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效率法則

帕累托告訴我們,付出八分努力,可能只會得到二分結果;真正做事的人,所獲報酬往往與付出不成比例。然而,那極少數的關鍵力量,可以形成重大影響,造就大部分的成果。付出與努力之間的關係,不是50與50,而是80與20。這就是指出不平衡現象的80/20法則,它可以讓你撥開迷霧,辨明事物真正運作的方式,認清真正值得重視的人和事物,進而悟出自身應該如何施力,並由此得益。

簡介

許多人奉為圭臬的生活道理,往往不能帶來理想結果,甚至是對自己的嘲諷。比如說, 如果一分耕耘真的能有一分收穫,那么為何很多人非常努力,卻仍然失敗?又為何能者總是多勞?事實上,力氣必須放在最恰當的方向上,而能者也要學的聰明,懂得運用省力的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上認真,絕對是美德,但如果能輕鬆一些,並可享受渴望中的事物,甚至更多,豈非妙事?!
詩人泰戈爾有云:“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這世界絕對不會依你想像的方式對等運行。

80/20法則的概念

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穫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穫來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氣只帶來20%的結果。在可以產生80%的收穫的20%上加力,就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如改善或除去那近乎徒勞無功的80%,不就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將80/20法則運用在企業和個人層面,就可以掌握人生的槓桿,以省力的精神,是企業加倍獲利,並掌握自己的人生。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在他從事經濟學研究時,偶然中注意到十九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的模式。他發現:大部分所得和財富,流向少數人手中。20%的人口享有80%的財富。而且50%的財富是掌握在5%的人手中。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而這種比例規律不僅僅存在於財富分配,它適用於各種事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80/20法則被廣泛運用。首先是品質革命資訊革命。日本的品質管理和IBM的資訊革命受其影響巨大,且獲益巨大。
80/20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企業和市場距離最理想的情況仍有距離。20%的產品、顧客和員工是80%的利潤來源,那么,距離高效率和理想狀況的資源利用仍然相當遙遠。於是,就會出現四個現象:1、80%的產品、顧客和員工只能賺取20%的利潤;2、這是最大的浪費;3、公司最有力量的資源,會因其他效率低得多的大多數而受到壓抑;4、如果能賣掉更多的產品(產品定位合適)、能聘到好員工(並能給其合適的平台和資源支持)、能吸引更多的顧客(行銷與服務對路、投資可保值或增值),那么利潤就會增加。

不拘泥於理性的思維方式

換一種方式思考80/20思考法是對傳統的線性思維和教條的邏輯思維的一種突破,它是一種非平衡不拘泥於理性的思維方式。
在現代世界,理性的人讓自己適應世界,不理性的人則堅持讓世界適應自己;因此世界的進步與否,全依賴這些不理性的人。必須改變目前這種用80%的時間做那些對我們的事業只有20%的效果的事物,而卻用20%的時間做那些對我們的事業有80%的效果的事物。我們不是時間太少,而是太多,並且在不斷的浪費時間。我們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 獎勵特殊表現,而非讚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2、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3、 練習用最少的努力去控制生活。
4、 選擇性尋找通路的關鍵,而非事無巨細。
5、 平靜,鎖定關鍵的少數去完成目標。
6、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的表現。
努力找到造成該關係的關鍵因素,哪些是導致80%產出的20%投入,將更多的資源分配給他們運用;改善那些表現不佳只有20%產出的80%投入;想辦法讓無用的資源在原位置上作有效的運用,讓弱勢資源表現出潛在的生產力。
隱藏在平庸下面的好東西
----非常規思考
20%等於80%,80%等於20%。人和事物只有20%的價值。它的精髓、大部分價值,是隱藏在一大片平庸無奇的東西底下的一小部分好東西。
----關鍵的少數
找出潛伏著的20%。明天的20%決不會是今天的這20%。那么,為明天的20%播下的種子的事物在哪裡?有哪個10%能成長為明天的20%,並帶來80%?不要讓80%,這些美景上的污跡,遮住自己的視線,看不見遠處更美的風光。
----資源換位法
把資源從80%的這一邊,挪到20%的那一邊。這樣做利潤極大。用一個沒有多大價值的東西,去做出一個有高價值的東西。創造全新的20%,從別人哪兒拿20%的點子過來,這可以是人、產品、產業、知識或別的東西。砍掉無用的80%,決不要手下留情。記住:方驅逐良方。80%的時間會把20%的時間趕跑。80%的資源會讓20%的資源不平衡、失落,然後流失。
切記:進步總是來自少數的人和有組織的資源。前人眼中的頂級,乃是下一個階段的地基。
進步有賴於獨到的見識和成就;在於破解既有利益的結構;在於要求既得利益者的特權為關鍵的20%所享有。真正的企業領導者不會只顧埋怨經濟制度的不完善,坐視機會喪失。他們會把真正具有高生產力的20%加大,是不具有生產力的部分提高生產力,如果不能提高,就減少他們耗用的資源。他們用80/20法則主動應變、改善現狀、追求進步。
80/20法則在企業經營中的套用
企業最實際的目標,就是占有市場,賺取利潤。一個公司今日的頂級表現,就是下一個階段成長的基礎。利用80/20法則,改善企業資源結構,使其由較低的生產力轉向較高的生產力並創造更多的價值。
----發現關鍵的少數。對公司作一次全面的80/20分析,發現哪些是低價值的,哪些是高價值的。務必時刻把關鍵少數放在大腦正前方,反思自己是否把時間和努力放在關鍵少數,而不是浪費在無用的多數。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家,其創造力在於把低產值的資源變成高產值的資源。
----企業資源的合理分配。管理者要懂得計算機會成本,要勇於割捨,才能集中力量,完成主要目標。首先,把不能生產或生產力低的資源分配到能生產或者生產力較高的部分,物盡其用。二、通過填鴨式的標準程式讓效率低的資源,依靠模仿高生產力資源來擠壓出其應有的生產力。企業家必須通過80/20槓桿原理,經過簡化(去除不必要的)、專注(關注關鍵的主要事物)和比較,來最佳化自己的資源配置。
----有所選擇,輕重不一。最成功專業公司,只作自己最擅長的主力技能,其他的事全部外包,以獲取最高的邊際利潤。把資金投到最能產生效益的領域,並通過資金運作來複製那些只有自己才有的技能。如麥當勞等等的運作。
----關鍵人員。多雇用能產生正面價值的業務骨幹,因為他們能用較低的或同樣的開支,產生出更高的產出。這就要求必須給這部分人員更多的權利和資源,並通過收入的不平衡使其獲利能力更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