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竹

川竹

川竹(P.simonii(Carr.)Nakai) 別名:山竹(中國植物圖鑑)、苦竹(中國竹類植物志略)、女竹、水苦竹、空心苦(浙江)稈高2-5,徑0.6-3cm,新稈具白色稀疏。

基本信息

分布

江蘇浙江安徽日本也有。

形態特徵

竹鞭節間長約2—8厘米,粗約11毫米,圓筒形,近於實心,表面光滑。竿高可達3—5(8)米,粗0.7—3厘米;節間一般長16-17厘米,圓筒形,唯在分枝的一側有溝槽,中空,無毛,綠色;竿環高於籜環,其下方幼時有白粉,以後消失;竿每節具2—9枝,枝稍開展,二級分枝通常每節僅為2枚。籜鞘宿存,厚紙質,淡綠色帶紫色,無斑點或多少雜有暗棕色的斑點,乾後呈淡枯草色,無毛,基部具一圈淡褐色毛茸,邊緣具短纖毛,因後者常易脫落而變為無毛;無籜耳及鞘口繼毛;籜舌截形或略呈拱形,高約1.5毫米,其邊緣生有短小纖毛,背部具微毛;籜片綠色,狹長披針形,先端漸收縮為銳尖頭,兩表面被微毛而粗糙,邊緣有細齒。末級小枝具4—5(7)葉;葉鞘具縱紋,邊緣具纖毛;鞘口具直立白色平滑縫毛呈流蘇狀,縫毛近於宿存性;葉舌短,截形,邊緣具小纖毛,背面粗糙並具白粉;葉片狹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革質兼厚紙質,長5—23厘米,寬10-22毫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楔形而常稍有歪斜,葉緣有細刺狀鋸齒,次脈4—8對,小橫脈明顯;葉柄長3—7毫米,上表面綠色而無毛,下表面淡綠色或灰白色。總狀花序簇生於竿或葉枝的各節,基部常托以苞片數片,總梗直立,多少有微毛;小穗圓柱形,含5—14朵小花;小穗軸節間棒狀,密生微毛;穎紙質兼膜質,先端尖,第一穎長約6毫米,具6-11脈,邊緣有纖毛,第二穎長約9毫米,具9—11脈,上部邊緣生纖毛;外稃卵狀長圓形,厚紙質,長11—17毫米,具12-17脈,有綠色或帶紫色的小橫脈,主脈由先端延伸呈粗糙的小尖頭,邊緣之上部生纖毛;內稃薄紙質,等長或稍短於其外稃,先端2裂,上部沿脊上及裂齒的邊緣具纖毛;鱗被3,透明薄膜質,邊緣生纖毛;花葯長9—11毫米;子房長圓形,無毛,柱頭3,羽毛狀。穎果長圓狀圓柱形,上部漸收縮,無毛,成熟時暗棕色。筍期6月中旬,花期4—5月。

用途

竿材柔軟而有彈性,適宜製作工藝品及釣魚竿等。筍味苦,宜先用水煮過後方可食用。

產地分布

浙江、上海等地庭園有栽培。原產日本,是日本最普通的竹種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