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死

帝王之死

《帝王之死》講的是中國歷史上死得最難看的二十七位帝王,作者為中國人熟悉的作家柏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帝王之死》講的是中國歷史上死得最難看的二十七位帝王。柏楊日:我用雜文體寫歷史,形式上嬉笑怒罵,內心沉重無比。

帝王之死不比你我小民之死,小民死就死啦,帝王死了恐怕就勢如山崩,絲毫不爽地引起百千萬人頭落地。所以,帝王死於非命,不僅關係他一個人,也關係百千萬人,甚至關係他身家所系的王朝或政權。

作品目錄

可怕的掘墓人

引言

四個時代

有點邪門

王就是King

王不是King

雪白的羔羊

攀梯爬天

聖人不是聖人

吸塵器

孔丘熱情如火

天下大旱

又有大水

大悲慘時代

權力從指縫溜走

斗臭絕技

大屠殺之後

旅途·囚房·慘死

傳奇人物

血海深仇

權力繼承鬥爭

誰是我的舅舅

“天下第一大孝”

逐父殺弟

政治意淫

“堯舜牌”

歷史重演

相·后羿

勢力眼史觀

三年大空位

不重不跳

瓶頸危機

打獵打昏了頭

向東方逃亡

向更遠的東方逃亡

長生不老藥

嫦娥和吳剛

殺人奪美

剁成肉醬

就在軍營處決

寒浞

氈帽·鐵帽·膩人

赤條條拖出被窩

孔甲

深山遇到喜宴

龍在中央政府出現

“你輸定啦!”

夏桀

瑤台宮龍心大悅

長夜宮與龐貝城

炮烙酷刑

殺關龍逢

天有二日

至死不悟

商紂王

掘墓人定律

象牙筷子

最長之夜

奪床鬥爭

一連串暴行

煮成肉羹

“二居心”法寶

火燒摘星樓

伊利亞特

周昭王

忽然御駕親征

第一個淹死的君王

周宣王

政治學二大定律

約瑟模式

付出枉殺的代價

周幽王

兩條妖龍

龍涎奇蹟

殺戮和囚禁

疊並交同之境

狼來了

姬頹

“為了國家利益”

姬帶

杜敖

楚成王

忘了他是誰

楚初王

楚懷王

趙武靈王

宋康王

燕王噲·子之

齊王建

吳王諸樊

吳王祭余

作品前言

《帝王之死》剛寫滿三個月,出版了第一集,漁業氣象忽然“小浪轉大浪”。有一天,黃道吉日,紐約《中國時報》美洲版台北編輯部美麗的編輯老奶陳文茜女士,御駕親臨柏府,吼曰:“好老頭,叫你寫稿,不過恤老憐貧,賞你一碗飯吃罷了,怎敢借古諷今?現在有人告你,你要聽真,從今天起,一刀兩斷。這是剩下來的你的臭文,拿去拿去,你可把我害苦啦。”刷的一聲,扔了一地。我一面揀一面請她稍坐獻茶,企圖用馬屁功軟化她鐵石心腸,她卻不理,跺腳而去。

我老人家自1977年從火燒島監獄榮歸,迄今六年,敝大作還是第一次受到腰斬。嗟夫,台灣根本看不到禁止進口的《中國時報》美洲版,這正說明海外文化大亨的神經末梢,似乎更凶。好吧,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既不準報紙刊我的敝大作,我就關著房門,埋頭猛寫。匆匆又是三個月,殘稿加上猛寫的成績,再成一冊,直接送給出版社,第二集遂轟然問世。

如果風雲仍緊,“大浪轉巨浪”,咱們就到此為止,沒第三集啦。如果風和日麗,我就繼續口吐真言,三集四集,直寫到最後一位死於非命的真龍,才功德圓滿。

是為序。

柏楊

作者簡介

柏楊,兩岸三地中國人熟悉的作家,其創作生涯大致可分為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歷史,十年通鑑;他不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時也是思想家,社會觀察家和文化評論者;他不但是歷史見證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動者。如此豐富的人生不容易說得清,還是看他寫的書吧!

柏楊與其作品

柏楊與其作品柏楊與其作品

帝王之死:歷史上命運最難看的二十七位帝王

作者:柏楊

作為中國現當代的著名作家,柏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兩類,一類是雜文,另一類則是他獄中所著史學著作。而《帝王之死》、《皇后之死》,柏楊則自詡是“貨真價實,札起來有板有眼”的“讀史札記”,實則兼具歷史學、雜文兩類作品的特點——既是還原歷史、傳播歷史知識的史學著作,又兼有以古諷今、幽默、辛辣的雜文特質。

在柏楊這兩部作品裡,你可以看到與沿襲幾千年的官方歷史裡完全不同的景象。柏楊認為:從黃帝軒轅到清代溥儀,中國出現了397個帝和162個國王,這559個稱帝稱王的頭目中,約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無論是幸運地因與“宮廷里如山如海的美女們晝夜上床,旦旦而伐”而死在龍榻之上,還是不幸地以帝王之尊而被絞死、餓死、囚死,這皆是自作孽的制度結構使然,在男性爭權奪勢的世界,政治因素高於一切。

而皇后們往往更是與“冤獄”直接相連。“冤獄”似乎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連尊貴的皇后都不能倖免。每一個死於非命的皇后的背後無外是“奪床鬥爭”,“奪床”的本質又不外一個權字。“她們不是漂亮和不漂亮的差別,而是漂亮和更漂亮的差別,每一個如花似玉的對手都是另一位如花似玉。”“這些美女被投入到蛇蠍宮廷,她自己也變成蛇蠍,而最終被另外的蛇蠍咬死。”不管她是被殺死、絞死、氣死,跳河投井,都是一種時代悲劇,時代醜劇。

中國史書

政治掛帥下,中國史書成為文字詐欺大本營。遇到帝王老爺們哎喲哎喲,端不起嘴臉,栽倒在地時,總是“諱”個沒完。或語焉不詳,或根本成了沒嘴葫蘆,把人氣得吐血。嗚呼,要想中國現代化成功,第一件事應該是砸碎政治掛帥的枷鎖,先使史跡顯示出來真正面目。這是一個開端,用它訓練我們的思考,功考他為啥有那么一天,思考他為啥恐懼大家知道真相。柏楊先生只希望借著不斷的報導,使漿糊的一代早日死個精光,下一代起,將是思考的一代。孫觀漢先生曰:“尊重事實。”中國人必須有能力說真心話、說老實話,洗清塗抹在事實頭上身上的任何東西,不管它是污垢,或是脂粉。

因之,當設在紐約的《中國時報》美洲版,要我寫稿時,我就大喜以應。最初每天一千字,後來自動膨脹,每天一千五百字。寫著寫著,三個月下來,已寫了十萬字左右,時間從公元前二十三世紀到公元前七世紀 黃帝王朝到戰國時代 可出一集矣。讀者老爺真是三生有幸,可以看到史跡真相。如果換了從前,不是坐牢,就是屠滅三族,我固然倒楣,貴閣下也就沒有這份福氣矣。念及至此,你如果再不猛買,還有天理良心、國法人情乎哉?是為序。

編輯推薦

按《帝王之死》作者柏楊的計算,從皇帝軒轅到清代溥儀,中國出現了三百九十七個帝和一百六十二個國王,這五百五十九個稱王稱帝的頭目中,約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而帝王之死,無論是幸運地因與“宮廷內如山如海的美女們晝夜上床,旦旦而伐”以致死在龍榻上,還是不幸地以帝王之尊而被絞死、餓死、囚死,起因都是自做孽的制度結構。在男性爭權奪勢的世界,政治因素高於一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