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府

平江府

平江府即蘇州。

基本信息


簡介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蘇州為平江府,一直到元朝末年,張士誠將平江府改為“隆平府”(1356年)的二百餘年皆稱為平江府或平江路。

平江圖平江圖

治下包括吳縣,長洲(今蘇州市,轄境相當今江蘇蘇州張家港 , 太倉, 吳縣, 常熟, 崑山.,吳江等市)和上海市嘉定, 寶山等區地。元改為路,明初改為蘇州府。宋時平江號稱東南都會,有絲織 ,造紙, 造船等手工業。

“平江”之得名有兩說:一為平定江南之說,宋開寶四年(971),南唐去國號改為江南國,開寶七年宋諭吳越伐江南,八年(975)宋以吳越孫承佑為平江節度使,意在平定江南。一為地理之說,蘇州地勢低洼,城東婁江水勢平緩,地與江平,故稱平江。

《平江圖》

今存《平江圖》碑即南宋紹定二年(1229年)碑刻。表示宋代平江城,即今蘇州市的一幅城市平面圖,該圖詳細精確地描繪了城牆,城廂、平江府衙、平江軍、吳縣等軍政府署以及縱橫交錯的河流、街道,還表示了305座橋樑和近250座規模很大,但形象不同的殿堂、寺觀及建築群,還表示了齊門、婁門、葑門、盤門、閭門及五座城門,每座城門還分別繪出了陸門及水門,地圖較真實完整地顯示了平江城內發達的水網狀況,表示手法有所創新,採用了平面和三維立體相結合的效果。平江圖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碑刻地圖,也是世界罕見的巨幅古代城市規劃圖,是我國和世界地圖史上的傑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