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位於廣東省惠東縣城平山東南53公里,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八年(公元l385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歷來是海防軍事重鎮定和惠州南部地區海運進出口的咽喉。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在城內,還保留著絢麗多姿的民間傳統藝術。到平海古城觀光,可觀賞到眾多的名勝古蹟。199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基本信息

平海介紹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平海,地處廣東省惠東縣東南部,稔平半島南端,東臨紅海灣,西倚大亞灣,距惠東縣城52公里,距香港38海里,距惠州深水港10海里。全鎮總面積162平方公里,島嶼19個,海岸線長54.7公里,下轄18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
平海是一個古老的海濱城鎮,古城始建於明洪武18年(1385年),歷經六百多年的積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平海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東、南、西、北4個城門、十字古街、古民居、古寺廟、古文化遺址以及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雄偉的城樓、雄渾的鐘聲、純樸的民風、豪放的漁歌、獨特的方言依然散發著迷人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魅力。古城的自然風光更是引人入勝,匯山、海、泉、島嶼於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199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平海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特產豐富,盛產各種優質蔬果和名貴海產,素有“魚米之鄉”之稱。2006年以來,平海鎮委、鎮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圍繞建設“富裕、安康、和諧新平海”的總目標,全力打造“四大基地”(即以平海電廠、東山海風力發電項目為主體的電力能源基地;以碧甲碼頭、大澳塘碼頭為依託的稔平半島區域物流基地;以“古城—雙月灣—海龜灣—溫泉”為品牌的濱海旅遊基地;以冬種馬鈴薯大頂苦瓜及高位池養蝦、工廠化養鮑、高科技養魚等為支柱的特色農業基地),壯大經濟實力,不斷完善水、電、交通、通訊、碼頭等基礎設施,加強市政建設,提升綜合素質和整體形象。昔日的古城煥發了新姿。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平海人民喜歡新時代的生活,也崇尚傳統的民族文化。在他們創造的現代與傳統的文化長廊中,遊人可通過遊覽南門海灣,接受大海的擁抱,以及悅嘗古城門樓,十字古街和榜山古寺龍泉庵東嶽庵城隍廟覺明洞等景觀中領略平海古城的風采,得到愉悅的藝術享受。古城人創造了歷史,描繪了今天,也開創著未來。古城人所創造的,屬於自己,也屬於民族,也屬於天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人們。

古城介紹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被譽為嶺南文化的一塊“活化石”。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在是惠東縣一個建制鎮,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平海建城設所後,又設立平海巡檢司署,平海營參將署,平海營中軍守備署,還設有平海倉,為直隸歸善縣屯糧機構。清康熙至嘉慶年間,在平海城前沿相繼築有大星山炮台,盤沿港炮台,墩頭港炮台、東繒頭炮台和吉頭炮台、築成一道道壁壘森嚴的海防線。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600年滄桑,平海古城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在城內,還保留著絢麗多姿的民間傳統藝術。到平海古城觀光,可觀賞到眾多的名勝古蹟。

古城牆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古城牆周圍1700多米,高6米,川燒制的磚壘築、有720個城鬥眼。城上有四樓:東樓“晏公爺”,南樓“協天大帝”,西樓“華光大帝”,北樓“玄天大帝”。四廟:東北角“玄檀爺”,東南角“阿廟媽”,兩南角“張飛公”,西北角“包公爺”。四局:火藥局、衝口局、軍賬局和沙尾局,城內四條街正向4個樓和門,並交叉呈十字型。有二座衙門:守府衙門和大衙門。9個水井以及義學、鹽廠、城隍爺、文章公,東嶽廟、龍泉寺、榜山寺、普照庵、城外有八景,西門外設定軍士練武場。日換星移。古城建築大部分已毀,經過多次修繕,而今,4個樓門仍保存完整。城門建築堅固。各個城門厚10.5—14米,高3—4.2米,外寬2.5米—3.6米,內寬3.2米—3.5米。墊腳用整齊的石塊,青磚砌牆,磚線整齊劃一。城樓建築精巧,在各殿頂、脊壁、檐口、殿堂,或雕刻,或鑲嵌陶瓷,山水畫玲瓏剔透,人物神態逼真,呼之欲出。可見,當時人建築漚心瀝血,既在建築防盜上做文章,以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堂皇。

建立原因

元末明初,盜寇猖蹶,民不聊生。洪武年間,明太祖派花都司到平海建造城池,抵禦外侵。“城周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雉蝶八百七十一,城門四座。”平海建城設所後,又設立平海巡檢司署,平海營參將署,平海營中軍守備署,還設有平海倉,為直隸歸善縣屯糧機構。清康熙至嘉慶年間,在平海城前沿相繼築有大星山炮台,盤沿港炮台,墩頭港炮台、東繒頭炮台和吉頭炮台、築成一道道壁壘森嚴的海防線。

基本構造

古城牆周圍1700多米,高6米,川燒制的磚壘築、有720個城鬥眼。城上有四樓:東樓“晏公爺”,南樓“協天大帝”,西樓“華光大帝”,北樓“玄天大帝”。四廟:東北角“玄檀爺”,東南角“阿廟媽”,兩南角“張飛公”,西北角“包公爺”。四局:火藥局、衝口局、軍賬局和沙尾局,城內四條街正向4個樓和門,並交叉呈十字型。有二座衙門:守府衙門和大衙門。9個水井以及義學、鹽廠、城隍爺、文章公,東嶽廟、龍泉寺、榜山寺、普照庵、城外有八景,西門外設定軍士練武場。日換星移。古城建築大部分已毀,經過多次修繕,而今,4個樓門仍保存完整。城門建築堅固。各個城門厚10.5—14米,高3—4.2米,外寬2.5米—3.6米,內寬3.2米—3.5米。墊腳用整齊的石塊,青磚砌牆,磚線整齊劃一。城樓建築精巧,在各殿頂、脊壁、檐口、殿堂,或雕刻,或鑲嵌陶瓷,山水畫玲瓏剔透,人物神態逼真,呼之欲出。可見,當時人建築嘔心瀝血,既在建築防盜上做文章,以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堂皇。600年滄桑,平海古城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在城內,還保留著絢麗多姿的民間傳統藝術。到平海古城觀光,可觀賞到眾多的名勝古蹟。

古石橋風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惠東縣平海鎮六鄉村石橋頭村口有一座建於清朝的4橋墩5孔石橋,該橋歷經230多年風雨的侵蝕,除河中一個橋墩部分坍塌外,其餘橋墩及橋身均完好無損。石橋橋面寬1、4米,全長約30米。這是惠東境內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石橋。
石橋頭村因為石橋而得名。離石橋數十米有一座小土丘,土丘下有一塊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正月十日立的石碑,碑文依稀可辨:“昔明朝上古先人,建造橋樑五度,今經年深久遠,慘遭洪水傷頹,沙壓橋樑,路坎成坑”,為方便村民進出,村中賢達出面籌集資金,“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住之橋”。後面是建橋捐資者的姓名及捐資額的記載。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據此碑文推斷,石橋始建於明朝,後被洪水沖毀,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村民介紹說,現存的石橋依然是當年的風貌,雖然每年都要經歷幾次洪水,且有時幾乎淹沒橋面,但石橋一直不倒。

十字古街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貫通於平海古城東西南北城門樓的街道,即“十字古街”。與古城連線在一起,顯得和諧得體。街道至今仍保持一排排、一座座古代民居的風貌。這些民居多是均衡對稱式平面方形磚屋,為府第式、圍龍式、四合院演化而來的綜合結構。

七星井

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
古城內有七口古井,稱為“七星井”。相傳井是按照太陽、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名稱標定的。七星井深約8米,均用規格石塊砌成,十分堅固。井徑全是圓形,井台有方有圓。七星井水質隨氣候變化,雨季水淡,冬旱水鹹。

環境語言

古城獨特的淵源與地理環境,使這裡產生了獨特的語言——軍聲。它是一種以北方語音為基礎,融進了廣州話、潮州話、客家話的匯合體,對多種方言能運用自如,對答如流。因而,粵東一帶流傳著“曉得平海話,走遍通天下”之說。古城經過六百多年的發展演化,這裡的人民創造了豐富的民間藝術,成為東江地區最富地方特色的文化區域。平海軍聲已經被國家列入瀕危語言,並有學者對平海軍聲作了深入研究,著有《軍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A類重大科研項目中國瀕危語言方言研究成果)。
歌曲
平海漁歌,腔調優美,雋逸抒情。曲調達40多種,已被收入《中國曲藝辭典》。建國初期,漁歌手蘇墨水把漁歌唱到北京城,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75年,惠東歌劇團以獨特風格的平海漁歌對唱參加了全國的曲藝調演;1976年全國漁歌改革座談會在惠東召開。在民間傳統節日活動中,鯉魚追春、蛟龍出海、五鳳朝陽、喜慶豐收、出水芙蓉、八仙過海、水淹金山、醒獅、金龍表演等項目像文化藝術海洋中的一朵朵奇葩,吸引著許許多多的遊客。

氣候

平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隨平海古城
著社會的進步,平海不再是以農、魚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已經變成了農、漁、鹽、工、商、旅全面發展的海濱城鎮。

交通指南

自駕:廣州-廣深高速-深汕高速-凌坑出口-惠東縣城-平海古城
公車線路:廣州省汽車總站-惠東、天河客運站-惠東,下車後出站往右走100米有麵包中巴車寫著“平海/海港”(車程約1小時)—到平海鎮市場下車。

附近熱門景點

·大亞灣
·惠州巽寮灣

·惠州龍門鐵泉

·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
·羅浮山
·惠州湯泉生態旅遊渡假村
·惠州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州象頭山
·惠州雙月灣

揭陽、惠州、陽江著名景點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惠州市的自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轄陽春市、陽東縣、陽西縣、江城區;

惠州旅遊景點大全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的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香港與深圳。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臥於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

惠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香港深圳。介於東經113°9′—115°5′,北緯22°3′—23°7′之間。現轄惠城區、惠陽市和惠東、博羅、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1115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223.6公里,總人口272.9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5.78多萬。
景點羅浮山 | 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 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 | 古田自然保護區 | 羅浮山自然保護區 | 象頭山自然保護區 | 墩子自然保護區 | 金桔自然保護區 |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 大辣甲島 |平海古城 | 大亞灣 | 雙月灣 | 望江亭 | 葉挺紀念館 |油田漂流礦泉景區 | 朝京門 | 大星山炮台 | 東坡井 | 海龜自然保護區 | 泗洲塔 | 三寨谷森林公園 | 獅朝洞 | 香溪堡旅遊區 | 七星井 | 華首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