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包圍戰

布達佩斯包圍戰

布達佩斯包圍戰,蘇德戰爭中,蘇軍為攻占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並迫使該國退出戰爭,於1944年10月29日~1945年2月13日實施的進攻戰役。

基本信息

布達佩斯包圍戰1945年1月1日至1945年2月6日布達佩斯戰役示意圖
布達佩斯包圍戰,蘇德戰爭中,蘇軍為攻占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並迫使該國退出戰爭,於1944年10月29日~1945年2月13日實施的進攻戰役。布達佩斯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蘇聯紅軍在布達佩斯攻防戰中圍攻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戰役,蘇聯紅軍包圍了當時由德意志國防軍及匈牙利軍防守的布達佩斯,守軍在1945年2月13日無條件投降,進攻的蘇軍是由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守軍包括了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 Heer)、武裝親衛隊及匈牙利軍(Honved或Honvédség),布達佩斯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的圍城戰之一。

戰爭背景

布達佩斯包圍戰四處逃散的布達佩斯平民
1944年12月底,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座曾經輝煌不已的歐洲都城,如今卻籠罩在一片血雨腥風前的陰雲之中。王宮山頂上陰森飄揚的萬字軍旗,廣場上荷槍實彈的士兵,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軍車,隨處可見的防禦工事和不遠處清晰可見的炮火,這一切都清楚地說明了一個令人恐懼的事實:已持續了4年之久的戰火終於就要燃燒到這座城市了。

1944年3月19日起,匈牙利被納粹德國完全控制,成為希特勒在歐洲“新秩序”的一部分,雖然米克拉斯·馮·霍爾蒂海軍上將仍然保留了國家攝政王的職位,但是真正的獨裁大權已經落到了納粹德國駐匈牙利的帝國部長艾德蒙德·費森邁耶博士(Dr Edmund Veesenmayer)手中。1944年夏天,德國在巴爾幹和東線遭受了一系列嚴重的打擊,在此不利局勢下費森邁耶博士不得已勉強同意了霍爾蒂海軍上將向內閣安插新成員的要求。8月29日,忠於霍爾蒂的洛格特什·戈熱將軍(Géza Lakatos)被授權組建新政府,霍爾蒂再次掌握了匈牙利的國家大權。

正如他在1942年至1944年之間所做的一樣,攝政王立刻再次向盟軍秘密和談,希望能將匈牙利從希特勒的陣營中解救出來,避免戰爭的威脅。9月底他甚至向史達林試探是否對匈牙利的未來感興趣,10月1日,匈牙利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簽署停戰協定(但是三天以後德國人一獲悉這次談判的情況,德國駐軍便立即占領了匈牙利所有的交通樞紐)。由於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再加上西方盟國對於多瑙河盆地命運的莫不關心,霍爾蒂的計畫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他原本希望在1944年10月15日簽定一份停戰協定,但是由於內部背叛等種種原因未能如其所願。而且更加不幸的是,他們的計畫被泄露了。

在柏林方面,早有察覺的希特勒馬上下令黨衛軍別動隊執行“鐵拳計畫”,在幾小時內逮捕了霍爾蒂唯一的兒子和洛格特什·戈熱將軍,以此要挾攝政王辭職和允許親納粹黨派上台。但是年邁的霍爾蒂並沒有屈服,而是按照既定計畫準備向公眾宣布“停戰聲明”。德國人隨即迅速採取行動,突襲占領皇宮,霍爾蒂被迫逃亡。當時所有本應忠於霍爾蒂的匈牙利將軍和參謀部軍官們對於德國人的這個舉動無動於衷,多數人對於蘇聯人勝利後可能影響自己個人安危的恐懼,遠遠大於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在希特勒的扶植下,匈牙利法西斯政黨“箭十字”黨在10月16日上台,組成了新一屆的親德政府---這是納粹德國的最後一個傀儡政權。甚至連費森邁耶也將此形容成為是“一次絕望的舉動”。同時,匈牙利軍隊最高司令部被完全隸屬於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有部分匈牙利軍官進行了反抗,例如匈牙利第1集團軍司令米克洛什於10月18日倒向蘇軍並首先發布公告,告戒全體匈牙利人把德國人當作敵人。但是德國人幾乎已經完全控制了大局, 11月4日,“箭十字”黨黨魁-前總參謀部退伍少校薩拉西·費倫茨(Ferenc Szálasi)被任命為國家領袖。這樣一來,匈牙利已被牢牢的捆在了納粹德國的隆隆戰車上,不可改變的向毀滅的深淵步步駛去。

展開包圍

布達佩斯包圍戰1944年10月,在布達佩斯市內街道上的黨衛軍第22志願騎兵師的士兵們
1944年10月29日,蘇聯紅軍開始進攻布達佩斯,超過1,000,000人分成二個機動集團向該城進發,計畫將布達佩斯與餘下的德國及匈牙利軍隊分割,11月7日,蘇聯軍隊進入布達佩斯舊城區20英哩的郊區,12月19日,經過休整後,紅軍恢復進攻,12月26日,蘇聯軍隊切斷了從布達佩斯到維也納的公路及包圍布達佩斯。

當蘇軍會合時,接近33,000名德國及37,000名匈牙利士兵,還有超過800,000名平民仍然留在城內,在拒絕授權撤退後,納粹德國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宣布布達佩斯是一個要塞城市 (en:Festung Budapest)及被防守至最後一人。

布達佩斯是約瑟夫·史達林的主要目標,當時,雅爾達會議正準備召開,史達林希望向溫斯頓·邱吉爾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展示他的強大力量,因此,他命令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將軍儘快攻占該城。

12月29日,馬林諾夫茨基派出兩名特使,希望談判城市的投降,但特使沒有回來,這一點在蘇聯國內引起廣泛討論,一些德國及匈牙利的歷史學家爭論特使被故意地槍斃,其他人相信他們是被流彈擊中身亡,無論如何,蘇聯指揮官認為這是拒絕勸降及命令開始圍攻。

開始圍攻

布達佩斯包圍戰布達佩斯戰役中之蘇軍高射炮
蘇軍的進攻從東面的郊區展開,通過佩斯城,利用它中央區域龐大的道路網快速擴展攻勢,德國及匈牙利守軍被壓倒,他們嘗試用空間換取時間,以減緩蘇軍進攻的速度,他們最終後退以縮短戰線,希望利用布達城的山區地形來防守。

1945年1月開始,德軍先後組織了三次代號為康拉德行動。康拉德行動是德國及匈牙利聯軍解救被圍的布達佩斯守軍。

1月1日,康拉德I號行動被展開,德軍武裝親衛隊第4裝甲軍從塔塔市通過布達佩斯以突破蘇軍包圍,同時,武裝親衛隊部隊從布達佩斯西面攻擊以取得優勢,1月3日,蘇軍命令增調4個師以解除威脅,終於在布達佩斯北面20公哩的比克斯克阻止了德軍的進攻,1月12日,德軍被迫撤退。

1月7日,德軍實施康拉德II號行動,德軍武裝親衛隊第4裝甲軍從艾斯特根向布達佩斯發起進攻,試圖攻占機場以改善城市的空中運輸供應,但反攻在機場附近被阻止。

1月17日,最後一部份的康拉德行動被實施 - 康拉德III號行動,德軍武裝親衛隊第4裝甲軍及德軍第3裝甲軍從南面進攻及試圖包圍蘇軍10個師,但最終失敗。

戰事加劇

布達佩斯包圍戰布達佩斯被蘇軍攻占後之街景
同時,布達佩斯戰役巷戰密度大幅增加,物資供應變得十分重要,因為在圍城之前費裏海吉機場已在1944年12月27日失陷,直到1945年1月9日,雖然遭到蘇軍高射炮攻擊,德軍仍然可以使用一些主要街道及布達城堡一帶的公園作為飛機及滑翔機的降落場,在多瑙河封涷前,一些物資能在黑夜及霧的掩護下被駁船運入城中。

但是,糧食短缺是十分平常及士兵需自己尋找口糧,有時候甚至殺食自己的馬匹,而嚴寒的天氣亦影響德國及匈牙利守軍。

很快,蘇軍發現了自己處身於當日德軍在史達林格勒同樣的情況,但是,他們仍然能在狙擊手及工兵的幫助下推進,戰鬥經常在下水道發生,因為無論蘇軍及德軍均以它們來前進的,6個蘇聯海軍士兵占據了城堡山及在回到自己在地底的戰線前俘虜了一名德軍軍官,但是這些事件很少發生,因為防禦系統是由軸心國軍建立的,他們在下水道里有當地居民作為嚮導。

1月中,切貝爾島被攻占,島上有多間工廠,當時在蘇軍炮火下仍在生產反坦克手雷發射器及發射體,同時在佩斯城,情況開始惡化,游擊隊面對防守區被蘇軍一分為二的危險。

1945年1月17日,希特勒接受將所有餘下守軍從佩斯城撤退到布達城的建議,所有5座位於多瑙河上的橋樑塞滿了撤退的民眾及軍隊,1月18日,雖然匈牙利軍官反對,德軍炸毀了這5座漂亮的橋樑。

德軍進攻

布達佩斯包圍戰1944年9月中在匈牙利邊境上集結的蘇軍坦克部隊
1945年1月20日,德軍發起第二次主要進攻,這次他們在南面突破包圍圈,在城市南面打開了一個20公哩的突破口及向蘇軍的供應基地德布勒森進攻。

史達林命令其軍隊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二個方面軍暫時停止圍攻及移向南面應付德軍的進攻,但德軍因疲勞及物資供應短缺而在城市外20公哩被迫停止進攻,布達佩斯的守軍被蘇軍容許可離開城市及包圍圈,但希特勒拒絕。

1月28日,德軍不能在維持戰線及被迫撤退,布達佩斯的守軍再度被封鎖。

慘烈激戰

布達佩斯包圍戰1944年在匈牙利本土作戰的匈牙利第1集團軍
布達佩斯包圍戰中之蘇軍高射炮與興建在平原的佩斯城不同,布達城興建在山上,這令守軍能在進攻者頭上架設火炮及防禦工事,令蘇軍推進減慢,主要堡壘,蓋勒山丘由武裝親衛隊防守,他們數次擊退了蘇軍的進攻,在附近,蘇軍與德軍在市內墓園激戰,在墓碑的戰事持續了數天。

戰鬥在多瑙河中間的瑪格麗特島特別殘酷,該島與守軍餘下防守區域仍由余下一半的瑪格麗特橋連線,它被用作傘降區及簡便機場供給小型飛機升降。

2月11日,經過6個星期戰鬥,蘇軍從3個不同方向突破守軍防禦及勝利攻占蓋勒山丘,從此蘇軍炮火範圍最終能覆蓋全城,剩下的軸心國守軍集中在少於2平方公哩的範圍,他們大部份都是營養不良及染病,每天的配給口糧只有150克的麵包及宰殺馬匹而來的馬肉,但他們仍然拒絕投降及逐街逐屋防守,與蘇軍士兵及坦克作戰,這時一些匈牙利士兵(“布達自願旅”)已歸附於蘇軍向德軍及自己國人進攻。

經過二天血戰後,蘇軍攻占南部火車站,他們向城堡山進攻,2月10日,經過一輪交響樂式的炮轟,蘇軍在城堡山建立了橋頭堡,同時將守軍切成兩半。

德軍投降

布達佩斯包圍戰一隊匈牙利炮兵正在將他們的75毫米"勃福斯"炮移進炮位
希特勒禁止德軍指揮官,武裝親衛隊上將卡爾·馮·普費弗爾·維登布魯赫放棄布達佩斯或嘗試突圍,不過空運物資供應已在數天前停止及空投物資亦不可能。

維登布魯赫決定不顧一切率領守軍突圍,正常地,德軍指揮官不需徵詢市內匈牙利指揮官的意見,非同尋常地,他與匈牙利指揮官艾雲·辛迪將軍一同突圍。

2月11日晚上,2,500名德軍及匈牙利軍開始從城堡山走下來,他們分成三批,每一批里有數千名平民,整個家庭推著嬰兒車,著冰雪出來,不幸地,蘇軍正等待這些逃亡者。

軍隊及平民利用霧作掩護,第一批出來時令蘇軍士兵及炮兵目瞪口呆,因此有一些人逃脫,但第二及第三批就沒有這么幸運,蘇軍大炮及火箭彈飛向逃走區,做成多人死亡,但雖然付出慘重代價,5,000至10,000人安全逃至布達佩斯西北面的山林地帶及向維也納走去,大約7,000名德軍逃脫了。

戰鬥結束

布達佩斯包圍戰空襲過後的瓦洛什馬尤爾廣場
布達佩斯被蘇軍攻占後之街景大部份試圖逃脫的人被殺、受傷或被蘇軍俘虜,維登布魯赫及辛迪亦被俘虜。

1945年2月13日,剩餘的守軍最終投降,布達佩斯成為廢墟,超過百分之八十建築物損毀或被破壞,著名歷史建築物如匈牙利國會大廈及城堡已被嚴重破壞,所有5座橫跨多瑙河的橋樑亦被破壞。

德軍及匈牙利軍損失慘重,幾乎所有師團被消滅,最少德軍損失了整個或大部份德軍第13裝甲師、Feldherrnhalle裝甲擲彈兵師、德軍武裝親衛隊第八弗洛里安·蓋依騎兵師及第二十二瑪麗婭·特蕾西婭志願騎兵師,匈牙利第1軍團包括第10步兵師、第12步兵師及第1裝甲師全部被消滅。

大約4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數不盡的因飢餓或染病而死,很多10歲至70歲的婦女被強姦,在布達佩斯,估計有50,000名婦女被羅馬尼亞及蘇聯紅軍士兵強姦

戰爭後果

布達佩斯包圍戰在城堡山的第503重裝甲營的"虎王"式重型坦克
在這場大戰中,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總共損失了125000人(包括解圍和被圍德軍以及匈牙利軍隊所有戰死、戰傷和失蹤人數)。蘇聯紅軍也為勝利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從1944年11月中至1945年2月中,蘇聯第2烏克蘭方面軍和第3烏克蘭方面軍在布達佩斯一帶總共有80026人陣亡,240056人受傷,32000人失蹤(其中僅在布達佩斯城內就損失大約52000人)。損失坦克1766輛(其中有900餘輛是在布達佩斯城內戰鬥中損失),火炮4000餘門。

匈牙利平民成為受戰火荼毒最深的犧牲品:在整個包圍期間,布達佩斯居民共有 13000人死於戰火,25000人死於飢餓,25000多人被“箭十字”黨徒處決或殺害,另外,蘇軍為了向史達林開脫自己對布達佩斯久攻不下的原因(他們先前向史達林解釋說布達佩斯守軍共有180000人),抓了50000多名平民作為“戰俘”充數(蘇軍讓匈牙利平民將繳獲的德國軍大衣披在身上,於是這些平民就成了“德國法西斯戰俘”,而真正被俘的德國軍人大部分在被俘後立刻被就地槍決),其中有13000多人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園。在整個布達佩斯戰役期間,平民(包括猶太人)的總共傷亡損失數字高達76000人左右!

此外由於在攻城遭受了巨大的傷亡,蘇聯紅軍在破城之後也對平民實施了殘酷的“報復性”暴行:搶劫、毆打、強姦甚至蓄意槍殺時有發生,此外他們還對各境外使團和人士進行了大規模驅逐,以下是日期為1945年5月24日由大約60名瑞士駐布達佩斯領事館人員起草的一份調查報告節選:在布達佩斯被圍期間以及隨後悲慘的日子裡,俄國軍隊肆意的掠奪了整個城市,他們幾乎闖進了每一處居民住所---不管主人是個富翁還是個窮人,拿走一切他們想要的東西,尤其是食物,衣物和貴重物品,商店均被數次洗劫,拿不走的家具或是類似藝術品的大件物品就任意銷毀,在大部分情況下,房屋在掠奪一空後被付之一炬……總體來說,俄軍對平民的掠奪極為普遍。
此戰,蘇軍取得了在大工業城市實施戰鬥行動的豐富經驗,而在使用強擊群和在德軍坦克占壓倒優勢條件下建立合圍的對外正面及強渡大江河(多瑙河、蒂薩河)等方面,取得的經驗特別豐富。蘇軍與保、羅各集團軍之間組織協同的方法很有教益。在抗擊布達佩斯附近德軍反突擊時,在全殲德軍被圍集團的戰鬥中,蘇軍官兵作戰英勇。蘇聯政府高度評價了蘇軍在布達佩斯戰役中的戰績。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於1945年6月9日公布命令,頒發“攻克布達佩斯”獎章。79個部隊和兵團獲得了“布達佩斯”榮譽稱號。

主要人物

布達佩斯包圍戰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年11月23日-1967年3月31日)是前蘇聯紅軍軍事領袖及元帥,領導俄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及擔任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蘇聯國防部長;他參與領導史達林格勒攻防戰擊敗納粹德國與戰爭末期領蘇聯紅軍攻入中國東北,俘虜近60萬日本關東軍及中國“末代皇帝”溥儀

在1964年11月7日的蘇聯政府舉行的紀念十月革命招待會上,馬利諾夫斯基曾當著中國代表團成員賀龍元帥面前提出推翻毛澤東的言論,當即引起賀龍以及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的抗議,並導致中蘇關係一度緊張,最後蘇共中央被迫向中共中央道歉。

馬林諾夫茨基於1967年仙逝後蘇聯政府為他舉辦一場風光國葬,葬在有巨大貢獻蘇聯英雄才準葬的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蘇聯政府還在蘇維埃陸軍學院(莫斯科坦克部隊陸軍學院)給他安置一個名位:蘇聯領導,並以他名字給一個保衛莫斯科的精英坦克師命名為“馬林諾夫茨基坦克師”;蘇聯後來崩潰瓦解了,可是馬林諾夫茨基在俄羅斯歷史上扮演最重要的軍事領袖之一尊崇地位則難以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