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含故里

嵇含故里

嵇含故里:嵇含是(262—306)西晉文學家。字君道,號亳丘子,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在家庭的影響下,好學能文。“八王之亂”期間,先後在齊王冏、長沙王又等下做官,最後投奔鎮南將軍劉弘,弘表含為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上任就被司馬郭勱殺害。著有《嵇含集》(10卷)、錄一卷(已佚);所作賦、序之類,尚有多篇收載於《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中,另有《南方草木狀》(3卷),廣泛流傳。

基本情況

嵇含其人

嵇含:(262—306)西晉文學家。字君道,號亳丘子,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在家庭的影響下,好學能文。“八王之亂”期間,先後在齊王冏、長沙王又等下做官,最後投奔鎮南將軍劉弘,弘表含為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上任就被司馬郭勱殺害。著有《嵇含集》(10卷)、錄一卷(已佚);所作賦、序之類,尚有多篇收載於《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中,另有《南方草木狀》(3卷),廣泛流傳。

故里: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

嵇含故里即河南鞏義市。

自然條件

鞏義市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嶽嵩山鞏義在河南省的位置北麓,

河洛交匯

北緯34”31'一34”52',東經112”49'-113”17'。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萬畝,人口79萬人,有漢、回、維吾爾、彝、苗、白等民族。鞏義市委、市政府駐鞏義東區行政中心(隴海東路),轄15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292個行政村。

建國後,鞏義隸屬鄭州專署,1955年1月改屬開封專署,1983年8月復屬鄭州市,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市),仍隸屬鄭州市。

鞏義區位優勢明顯。東距鄭州市82公里,西距洛陽76公里,隴海鐵路、310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橫穿東西,豫31線、焦(作)鞏(義)黃河大橋縱貫南北。全市通車總里程達1347公里,有6條鐵路專線與國鐵相連。電話裝機總量達177574門,所有鎮實現了自動程控電話,在全省縣(市)首家開通了萬門程控和移動通訊工程,率先實現了光纖數字通訊,成功完成了與省會鄭州市的併網。

歷史沿革

鞏義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早在30萬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之一。

青龍山慈雲寺

境內有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多處。夏代曾建都斟郡(今稍柴、羅莊一帶)。西周、春秋時,鞏為鞏伯國。戰國,稱東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置鞏縣。鞏縣以“山河四塞、鞏固不拔”而得名,歷代因之。又因地扼古都洛陽,故史有“東都鎖鑰”之稱。鞏義為歷史古邑,是古代名人活動和墓葬的寶地。據先秦典籍載,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等都曾在這裡活動,創造了為後人稱道的堯天舜日式的穩定與繁榮。境內的古斟郡(今銷柴、羅莊一帶)曾是夏王朝建都的地方。(前16世紀期間),大旱七年,湯以六事自責,身禱於桑林之野(今魯莊一帶);周武王討伐殷紂王(前11世紀期間),至鯨水(鞏義西北部,濱黃河),見殷大臣膠見;西周穆王(前947一前928)初,東遊黃澤(今和義溝村),宿於曲洛;春秋時代,周敬王十月二十一日到郊(羅莊附近);秦朝二十八年(前219),始皇帝出巡,經鞏東去;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00)九月,孝文帝元宏在小平津(今康店裴峪)閱兵;隋大業元年(605)八月,煬帝巡遊江都(今揚州),從話渠口坐小朱艦途經洛口(今河洛鎮洛口村),換乘大龍舟入黃河南下;唐太宗貞觀19年(公元645年),太宗駕臨鞏縣石窟寺朝佛;唐朝睿宗太極元年,詩聖杜甫誕生於南瑤灣(今站街鎮南瑤灣村);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二月,太宗趙員到鞏義,住洛口,賜西山名“太平崗”;真宗景德4年(公元1007年),真宗趙恆駕臨鞏義,祭把永安請陵;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慈接太后和光緒皇帝從西安返京,途駐駕鞏縣城(今站街鎮老城村);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四月,宋太祖趙匡於永昌陵(今西村鎮常封);至造三年(977)三月,太宗趙靈葬於永熙陵(今西村鎮涵論村東);乾興元年(1022)十月,葬其宗趙恆於永定陵(今芝田鎮蔡莊嶺);仁宗天聖元年(102),寇準歸葬於孝義保(今芝田鎮寇家灣);嘉佑八年(106)十月,葬仁宗趙偵於永昭陵(今鞏義市區),等等。

尤其是古代文人學士、墨客騷人、高僧名道來鞏著書講學、撰書碑刻、隱居傳教者故不勝舉。如漢代曹植,晉代潘岳,唐代儲光合、岑參、韋應物、劉禹錫,宋代歐陽修、王安石,清代張漢等均遊歷於此,並賦詩讚鞏。

歷代名人

在中國歷史上,鞏義曾出現過不少名人。春秋時期哲學家程本,著有《子華子》傳世;漢代尹勛,時稱“八顧”之一,被譽為“天下英藩尹伯元”;晉代植物學家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狀》為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唐代詩人杜審言,著有文集傳世;金代有文狀元盧亞;清代有武狀元牛鳳山。世界文化名人、詩聖杜甫等一批政治家、軍事家、文學藝術家和科學家,使鞏義的歷史熠熠生輝。

當代名人到鞏考察或遊覽者更是不計其數。如建國後先後視察鞏義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胡耀邦、趙紫陽、芮杏文、胡錦濤、喬石、江澤民、王光英、李德生、姜春雲、彭佩雲等等。考察的著名學者、專家如姚雪垠、穆青、劉開渠、劉現、費新我、羅哲文、馮先銘、宿白等等。

經濟建設

鞏義是河南省首批賦予省轄市經濟和部分社會管理許可權的擴權縣市。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85億元。1992年以來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河南省縣(市)首位,連續九屆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2005年位列第52位;在2010年8月揭曉的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39位。鞏義是鄭洛工業走廊的一個重要支點,工業起步比較早、基礎較好,工業占經濟規模的近70%。截止2009年底,全市從事工業生產活動的單位9392家,規模工業企業396家,扶優扶強企業30家。其中30家雙扶企業兩稅占全市工商稅收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255.8億元,占GDP的6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10.2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82.1%。目前,鞏義市基本形成以五大產業集聚區為載體,以30強雙扶企業為骨幹,以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為創新平台,以大項目為引領和支撐的四位一體工業發展新格局。

旅遊開發

鞏義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是詩聖杜甫的故鄉,

杜甫故里

河洛文化的搖籃。這裡有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陵寢北宋皇陵;有中國三大地主莊園之一、豫商文化典型代表的康百萬莊園;有天下第一的浮戲山雪花洞;有“少林共祖、白馬同鄉”之稱的青龍山慈雲寺和1500多年歷史的石窟寺;有人文與自然巧妙結合的楊樹溝景區;有新農村建設代表的竹林鎮……眾多優美的自然景區和厚重文化的人文景觀,是各地遊客參觀遊覽、休閒度假的理想選擇。

近年來,鞏義旅遊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鞏義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不斷拉長產業鏈條,著力打造旅遊品牌,全面提高服務水平,旅遊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鞏義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旅遊景區11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1處(康百萬莊園)、3A級景區5處(浮戲山雪花洞、石窟寺、竹林、青龍山慈雲寺、楊樹溝景區),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1處(竹林景區)。康百萬莊園、宋陵、石窟寺、青龍山慈雲寺、博物館、杜甫故里、杜甫陵園、浮戲山雪花洞、盤龍山九蓮洞、嵩陰、五指山、河洛匯流、竹林、楊樹溝等人文、山水、紅色、新農村旅遊景區相得益彰,初步形成以市區為中心,南線山水、北線人文的環線旅遊發展格局。全市擁有三星級旅遊飯店2家、旅行社11家。2009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5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39億元,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連續四年以30%的速度遞增,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