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湖

平西湖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中心市區西南約6公里處的白龜山水庫,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氣魄,取名"平西湖",是人們遊憩覽勝之所。

水庫規模及建設

水庫始建於1958年,東西長15.5公里,南北寬4.2公里,占地近70平方公里,庫容量6.49億立方米。攔河壩長1.64公里,高23.6米,頂寬6米。散落在蕩漾碧波中的十幾座沙洲,星星點點,若隱若現,時沉時浮,閃現燦燦銀光,組成有名的白龜沙洲。北岸綠蔭叢中掩映著工人療養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築依山臨水,風格迥異,頗具水鄉風味。南岸的宋寨村,是清代文學家、《歧路燈》作者李綠園
平西湖 平西湖

的故里。村旁的魚陵山上,有大小墓葬70餘座,為戰國、西漢古墓群。水庫西北的滍陽(包括庫區部分)為古應國故城,城西門外的滍陽嶺,是西周應國貴族墓地

白龜山水庫大壩白蟻治理應採取的措施

【摘要】白龜山水庫大壩通過近幾年來的白蟻治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要根除,還存在諸多問題。通過近幾年的治理經驗,結合白龜山水庫大壩的具體情況,要想減輕白蟻對大壩的危害,在今後的治理工作中應從以下四項措施著手:防治措施、治理措施、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
【關鍵字】白龜山水庫白蟻治理措施

白龜山水庫白蟻治理面積(草皮護坡)應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順河壩導滲溝至大壩壩腳溝台地,該部分的治理面積為33.40萬平方米;第二部分:順河壩背水坡,該部分的治理面積為119.30萬平方米;第三部分:順河壩迎水坡,該部分的治理面積為60.33萬平米。三部分的總治理面積為213.03萬平方米。
白龜山水庫白蟻防治有三個屏障可以利用:第一個屏障是導滲降壓溝;第二個屏障是壩下混凝土防汛道路;第三個屏障是壩腳塊石貼坡排水帶。這三個屏障都能夠有效地阻止白蟻進入壩坡。
根據以上的具體情況,特提出以下的治理措施。
一、防治措施
1、鑽孔灌藥:
移殖飛翔與氣象因子關係詳見表一所示。
由於白蟻生物學特性所決定,年復一年的分飛出現是有季節和周期性的特點,它的出現受地理、環境、氣象諸因素的影響,如同其它生物一樣,除自身的發育進程以外,都有對外因的各種需求,根據物候學動物、植物與環境變化的周期關係,用物候方法預測白蟻的分飛期。
移殖飛翔與物候因子關係詳見表二所示。
從表一、表二的關係可以得出,在每年白蟻分飛前(4月21日)用20~25mm粗,1.5~2m長的鋼錐在堤壩背水坡、迎水坡及壩腳台地部分鑽孔灌注藥泥漿或滅蟻藥物,孔距1~2,深0.5~1.0,布局成梅花形,在泥漿內摻入適量的五氯酚鈉、氯丹等藥劑,
移殖飛翔與氣象因子關係表表一
氣象因子範圍和適宜飛翔數值飛翔狀況占飛翔次數(%)最適飛翔數值移殖飛翔頻率(%)

溫5cm18.6~29.0可以飛翔11.421.0~22.0100
℃20.0~26.0大量飛翔88.6
20cm16.4~27.0可以飛翔4.621.0~22.0100
℃19.0~26.0大量飛翔95.4
日平均氣溫(℃)17.2~27.7可以飛翔13.521.0~22.0100
19.0~25.0大量飛翔86.5
相對濕度(%)64.0~96.0可以飛翔11.691.0~95.0100
80.0~95.0大量飛翔88.4
氣壓(nPa)993.2~1015.9可以飛翔13.51002~1005100
996.0~~1008.0大量飛翔86.5
積溫(℃)195.8~1297.8可以飛翔9.5558.2~1134.0100
364.0~1260.0大量飛翔90.5
降水(mm)0~60.1可以飛翔2.00.1~10100
10.0~50.0大量飛翔98.0
移殖飛翔與物候因子關係表二
白蟻出現活動日期日平均氣溫(℃)物候現象
泥被、泥線3月13日~4月21日11.6~23.0蛙聲鳴、楊柳綠、桃花微紅
移殖孔4月13日~5月22日16.6~23.0紫藤盛花、梧桐落葉、棕桐始花

翔始飛期4月21日~4月30日16.6~21.0各雨節氣、苦棟始花、竹筍杖節
盛飛期5月1日~6月10日
21.5~23.8虞美人始花、月季盛花、梔子始花
末飛期6月11日~6月24日25.2~27.0蟈蟈始鳴、木槿始鳴、採摘黃花
攪拌均勻後,灌入鑽孔內,封閉孔口,在一定時間內能防治白蟻有翅成蟲入土營巢。
2、噴灑藥劑
主要在大壩的背水坡和迎水坡的草皮護坡部位,噴灑藥劑,使之滲入草中,並深入泥土5~10cm,可將堤壩表層幼齡蟻巢的白蟻毒殺致死。毒殺效果比較好的化學劑有1%~2%五氯酚鈉水溶液、1%氯丹乳劑、狄氏劑、艾氏劑等,也可以採用敵敵畏水溶液進行噴灑。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噴灑藥劑之前要充分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同時噴灑後要有專人負責看管所噴灑藥物的壩段。由於白龜山水庫屬於平原水庫,沿庫村莊較多,牛羊等上壩比較普遍,滅蟻藥物又具有較強的毒性,一旦牛羊啃了壩坡上噴灑滅蟻藥物的草皮,極有可能中毒身亡,因此,在噴灑前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時間最少一個禮拜,噴灑之後還要派專人負責看管。
3、保持屏障的完整性
上面已經提到白龜山水庫白蟻防治有三個屏障應當充分利用:一是導滲降壓溝;二是壩下混凝土防汛道路;三是壩腳溝及相連的塊石貼坡排水帶。之所以說這是三個屏障,是因為他們都可以有效阻止白蟻進入壩坡上。
根據水庫的實際情況,前兩個屏障現在都能起到相應的作用,只有第三個屏障還不能起作用,而這一屏障卻是最重要得一道屏障。現在的壩腳溝及其相連的塊石貼坡排水帶上面長滿了雜草及小樹苗,因此,為了有效防止壩腳溝以外的白蟻進入壩坡,必須清除其上面的雜草和小樹苗,讓塊石完全暴露出來。
二、治理措施
1、挖巢法
這種方法僅適用於沒有採用藥物防治的壩段。
挖巢法的關鍵是尋找白蟻的地表特徵──泥被和泥線。黑翅土白蟻的泥背、泥線在白蟻活動點數量增加的同時,其分布逐漸擴展,泥背、泥線也逐漸增加。但是,在壩坡上白蟻的活動點在各個部位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地表象徵的數量、密度與季節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堤壩上,泥背、泥線數量多和密度大的位置,春季是依次在背水坡的堤肩,迎水坡的肩部和背水坡的肩部,秋季是在迎水坡過水部分的堤腳和背水坡的堤腳。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泥被、泥線的部位,不一定就有蟻巢存在,也就是說,找到了泥被、泥線,不等於就找到了白蟻蟻道
在找到泥被、泥線之後,首先要進行判斷。找到的泥被、泥線如果比較新,撥開有白蟻出現,則由此尋找挖巢,肯定能夠找到蟻道,如果泥被、泥線比較陳舊,撥開後沒有發現白蟻,則只能說明以前有白蟻來此取食,現在已經棄掉不用了。那么,就沒有必要在此多花時間去追挖尋找蟻道。
尋找堤壩白蟻蟻道的方法大致可歸納為五種,即:⑴、從泥被、泥線的地方尋找;⑵、從分群孔找蟻道;⑶、從鏟雜草枯蔸找蟻道;⑷、開溝截蟻道;⑸、從引誘坑(引誘堆、引誘樁、引誘箱)找蟻道。
2、“三環節,八程式”法
由於白龜山水庫大壩比較長,同時,沿壩村莊較多,墳墓距壩坡又比較近,採用挖巢法不是一種有效的滅蟻措施。挖巢法對較短的壩體比較適宜,因此,根據白龜山水庫大壩的特點,採用“三環節,八程式”比較適宜。
“三環節,八程式”法即:第一環節:找、標、殺;第二環節:找、標、灌;第三環節:找、殺(防)。對於順河壩導滲溝至大壩壩腳溝台地部分,可以採用第三環節進行治理,對於這部分的白蟻只要找到並殺死就可以了,不必進行開挖取巢,也不必進行灌漿處理,,因為這部分蟻洞的存在對大壩的安全構不成多大的危害。對於大壩背水坡和迎水坡部分,則必須採用第一環節和第二環節進行治理。這裡所不同的是在第二環節中的“找”,這裡的“找”則是採用儀器設備進行探巢查找。因為水庫大壩較長,沿庫村莊較多,牛羊上壩比較厲害,找藥殺後長出堤壩表面的死巢指示物(碳棒菌)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所以,必須採用探測儀器進行探巢。
如果堤壩上採取了防治措施,則可以直接採用第二環節。這是因為採取了防治措施,就很難找到泥被、泥線,也就是說很難找到蟻道,採用挖巢法就很艱難,但堤壩隱患(蟻巢和蟻道),就必須採用第二環節進行處理。
灌比挖好。挖巢清除不了所有的蟻道,同時也無法處理貫穿堤壩的蟻道,而灌漿則不同,它不僅可以將堤壩背水坡的所有蟻道進行充填,而且也可以充填堤壩內部的裂縫、空腔、蟻巢和貫穿堤壩的蟻道,這樣就可以提高堤壩的抗洪能力。
三、組織措施
白蟻的繁殖主要由蟻后產卵來實現,黑翅土白蟻(Oaontotermes)在繁殖盛期每天可產卵高達36000~86400粒,平時一頭蟻后一天可生產上千頭,故其繁殖速度驚人,俗稱“產卵機器”。根據現有的研究理論,黑翅土白蟻從雌雄配對入土營巢到蟻后衰老死亡,其生長年限一般為15~30年,最長可達100年之久。
1、組建專職白蟻研究和治理機構
防治害蟲一般來說,只能控制,不可能使其沒有或絕跡。這是因為水庫大壩有白蟻喜歡的食物來源以及適應其繁衍的生態環境,因此,要想滅絕白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白龜山水庫通過近幾年的白蟻治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蟻害依然存在,因此,為了控制蟻害的發展,就必須成立專職的白蟻研究和治理機構。
白蟻研究和治理機構人員設定以5~8人為宜。白蟻研究和治理必須設定專職機構,不能搞兼職,兼職會使研究人員精力分散,技術停滯不前,由於是兼職,還有其它具體的工作要做,所以,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去搞白蟻研究和治理工作。同時還必須設定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足夠的研究治理經費。
2、制定各種白蟻防治規劃
根據堤壩白蟻的危害情況,在總結以往防治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適合白龜山水庫特點的防治規程或規範,使防治工作走上規範化的軌道。在白蟻防治工作中,根據防治規劃,分階段有步驟地搞好防治工作。
防治規劃包括:白蟻防治施工技術規程;白蟻防治操作施藥方法;白蟻防治施工操作安全措施;防治白蟻工人技術等級標準;白蟻危害情況的普查;防治計畫和步驟的安排;防治方法的選定;藥物、機具的選擇;防治人員的培訓;獎懲制度等等。
四、技術措施
1、要廣泛宣傳,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民眾對堤壩白蟻防治工作的認識
防治工作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和“群防、群治與專業防治相結合”的方針。現在許多水管人員對堤壩白蟻危害的嚴重性、普遍性、隱蔽性認識不足或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不認識,必須加大力度宣傳,普及堤壩白蟻形成、危害及造成管涌、散浸、滑坡直至崩堤跨壩的有關知識。
白蟻進入堤壩開始危害,在幼齡巢階段,目前仍無法及時發現,一旦形成成年巢,有些蟻道就有可能貫穿堤壩的內外坡,當水位高漲到超主巢底腔時,就會發生管涌,形成險情。大量的事實已充分說明,在堤壩外觀質量達到設計標準後,蟻患是造成目前許多堤壩工程抗洪能力低、安全度不足和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揮的重要因素,堤壩白蟻防治始終是水庫工程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不僅水利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這一點,還要讓各級領導也深入了解,支持這項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要利用開現場會、張貼宣傳畫、辦宣傳欄、拍錄像片和出版普及書刊等各種形式廣泛地向民眾宣傳,以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同時,還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防治方法,使“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方針扎紮實實地貫穿到堤壩白蟻防治工作的始終,以保證工程安全,充分發揮工程的正常效益。
2、提高防治白蟻的科技含量
探測設備需要改進
目前,在白蟻防治工作中套用新技術、新設備的動力不足,所用預防和滅治設備仍停留在灑水壺、噴霧器、噴粉球、手電筒和螺絲刀等簡單工具上。同時,由於缺少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研究經費,一些單位開發的白蟻探測專用設備和白蟻防治專用器械在使用效果上離我們的實際要求差距較大,因此,在白蟻防治工作中這些新設備的使用率較低。
目前,探巢設備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採用聲波原理探測,另一種則是採用電阻率原理探測。電阻率法適用於比較短的堤壩,設備造價也比較低,這是因為該法的探測點數比較多,工作量非常大,探巢準確率應該說還是不錯的。聲波法由於不用在壩體內打電極,相對來講探測速度也比較快,其測距也是隨意的,因此,比較適宜比較長的堤壩探巢。根據白龜山水庫大壩的實際情況,採用該探巢設備比較合適,其缺點是設備投資比較大。
不論採用哪種方法的探測設備,最關鍵的工作就是蟻巢率定曲線的確定。只有確定了這條曲線,在探測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確定是否為蟻巢。以前採用地質雷達探測壩體蟻巢率之所以很低,是因為採用這種設備在壩體上探測蟻巢是屬於試驗階段,並沒有現成的率定曲線可以借鑑,再加上探測人員對水庫的壩體情況也並非了解,因此,都認為其效果不佳,投入太大。
3、加強培訓和教育工作
要實現白蟻防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求白蟻防治人員要懂技術、懂管理,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與時俱進,要具有不斷創新的意識,通過及時汲取國內外的先進理論和技術,不斷提高白蟻防治工作的整體水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對白蟻防治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通過舉辦培訓班或召開研討會的形式,對白蟻防治從業人員和其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更新他們的觀念,加大輿論宣傳,促進社會各界對白蟻防治工作的全面認識,使輿論成為推動白蟻防治行業健康發展的外在動力,儘可能擴大白蟻防治行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從而獲得政府與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通過對白蟻防治人員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白蟻防治隊伍的總體素質和服務水平。
4、加快技術更新步伐
加大科研投入,開發和引進科技含量高、實用性強、套用效果好的白蟻防治專用機械和高效、低毒、環保的白蟻防治藥物,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條件。另外,加強行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將生物、化工、機電等行業的先進技術水平和最新科技成果及時套用到白蟻防治的實踐中,實現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努力探索和引進白蟻防治新技術,通過白蟻綜合治理的進一步研究,積極推動白蟻監測控制系統在白龜山水庫白蟻防治中的套用,以實現白蟻防治工作與自然的協調統一。
在堤壩蟻巢的處理中,應當貫徹“灌重於挖,灌挖結合”的治理方針,積極採取經常性的措施,把白蟻防治工作做為水庫工程管理的主要內容,抓緊抓好。
總之,白蟻防治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對水庫管理來講又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對白龜山水庫來講,只能把白蟻危害降低到安全程度,由於其地理位置以及大壩管護範圍的特殊情況所決定,不可能將其滅絕,因此,在今後的白蟻防治工作中,應以科技為依託,不斷提高白蟻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通過配備專業化程度高的防治器械和設備來提高防治水平。同時,要加強害蟲綜合管理理論在白蟻防治領域的套用研究,達到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技術控制白蟻種群處於經濟危害水平以下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