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

形容溝壑、山崖、建築物等重疊幽深。 唐 韓愈 《送惠師》詩:“遂登 天台 望,眾壑皆嶙峋。”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斷,兩壁嶄然,相去可尋丈,下視嶙峋千仞。”

基本信息

釋義

嶙lín

(1)、形容溝壑、山崖、建築物等重疊幽深。 唐 韓愈 《送惠師》詩:“遂登 天台 望,眾壑皆嶙峋。”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斷,兩壁嶄然,相去可尋丈,下視嶙峋千仞。”

(2)、形容山峰、岩石、建築物等突兀高聳。 宋 李綱 《登 鐘山謁寶公塔》詩:“我登 鐘山 頂,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塢口石峯東峙,嶙峋飛舞。”

(3)、形容人體瘦削露骨。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 病入膏肓豈易蘇,嶙峋虎骨起長吁。”

(4)、形容氣節高尚;氣概不凡。 明 無名氏 《四賢記·解綬》:“〔淨〕狂夫氣概郁嶙峋,〔醜小生〕括目相看轉怒嗔。”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太史敦尚風義,氣節嶙峋。” 郭沫若 《芍藥與其它·銀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曾產生過象你這樣的高僧。”

部首筆畫

部首:山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5

五筆86:MOQH 五筆98:MOQG 倉頡:UFDQ

拼音是li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