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屬

布氏菌屬是一組微小的球狀、球桿狀、短桿狀細菌。寬約0.3-0.6微米,長約0.6-1.5微米,無鞭毛,不形成芽孢。最適溫度37°C,最適PH6.6-6.8.部分菌株初次分離培養需5%-10%CO2,營養要求高,在培養基中加入少量血液,血清或肝浸液可促生長。一般生長緩慢,37°C孵育48小時開始長出微小,無色,透明,凸起,光滑型菌落,無溶血現象。

布氏菌屬是一組微小的球狀、球桿狀、短桿狀細菌。寬約0.3-0.6微米,長約0.6-1.5微米,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光滑型菌株有莢膜。革蘭染色陰性。專性需氧,在嚴格厭氧環境中不生長。最適溫度37°C,最適PH6.6-6.8.部分菌株初次分離培養需5%-10%CO2,營養要求高,在培養基中加入少量血液,血清或肝浸液可促生長。一般生長緩慢,37°C孵育48小時開始長出微小,無色,透明,凸起,光滑型菌落,無溶血現象。
目前分類標準,布氏菌屬分為6個種19個生物型,即羊種布氏菌1、2、3型;牛種布氏菌1~7型;豬種布氏菌 1~5型;犬種布氏菌;綿羊附睪種布氏菌和沙林鼠種布氏菌。對人類在自然環境中造成感染和形成威脅的主要是羊種、牛種、豬種布氏菌。
標本採取:從布氏菌病患者的動物標本分離布氏菌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常用的方法是雙相培養基的血和組織的細菌培養。在多數情況下,無菌採集布氏菌病患者或動物的靜脈血液,直接無菌操作注入培養管中進行培養。或者無菌採集疑是感染動物的肝臟、脾臟、淋巴結及流產胎兒等進行布氏菌的分離。血清學檢查可以協助診斷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動態。血清凝集試驗是最常用的診斷實驗,採集標本為被檢者的靜脈血液,一般採集3~5ML血分離血清檢測抗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