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通天塔

巴比倫通天塔

Tower of Babel又名:巴別塔、巴貝耳塔、通天塔、分音塔 據《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記載,是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畫,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畫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此故事試圖為世上出現不同語言和種族提供解釋。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又名:巴別塔、巴貝耳塔、通天塔、分音塔

據《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記載,是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畫,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畫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此故事試圖為世上出現不同語言和種族提供解釋。

宗教上的巴別塔

根據 猶太人的《聖經· 舊約》記載: 大洪水劫後,天下人都講一樣的 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 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遍布地面,於是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 巴比倫附近),他們遇見一片平原,定居下來。由於平原上用作建築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於是他們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似乎要與天公一比高低。沒想到此舉驚動了上帝!上帝深為人類的虛榮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類冒犯他的尊嚴,決定懲罰這些狂妄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 亞當和 夏娃一樣。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於是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變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分散在各處,那座塔於是半途而廢了。那共同的語言被稱為 亞當語,歷史上曾有學者提出某種語言是原始語言,例如 希伯來語、 巴斯克語等(參閱猶太文獻)。高塔中途停工的畫面在宗教藝術中有象徵意義,表示人類狂妄自大最終只會落得混亂的結局。

歷史上的巴別塔

在 希伯來語中,“巴別”是“變亂”的意思,於是這座塔就稱作“巴別塔”。也有人將“變亂”一詞解釋為“ 巴比倫”,稱那座城叫“巴比倫城”,稱那座塔叫“ 巴比倫塔”。而在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都是“神之門”的意思。同一辭彙(“巴別”)在兩種語言裡竟會意思截然相反,著實令人費解。其實這是有緣由的。

公元前586年, 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掉 猶太王國,拆毀猶太人的 聖城 耶路撒冷,燒掉神廟,將國王連同近萬名臣民擄掠到巴比倫,只留下少數最窮的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巴比倫之囚”。猶太人在巴比倫多半淪為奴隸,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倫城,直到70年後波斯帝王居魯士到來才拯救了他們。亡國為奴的仇恨使得猶太人刻骨銘心,他們雖無力回天,但卻憑藉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憤怒。於是,巴比倫人的“神之門”在猶太人眼裡充滿了罪惡,遭到了詛咒。他們詛咒道:“沙漠裡的野獸和島上的野獸將住在那裡,貓頭鷹要住在那裡,它將永遠無人居住,世世代代無人居住。”

事實上,“巴別”塔早在 尼布甲尼撒及其父親之前就已存在, 古巴比倫王國的幾位國王都曾進行過整修工作。但外來征服者不斷地將之摧毀。尼布甲尼撒之父那波博來薩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後,也開始重建“巴別”通天塔,他在銘文中寫道:“巴比倫塔年久失修,因此馬爾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頂要直插雲霄。”但尼布甲尼撒之父只將塔建到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則“加高塔身,與天齊肩”。塔身的絕大部分和塔頂的馬爾杜克神廟是尼布甲尼撒主持修建的。備受人稱讚的“巴別塔”一般指的就是那波博來薩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

這座塔的規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後,古希臘歷史學家 希羅多德遊覽巴比倫城時,對這座已經受損的塔仍是青睞有加。根據他的記載,通天塔建在許多層巨大的高台上,這些高台共有8層,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馬爾杜克神廟。牆的外沿建有螺鏇形的階梯,可以繞塔而上,直達塔頂;塔梯的中腰設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邊長大約90米,塔高約90米。據19世紀末期的考古學家科爾德維實際的測量和推算,塔基邊長約96米,塔和廟的總高度也是約96米,兩者相差無幾。“巴別”塔是當時巴比倫國內最高的建築,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們稱它“通天塔”。也有人稱它是天上諸神前往凡間住所途中的踏腳處,是天路的“驛站”或“旅店”。

人們普遍認為,“巴別”塔是一座宗教建築。在巴比倫人看來,巴比倫王的王位是 馬爾杜克授予的,僧侶是馬爾杜克的僕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護。為了取悅他,換取他的恩典,保障國家城市的永固,巴比倫人將“巴別”塔作為禮物敬獻給了他。在“巴別”塔里,每年都要定期舉行大規模的典禮活動,成群結隊的信徒從全國各地趕來朝拜。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馬爾杜克神廟,分別稱上廟和下廟。下廟供有神像。上廟位於塔頂,裡面沒有神像但金碧輝煌,由深藍色的 琉璃磚製成並飾以黃金。巴比倫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來侍奉他們的神靈。大殿內只有一張大床,床上“鋪設十分豪華”(如同希臘和羅馬貴族一樣, 美索不達米亞貴族也是躺著進食),床邊有一張飾金的桌子。廟裡只住著一位專門挑選出來陪馬爾杜克尋歡作樂的年輕美貌的女子。僧侶們使人們相信,大神不時地來到廟裡並躺在這張床上休息。只有國王和僧侶才能進入神殿,為馬爾杜克服務和聽取他的教誨;這種超級神聖的東西是同老百姓無緣的,他們只能遠遠地敬拜心目中的神靈,因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經受不起大神的目光。據希羅多德記載,神像和附屬物品一共用去黃金800泰侖,折合現價約值2400萬美元。考古學家曾經在僧侶的一住處發現一隻石鴨,上有銘文“準秤一泰侖”,石鴨約重29.68公斤。如果希羅多德的記載可靠,則照此推算,馬爾杜克神像連同附屬檔案一共重約23700公斤,都是純金所鑄或製作!除了神靈,誰能享受如此高的禮遇?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巴別塔除了奉祀聖靈還有另外兩個用途。其一是尼布加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顯示個人的榮耀和威嚴,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討好僧侶集團,換取他們的支持以便穩固江山。美索不達米亞是一個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廟林立,僧侶眾多。僧侶不僅在意識形態上影響著人民,而且掌握著大量土地和財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們的支持,恐怕王位也會風雨飄搖。這種憂慮不是多餘的,據歷史學家研究,尼布甲尼撒之後,新巴比倫王國迅速衰落,以致波斯人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了巴比倫城,這與失去僧侶集團的支持有莫大關係。

公元前1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認為,“巴別”塔是一個天象觀測台。新巴比倫人信仰拜星教,星體就是神,在他們的神話中,馬爾杜克是木星。新巴比倫王國的僧侶們神秘地登上塔頂,難道真的是侍奉半躺在床上的馬爾杜克大神嗎?對此希羅多德頗不以為然,現代學者更不相信,說不定正是他們半躺在床上觀測天象呢!而且,人類早期的天文知識直接產生於宗教和巫術之中,掌握這些知識的多是僧侶。新巴比倫人取得了當時世界最傑出的天文學成就,這座塔的功勞恐怕不可抹殺。

也有人認為,“巴別”塔是多功能的。塔的底層是祭祀用的神廟,塔頂則是用於軍事瞭望的哨所。

傳說中的巴別塔

正是這座塔使得無數英雄為之傾倒。公元前539年 波斯王 居魯士攻下 巴比倫後,即被“巴別”塔的雄姿折服了。他不僅沒有毀掉它,反而要求他的部下在他死後按照“巴別”塔的樣子,在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門南基(埃特門南基是“巴別”塔的另一個名字,意為“天地的基本住所”)。然而,後來“巴別”塔終於毀掉了,波斯王 薛西斯怨恨巴比倫人民的拚死反抗,恨屋及烏,下令徹底摧毀巴比倫城,“巴別”塔厄運難逃,變成一堆瓦礫。即使如此,以熱愛文化名垂青史的 亞歷山大大帝還是愛慕它的雄姿。公元前331年,他遠征印度時,特意來到了“巴別”塔前,英雄與奇觀的對話大概只有彼此才能知曉。他一度要修復這座傳奇般的建築,下令全部拆除舊塔,一座更加宏偉壯麗的神塔眼看著有救了。然而,這只是讓人空歡喜而已。據說,此時,一隻患有瘧疾的蚊子叮了他一下,這位文治武功蓋世的一代天驕於是一命嗚呼,“巴別”塔也就備受冷落了。事實是,這項工程實在是太大了,僅清理廢塔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時間,於是,他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幾千年下來,這座塔已變成了廢墟,真的應驗了猶太人的詛咒。即便如此,幾千年後的考古學家科爾德維見到它時,仍由衷地發出了讚嘆之聲。科爾德維寫道:“儘管遺蹟如此殘破,但親眼看到遺蹟是絕非任何書面的描述可比的。通天塔碩大無比,‘舊約’中的猶太人把它看作人類驕傲的標誌,四面是僧侶們朝拜的豪華的殿堂,許多寬敞的倉庫,連綿的白牆,華麗的銅門、環繞的碉堡,以及林立的一千座敵樓。當年這樣壯麗豪的景象,在整個巴比倫是無與倫比的。”

電影裡的巴別塔

直接關於那座 塔的:空缺

電影《巴別塔》(Babel)(2006)

別 名:通天塔/火線交錯/巴貝塔

導 演: 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編 劇: 吉勒莫·阿里加

主 演: 凱特·布蘭切特 布拉德·皮特 [url]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上 映:2006年10月6日

地 區:美國

語 言: 阿拉伯語 英語 日語 西班牙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142分鐘

類 型: 劇情片

大場景的影片適合在電影院看。 《通天塔》這種在 摩洛哥荒山野嶺的大場景與 東京人工化的 俱樂部,在陽光燦爛的室外與光線陰暗的室內,在外在與內心之間大幅度切換的電影,更是那種需要在大銀幕上看的電影。你時而被帶到人物的最近處,時而又被拉到大視野。

我們被帶到摩洛哥的荒山峻岭,鄉民的生活被一隻槍打破了寧靜,這支 Winchester牌 獵槍, 美國製造,由一個 日本遊客留下來送給當地導遊。一個善意的舉動引來的卻是一個悲劇,這隻槍的子彈被放羊的孩子練習著射出去,又射中了恰恰是來自美國的女遊客。女遊客和丈夫不久前喪子,出遊本來是為了挽救婚姻。女遊客在小村莊裡等待救護生死未卜,同時摩洛哥警察懷疑有 恐怖主義行為,要保護國家名聲,開始粗暴地追逐 牧羊人一家。女遊客的丈夫打電話給美國加州 聖地亞哥家中的墨西哥 保姆,要她好好看管孩子, 墨西哥保姆要到邊境對面的家中去參加兒子的 婚禮,找不到替補只好把兩個孩子帶了去,結果返回聖地亞哥的途中因為侄子衝動的決定,被警察懷疑綁架孩子,喪魂落魄地在野外度過了一夜,幾乎把孩子丟了。在 地球的另一端, 日本警察則被照會調查獵槍的來歷,結果我們知道日本遊客有個正在青春成長期的啞巴女兒,在成長的痛苦中反叛著也渴望著,而後我們還知道這個家庭的母親不久前自殺……

倒霉事一樁樁,在觀看時幾乎覺得編劇有些強迫地把這些巧合安排在一起。但是無論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國遊客,還是東京萬家燈火中的一對父女,還是北美荒地中驚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人類處於困境中無助的寫照。今天,仿佛人類也在造一座 通天塔,今天的通天塔就是 全球化,而全球化的通天塔也並非沒有 代價。

這部影片的手法能夠吸引你觀看,經常讓你透不過氣來。攝影是最無爭議的部分,給我們難忘的畫面,無論是美麗的荒山,還是人工化的東京,攝影的呈現都是那么強有力。表演方面,同時啟用大明星與各國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沒有感覺任何的不調和,也是影片為人稱道的一大特色。 凱特·布蘭切特, 布拉德·皮特的大明星身份正好符合劇情,因為在 第三世界的小地方,任何 美國人都象是明星。但是轉眼之間他們也仍然可以如此束手無策。當然,這部分故事的結局終於轉悲為喜,也許是美國觀眾需要的一點安慰。日本部分的劇情以那個日本女演員的出色表演而格外突出,最不落俗套,但是也最反映 現代化社會人的困惑。墨西哥保姆故事討論邊境關係:一方面, 資本主義需要 全球化, 墨西哥人是 加州 廉價勞動力的主力軍,另一方面,疆界又必須存在,出入的規則永遠由強勢的一方來決定……

什麼是能讓我們在絕境中保存希望的光芒?當 人類因為通天塔而被 上帝懲罰,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之間的人類還能靠什麼來溝通?影片的創作者好像又絕望又希望。最暗的夜裡,我們尋找著人性之光。父與子,父與女,夫與妻的親情之外,也許是那個摩洛哥導遊,那個摩洛哥老奶奶,東京的警察,墨西哥的保姆更能證明著 人性的紐帶。《通天塔》的導演伊里亞圖有才氣,有野心,《通天塔》完全證明了他作為電影藝術家的才氣,而他的野心是創作一部關於大想法同時又喚起大情感的電影。這個野心到底是否完全實現,還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這部電影的好處在於它只是讓你在細微的感受中思考,並不把結論強迫給你,也不對每種文化做類型化的簡化,只是喚起對生命的慈悲之情,也許就是這種慈悲之情將是拯救我們於隔閡的光。可是同時,它的故事是否太牽強?費了半天勁並沒有說清楚什麼?雖然有很多有力的片斷,但是這些片斷的組合終歸沒有能夠達到創作者想要達到的高度?這是一部讓你看了以後願意跟朋友爭論的電影。

《 聖經》里,記載了初始人類想要建一座通天的“ 巴別塔”,上帝為了防止人類到達天庭而讓他們說不同的語言,最終人類的難以溝通造成高塔的坍塌,通天夢成為泡影。而影片《通天塔》借喻了這段隱喻,《愛情是狗狼》的導演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了該影片。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是講結構的高手。該影片因有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這兩位巨星的加盟,而更加值得期待。

影片《通天塔》帶有強烈的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獨特風格,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出什麼導演能夠把多線索交叉敘事手法運用得如此嫻熟,儼然有超越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撞車》的勢頭。而且,亞歷桑德羅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矛盾衝突顯得更加的宏大和 人性化。同時,這種多線索敘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經不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而是極富 洞察力並具有深刻見解的表達出口,是其展現故事主題的必由之路。伊納里圖曾表示過,將一些故事線索編織到一起已經成為他工作的一種習慣。“當我坐在車裡看到有人從路邊經過時,我便開始覺得那個人肯定比我頭腦中的任何東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內心是我最大的願望。與此同時,我們所擁有的現實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廣闊的外部世界,還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樣影響到我個人的等等,都將成為我作品中所要探尋的目標……”

第59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上, 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憑藉這部《通天塔》勇奪最佳導演獎,這也使得他在回到祖國墨西哥後享受到了 英雄般的歡呼,也許《愛情是狗娘》是純粹的本土行為;《 21克》則是更加尖銳而 小眾的,但前兩次大膽的嘗試之後使得如今的伊納里圖終於迎來了更加輝煌的成績。在坎城上《通天塔》呼聲最高,甚至高過大師級人物 阿莫多瓦的《 回歸》,也有人認為伊納里圖一直在自我重複,僅此而已,但他堅持自我風格的姿態正是具有獨立精神的電影人最可寶貴的地方,而且他也確實找出了最合適自己的表達方式,《通天塔》與他的前兩部作品比起來著實有著巨大的突破,在結構和主題上更加宏大與深化,也許它注定不會取得太高的 票房,但與觀眾得到的 心靈 洗禮相比,那也不算什麼。

第64屆 金球獎,本片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獎。

第79屆 奧斯卡獎,本片獲得7項提名。

巴別塔的故事

巴比倫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匯處。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漠拉比死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88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復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巴比倫也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最壯麗最繁華的都城,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牆,城裡最壯觀的建築物,就是 通天塔尼布甲尼撒王宮[/url]通天塔和著名的“ 空中花園”,以及那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

那么為什麼把巴比倫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這個說法來自《聖經·舊約》。

《聖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這就是巴別塔。他們用磚和河泥作為建築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已沖入雲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的象徵。上帝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後來人們就把巴比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倫城牆的厚度,可以讓一輛4匹馬拉的戰車轉身。長達16公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城樓。城牆的兩端起於幼發拉底河畔。河對岸是巴比倫的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使新城區跟主城連在一起。所以,這座城牆不僅是巴比倫人用來抵禦敵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泛濫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倫城有100座銅做的城門,因此希臘大詩人荷馬又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

巴比倫古城的大門叫典禮門,高4米多,寬2米左右。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殘存的城牆相連,門洞兩邊的牆上有黃、棕兩色琉璃磚製成的雄獅、公牛等圖像。這座城門建築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毀巴比倫古城時,只有這座城門倖存下來。在千百年風雨剝蝕下,古城城牆已坍塌無存,唯獨這座城門依然完好如初。

穿過城門是一條廣闊大道,上面鋪著灰色和粉紅色石子,大道兩旁的殘牆上現在還留著清晰可見的雄獅、公牛等圖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在大道西邊。被人們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就在南宮的東北角。相傳,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讓他的米底妻子賽米拉米斯公主,排憂解悶而興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

赫赫有名的巴別通天塔就聳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別塔本是巴比倫古城裡,一座供奉巴比倫人的主神馬都克的神廟。塔的頂端是神殿。有一條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時,穿著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樂器伴奏的合唱聲中登上塔頂。這座巴別塔就是《聖經·舊約》里的巴別通天塔。“巴別”這個詞是巴比倫文,意思是“神的大門”。由於它的讀音跟古希伯萊語中的“混亂”一詞相似,加上當時巴比倫城裡的居民講的遠不止一種語言,《聖經·舊約》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語言混亂”與上帝對建塔的懲罰相聯繫,編出上述的故事來了。巴比倫古城裡最早的巴別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辛赫那裡布攻占巴比倫時就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別通天塔共有7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雲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們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蹟。遺憾的是,巴別塔如今剩下的僅僅是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殘跡了。

在波斯人徹底摧毀了巴比倫之後,人們對巴比倫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當亞歷山大大帝占領已經荒蕪的巴比倫後,他曾經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單單清除廢塔的磚瓦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最後他只好放棄了這個計畫。

千百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url]巴比倫古城遺址[/url]。

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今天巴格達南面50多公里的 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持續10多年之久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終於找到了已經失蹤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後的巴比倫古城遺址。

考古學家們現在仍在巴比倫古城遺址上進行著發掘工作。許多宮殿、神廟、街道和住房已經漸漸露出地面。考古學家們正在和歷史學家、藝術家們一起,根據發掘出來的文物,複製古城巴比倫大多數建築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這座人類宏偉的古城恢復舊觀。

“通天塔”工程技術研究

參見 塔

古 巴比倫人: ?

現代 地球人:參見 天梯 繩系衛星 摩天大樓 世界貿易中心 腳手架 Internet 聯合國 世界語 國際熱核計畫 人類基因組計畫

“巴別塔”名畫Gallery

圖1

■作者:彼得·勃魯蓋爾(畫於38歲時)

■作品背景:1563年,勃魯蓋爾移居布魯塞爾,同年,他便創作了這一幅以聖經為題寓意深刻的傑作《巴別塔》。正如我們前面所述,這種題材屬於他的第二類作品。這類作品往往選用恰當的聖經故事以影射現實世界的紛爭。

■作品賞析:畫家以宏大的構圖來描繪通天塔,以雲霧攔斷顯示通天塔之高,以風俗畫手法描繪人與物、人與環境的關係。畫家以細密畫的技巧功力,描繪了眾多有情節性的人物活動,藉以揭示人戰勝大自然的力量。

畫家在這一幅聖經寓意畫中表現了“天意”與人在改造世界時的不可調和性,人與自然的鬥爭具有英雄氣魄,同時也充滿悲劇性。

為了表現通天高度的巴別塔,勃魯蓋爾以宏大的構圖來處理這個富有幻想意味的場面。他不僅精心描繪了眾多的人物,還在塔頂處用雲彩攔腰截去一個頂部,並在雲層上畫了一個隱約可見的塔頂,以示塔已建到的可怕高度。塔身坐落在海邊,右角臨海灘處還有停靠的船隻。遠處是密集的房屋,它展現出一片豪闊暢心的平原風光。示拿人的建塔總監帶領了一班衛士正前來督查停建的真相:吵個不休的工匠們都已散去,僅少數幾個留守等候著總監的光臨,其中一個向總監跪下,在說明事故的複雜性,但看來他的話也使總監和衛兵們無法聽懂。在塔身的正前方,有一處“塌方”,局面顯然是不堪收拾的。

畫家憑細密畫的技巧,在塔身每一層上都畫著密集細小的建築工人與車輛形象。這座塔的每一層內部都是一個整體,彼此又擠得很緊。為了追求這種巨大與繁亂的繪畫效果,勃魯蓋爾有意拉開了人物形象與塔身、大自然等的比例距離,從而顯示出“工程”的偉大與艱巨,也更顯示出人類的創造性力量。在揭示人戰勝大自然的壓力方面,畫家強調的是狂想性色彩。這一幅聖經寓意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就在於它巧妙地突出了“天意”與人在改造世界時的不可調和性,實質上乃是舊瓶新酒,歌頌人類的新生活的代價,但它面臨的是充滿著悲劇的代價。這是這位畫家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又一表現。此畫為114×155厘米大,現藏於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

圖1 尼德蘭畫家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ca.1525/30-1569) 1563年的油畫 The Tower of Babel [114 x 155 cm]

現藏於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圖1 The Tower of Babel, 1563圖1 The Tower of Babel, 1563

圖2 尼德蘭畫家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ca.1525/30-1569) 約1563年的油畫 The "Little" Tower of Babel [60 x 74.5 cm]

現藏於鹿特丹博曼斯美術館(Museum Boymans-van Beuningen)

巴比倫通天塔巴比倫通天塔

圖3 荷蘭畫家Maerten van Heemskerck(1498-1574) 1572年的世界奇蹟系列裡...找找看吧:

圖3 by Martin Heemskerck, 1572圖3 by Martin Heemskerck, 1572

現藏於...

圖4 Lucas van Valckenborch(1535-1597) 1568年的油畫

現藏於巴黎 Galerie de Jonckheere

巴比倫通天塔巴比倫通天塔

圖5 Marten van Valkenborch(1535-1612) 1594年的油畫

巴比倫通天塔巴比倫通天塔

現藏於羅浮宮

圖6 Marten van Valkenborch(1535-1612) 約1600年的油畫

現藏於英國 Towneley Hall

巴比倫通天塔巴比倫通天塔

圖7 法蘭德斯畫家Abel Grimmer(1570-1619) 1604年的油畫

圖7 by Abel Grimmer, 1604圖7 by Abel Grimmer, 1604

現藏於...

圖8 法國畫家Gustave Doré(1832-1883) 1865年的雕版

現藏於Internet

圖8 The Confusion of Tongues圖8 The Confusion of Tongues

圖9 以色列藝術家Ziv Qual(1982年生)的CG作品

圖9 Rage over Babylon圖9 Rage over Babylon

現藏於Internet

相關文學

中篇小說《巴比倫塔》,特德 蔣的處女作,收錄在《你一生的故事》中。蔣因此作一炮而紅。(小說中文版以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曹誰的長篇小說《巴別塔尖》:http://bar.du8.com/bardir-nov1624.html

卡羅琳·帕克絲特的長篇小說《巴別塔之犬》:http://book.sina.com.cn/nzt/novel/lit/babietaqua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