個單位必須有一位廳局級幹部帶隊。

河北環抱京津,有14個縣(市、區)58個鄉鎮、195個行政村與北京接壤,兩地接邊地界長達680多公里,河北有100多條可通機動車的進京通道。

河北通過多年維穩得出一個經驗:只要把農村穩住了,首都就穩住了。

從1995年開始,河北探索實施了“護城河”工程。這一工程旨在通過地區間的聯防、聯控、聯調、聯打的工作模式,“維護首都地區穩定”。

河北農村人口占全省70%以上,農民人均消費只有城鎮的五分之一,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有28個。據官方統計,截至2010年底,河北省農村貧困人口有350萬。據國土資源部2011年通報,進京到部里上訪量較多的省分別是河北、山西、遼寧。

河北省委組織部介紹,這次進駐的5000多個重點幫扶村名單,是全省村莊“倒排”產生的。村莊以三個標準選定:村兩委班子不健全、經濟發展弱、穩定任務重。在初步確定的名單中,這三類村所占比例分別為:16.5%、76%、7.5%左右。這個名單還會根據活動開展情況調整,可以增補,也可以替換。

由河北省委直接派出的近900人,分別來自省直機關、國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部分中央駐河北單位,基本是機關骨幹和後備幹部。其他14000多名駐村幹部,將由各市、縣兩級派出。

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當年在西藏創造出幹部下鄉經驗,如今移植到河北。河北省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針對後進村,而不是覆蓋全部農村;二是時間長,長達八個月的時間駐村是其他省市區比不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