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氏菌屬

布魯斯氏菌屬

布魯斯氏菌屬是指分類地位未定、無莢膜、無芽胞、無鞭毛的革蘭氏染色陰性小桿菌。

布魯斯氏菌屬

正文

分類地位未定、無莢膜、無芽胞、無鞭毛的革蘭氏染色陰性小桿菌。因1887年,英國外科醫師D.布魯斯首先在馬爾他島的病人中發現此類菌而得名。本屬有 6種20個生物型,其生物學性狀見表,表中所列一般特徵是指羊、牛、豬生物型 1型的特徵。

布魯斯氏菌屬布魯斯氏菌屬
菌體呈球桿狀或短桿狀,大小為(0.5~0.7)×(0.6~1.5)微米。單個排列,少數連成短鏈。專性需氧,有的初分離時需補充 5%~10%的二氧化碳。本菌生長較慢,37℃培養2~4天才可見菌落,加入1%~5%血清可促進生長。菌落圓形、隆起、邊緣整齊、灰白色、表面光滑濕潤、對光觀察略帶藍色。不溶血,不產生色素,在肉湯中生長物呈中等混濁,有少量沉澱,不形成菌膜。過氧化氫酶試驗陽性,氧化酶試驗通常為陽性,但沙林鼠和綿羊布魯斯氏菌陰性。分解尿素,除綿羊布魯斯氏菌外,都能還原硝酸鹽。不利用檸檬酸鹽,不產生吲哚,甲基紅和VP試驗陰性。石蕊牛乳無變化。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56%~58%。本屬細菌含有多種特異抗原。流產、豬、馬爾他和沙林鼠布魯斯氏菌還含有兩種特異表面抗原。即A(流產布魯斯氏菌抗原)和M(馬爾他布魯斯氏菌抗原)。不同菌種和生物型含量不一,有的含A多M少,有的則反之。綿羊和犬布魯斯氏菌缺乏這兩種抗原,但含有R(粗糙型)抗原。
布魯斯氏菌是細胞內寄生菌,各個種對不同動物致病程度不一。馬爾他布魯斯氏菌主要是山羊和綿羊的病原菌,引起孕羊流產,但也可感染人和豬等。流產布魯斯氏菌主要是牛的病原菌,引起孕牛流產和不育,但也可感染其他動物,包括人和羊。豬布魯斯氏菌主要是感染豬,引起流產、關節炎、睪丸炎。但也可感染野兔、馴鹿和人等。林鼠布魯斯氏菌對家畜和人似無致病力。綿羊布魯斯氏菌對綿羊有致病性,引起附睪炎或流產。犬布魯斯氏菌引起狗附睪炎或流產,有報導對人也有輕微致病力。布魯斯氏菌對人的致病性很強,引起波浪熱、全身疼痛、關節炎等症狀,其中馬爾他布魯斯氏菌對人的致病性最強。依次是豬布魯斯氏菌、流產布魯斯氏菌。人通常是通過攝入未經消毒的帶菌畜產品、乳製品或接觸病畜胎盤、流產胎仔等而致病。可用四環素、鏈黴素治療,也可用疫苗預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