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實中學

崇實中學

山西崇實中學是由幾位老教師於1993年4月創辦,並經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國家承認學歷的全日制完全中學。是山西省成立最早的一所民辦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山西崇實中學十年來,它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育人為宗旨,以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為目標,實行專家 治校,打好基礎,質量第一,發展特長的辦學方針。學校概況辦學宗旨:創山西省一流學校 辦學方針: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崇實中學辦學原則:尊重科學、崇尚務實。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師資力量:名師薈萃,老中表三結合(周光壁、林魁普、艾典冊、宋小雲、王永魁、梁惠香、吳惠南、劉大勇、李銘、諸孟似、程瑞麗、王晉、劉美蓉、劉月仙、陳麗英、賈轉蓮、文祥等)。教學設備:有一流的標準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物理化學實驗室、電腦室、電教室、語音室等。生活條件:綠化率達60%,有較完善的食宿條件。突出成果:半數以上的學生升入高校。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參加高男足球比賽獲三次太原市冠軍,一次省季軍。獲田徑高男乙組團體總分條一名。領導成員:李修仁、趙美英、艾典冊、周光壁、林魁普、宋小雲。[1] 歷史沿革崇實中學崇實中學位於安徽省石埭縣,該縣始建於南北朝,歷史悠久,代有名人。延至清末,閉關自守,滿清政府腐敗落後,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西風東漸,1918年受到新思想薰陶的孫梅軒﹑桂承之返回故里,舉起廢科舉﹑興洋學的大旗,創立了縣裡第一所洋學堂———崇實學社,1919年改名崇實學校。這一行動立即得到在蕪湖辦實業的陳劭吾(名惟彥)和在天津辦實業的陳一甫(名惟壬)兄弟的支持,在天津成立了崇實學校董事會,陳劭吾﹑陳一甫﹑陳范有相繼任三屆校董事長,籌集辦學資金。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

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史稱為:“中國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南張北周”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南張”指的是晚清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南通人張謇。陳劭吾與張謇是親家,張謇為崇實學校題寫了“敦品勵學” 校訓。“北周”指的是曾兩任北洋政府財長﹑北方實業集團的領軍人物,皖南東至縣人周學熙。陳一甫與周學熙“風雨同舟五十年”,是北周集團的重要成員。其子北洋大學畢業的陳范有,奉父命回家鄉建造“永濟橋”。1924年陳范有與孫梅軒﹑桂承之聯合倡議,創辦國中部,併兼任英語教師,開闢了學校的新篇章。所以崇實中學的誕生﹑發展與“南張北周”均有淵源,也可以說崇實中學是我國民族工業興起所催生的產物。

崇實中學在新的教育思想引導下,完全擺脫了舊的教育模式,迅速成長。尤其在孫梅軒校長的領導下,提倡“救國應從開發民智入手”,“教育應為喚起民眾,為國家社會造就人才。”並把教育與社會潮流結合起來,使學校的教育質量大大提高。1925年崇實學生參加了反帝的“五卅慘案”示威,1929年孫校長

崇實中學崇實中學

聘請了左翼教師陳恕﹑彭微萍(二人均為中共黨員),在校內傳播新文化。在紀念“五四運動”十周年之際,發生了驅逐縣警察局長馬健仁事件,1932年砸毀城隍廟等反對地方腐朽官吏和破除迷信活動,崇實中學成為石埭縣學生運動的中心。

“七七事變”後

崇實師生在鄉鎮進行抗日救亡活動。中共第七戰區政治工作委員會派黃城﹑劉烈人等到崇實中學舉辦了兩期“青年抗日救亡幹部訓練班”。結束後劉烈人﹑陳希齡﹑呂月華三人以教師身份留在崇實中學,繼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半年後,劉烈人等返回新四軍,派校友蘇帥仁(蘇意蕙),重返母校任教師,發展地下黨組織,在崇實中學建立起黨支部。隨後蘇帥仁把建黨工作擴大到農村,在崇實中學成立了中共石埭中心區委,並親任書記。所以崇實中學也是石埭縣抗戰時期黨組織的重要據點。蘇帥仁在皖南地區堅持鬥爭,1949年率領游擊隊迎接渡江大軍。蘇帥仁文武雙全,是崇實校友中的佼佼者。

所以說,崇實中學是教育改革的先鋒,是石埭縣早期學生運動發祥地,也是石埭縣抗日時期黨組織的搖籃。不僅如此,崇實中學還在抗日戰爭的極度艱難條件下,成立高中部。解放前,為國家培養了約三千名學子,不少人後來成為國家幹部﹑各行業的專家﹑社會名流,崇實中學在石埭縣的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解放後

1953年私立崇實中學改名為石埭縣初級中學,繼續為國家培養人才。1959年興修陳村水庫,石埭縣城廣陽被淹沒,成為風景名勝區太平湖的一部分,石埭縣

崇實中學崇實中學

制也被撤銷。石埭中學則多次搬遷﹑更名。先遷至太平溝村,更名為太平中學。1962年遷至七都,改名為七都中學。七都中學保留著崇實中學的碑文﹑校旗﹑古籍以及教學儀器﹑標本﹑模型等。可以說,七都中學與石埭中學﹑崇實中學一脈相承。1965年安徽省重建石台縣,縣城設在仁里(七里)。次年建立了石台中學,1984年源於崇實中學的七都中學高中部併入石台中學,成為崇實中學一個重要的延續部分。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科教興國已成為重要國策,為了弘揚崇實中學的革命傳統和優良學風,1993年石台縣政府決定七都中學恢復校名 “崇實中學” (國中部)。1996年經安徽省教委同意設立“石台縣崇實中學”,並掛靠在石台中學。

學校榮譽

崇實中學崇實中學

曾兩次被評為太原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2001年命名為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002年被定為全國首批創新示範學校,同時被省社會力量辦學協會授予“山西省優秀民辦中學”光榮稱號。學校設備一流,設施齊全,具有十年民辦教育的辦學經驗,教育教學質量和素質教育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2003年參加全國聯考,在入學平均分不達400分的情況下取得了本科達線近40人的優異成績。學校組建的三支足球隊(含女足)、一支男子籃球隊和田徑隊參加省市比賽都取得了較好的名次,為國家輸送了二級運動員20餘名。2003年派出兩支男足參加河北省石家莊市U-17、U-15 “六通杯”足球賽均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兩支男足參加2003年10月太原市中學生“傳統杯”足球賽分別獲第二名和第四名,參加太原市中學生“振興杯”籃球賽獲得第三名,首次承辦二00三年山西省中學生“崇實杯”足球賽獲得亞軍和季軍,女子足球隊獲得第三名,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最近參加太原市第五屆城區中國小生運動會田徑比賽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其中6人破紀錄。

盤點太原市教育機構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現在讓我們共同了解下太原市都有哪些教育機構。
太原三十六中
太原新興中學
太鋼關中
惠中外國語學校
北科大實驗學校
太原樹人中學
共青中學
太原十五中
太原長安綜合學校
現代雙語學校
通寶育傑學校
盡澤學校
尖草坪魯藝學校
太原福布斯中學
雙塔中學
同華中學
山西省實驗中學南校
科林中學
杏花實驗中學
外語師範學院
太原師愛中學
梗陽中學
太原令德中學
太原立德中學
太原汾瀟中學
太原科技中學
金河中學
鋼華中學
太原十二中
太原學府學校
太原和一中學
太原新民中學
杏花中學
太原風帆學校
太原晉源樹人學校
太原師院實驗中學
太原金世紀外國語學校
太原三立中學
太原明天中學
太原十一中
東大學校
太原民賢高級中學
太原東晨中學
教育學院
太原文華中學
太原成才中學
太原同心外國語學校
太原鳳凰雙語學校
太原知達學校
太原五育中學
測試學校
化二建中學
幼師附幼
育苗幼稚園
育蕾幼稚園
育傑幼稚園
育才幼稚園
育英幼稚園
太原五中
紅光國小
教育園區學校
太師第四附屬國小校
太師第三附屬國小校
太師第二附屬國小校
太師附屬國小校
太原四中
太原市第五實驗中學
城市學院
太原二中
太原市實驗中學
太原聾人學校
太原盲童學校
太原明德學校
電大附中
太大附中
太原商貿經濟職業中專學校
太原六十七中
太原六十六中
太原六十五中
太原六十四中
太原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
太原六十二中
太原六十一中
太原六十中
太原電視中專學校
太原五十八中
太原五十七中
太原五十六中
太原五十五中
太原五十四中
太原五十三中
太原電大
太原四十九中
太原四十八中
太原外語科技實驗中學
太原綜合高中學校
太原三十中
太原二十九中
太原二十七中
太原衛生學校
太原二十四中
太原二十三中
太原二十二中
太原二十一中
太原二十中
太原十九中
太原幼師
太原旅遊學院
太原五十九中
太原十六中
太原市實驗國小
太原南海中學
太原六十三中
太原十三中
英才學校
山西大眾學校
太原育英中學
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
太原進山中學
太原市財貿學校
太原五十二中
華英中學
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太原成成中學
育紅幼稚園
崇實中學
太原市外國語學校
太原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