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論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Бухарин 1888—1938), 聯共(布)黨和共產國際的領導人之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經濟學家。曾任聯共(布)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和政治局委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政治書記處書記。《真理報》主編。曾經被譽為蘇共"黨內頭號思想家"。列寧逝世後,他同史達林站在一起,在戰勝“新反對派”和托季聯盟的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後由於和史達林的政見分歧於1929年被解職和開除蘇共。大清洗時被處決。

圖書簡介

尼·伊·布哈林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的著述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以至文化和文學藝術等多種學科,他在每一個學科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探索尤其值得注意。本書按照歷史順序對布哈林的主要理論觀點作了系統考察,評介了布哈林在帝國主義理論、國家理論、過渡時期經濟學、新經濟政策辯證唯物主義、社會主義文化政策等等問題上的基本觀點,評述了布哈林同史達林的爭論,介紹了布哈林在30年代的生活和鐵窗生涯,綜述了國內外對布哈林問題的研究情況。本書原名《布哈林論稿》,再版時作者對個別部分作了增補,改正了某些刊誤。 布哈林是列寧以後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之一,他的著述涉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文學藝術以至歷史學等多個領域,可以說,他在每個領域都作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他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探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但由於政治的原因,他的著作長期被打入冷宮,對他的活動和思想的研究成了禁區。然而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缺了布哈林這一段是不完整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缺了布哈林的名字就會留下難以解釋的空白。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布哈林思想研究》的最終成果,是作者從70年代末起研究布哈林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布哈林論布哈林論

作者簡介

鄭異凡,浙江江山人,生於1935年。1952年人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1954—1959年就學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歷史系。中央編譯局研究員、俄羅斯研究中心顧問,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蘇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著有《天鵝之歌——關於列寧後期思想的對話》、《不惑集》、《史海探索》。《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的校訂者。《蘇聯無產階級文化派”論爭資料》、《一國社會主義”問題論爭資料》的編譯者,34卷本《蘇聯歷史檔案選編》副主編。布哈林《過渡時期經濟學》、季諾維也夫《列寧主義》等多種著作的譯者,在國內外發表大量論文和譯文。目前主持9卷本《蘇聯史》的編著工作。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目 錄

序言
布哈林傳略
世界經濟和帝國主義理論上的創新。
論世界經濟及其發展趨勢
對“超帝國主義”理論的批判
“有組織的資本主義”理論
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
“炸毀”國家和“無政府主義”公案
馬克思主義還是無政府主義
“炸毀”國家——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命題
公案餘波
戰爭與和平——關於布列新特和約的爭論
艱難的和平歷程
共識與分歧
一個神話
過渡時期經濟的最初探索
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為俄國革命辯護——“革命的耗費”論
社會化和國有化
社會主義靠建設
管理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
“政治經濟學”的末日——一個錯誤的判斷
論過渡時期的經濟範疇
超經濟強制種種
哲學上的“新東西”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開創者
平衡論與系統論思想
哲學遺稿《哲學短篇集》
布哈林和文化
關於無產階級文化
社會主義和文明
開明的文化政策
知識分子的真誠朋友
關於知識分子的“奇談怪論”
布哈林和新經濟改策
軍事共產主義的反思
落後型的社會主義模式
捍衛和發展新經濟政策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
合作社是農民走向社會主義的大道
按比例的勞動消耗規律
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平衡發展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規律和勞動消耗規律之爭
積累問題的提出
兩個規律之爭
經濟調節者之爭
重評“階級鬥爭熄滅論”
決定蘇聯命運偽一場鬥爭——布哈林和史達林的爭論(1928一1929)
布哈林之死
漫漫平反路——兼談國外布哈林研宄
布哈林研宄在中國
文獻舉要
俄文目錄
後記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6-08-01
·版次:2
·總頁數:467
·印刷時間:2006-08-01
·字數:430000
·ISBN:9787801091598
·大小:
·裝禎:簡裝
·紙張:膠版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