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拉丁學名:Vibrissaphora liui Pope),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貴州梵淨山,我國特有的珍稀蟾類。體長68-90毫米左右。頭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寬圓,吻棱明顯。頰部略凹;瞳孔縱置;鼓膜隱蔽;上頜有齒,無犁骨齒;舌寬大,後端缺刻深。背部皮膚上的小痣粒構成細膚棱,交織成網狀;腹面及體側布滿淺色小痣。生活時頭和體背棕褐色,有許多不規則的黑細斑。上唇緣每側有1枚雄性黑色錐狀刺,而雌性的相應部位為橘紅點。眼球上半淺綠色,下半均棕褐色。棲息于海拔800-1000米林木繁茂的溪流及其附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頭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寬圓,吻棱明顯。頰部略凹;瞳孔縱置;鼓膜隱蔽;上頜有齒,無犁骨齒;舌寬大,後端缺刻深。背部皮膚上的小痣粒構成細膚棱,交織成網狀;腹面及體側布滿淺色小痣。生活時頭和體背棕褐色,有許多不規則的黑細斑。雄蟾上唇緣每側各有5-8枚角質刺,雌蟾在相應部位有數目相同的米色小點。  

生活習性

成蟾

成蟾棲息在海拔800~1000米林木繁茂的山區。白晝隱匿在石隙、土洞、雜草或樹根下。夜出覓食,主食蝗蟲、蟋蟀、叩頭蟲、竹蝗、金龜子、等多種農林害蟲。

蝌蚪

蝌蚪以藻類等為主要食物,也吞食小蝌蚪。一般晝伏夜出。經1~2年才能完成變態。

生長繁殖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平時崇安髭蟾不會輕易露面。 到了求偶時節,夜晚時分方在千米高山的林澗中鳴叫。 每年冬天11月上、中旬繁殖(註:多數兩棲動物早已進入冬眠,髭蟾此 髭蟾 習性相當奇特)。在山溪內才抱對、產卵,卵灰白色,卵徑約3.5毫米,卵群呈團狀或圓環狀,卵群在水中飄蕩,最後卵粘附於水 中石塊上,卵群含卵量多為200-500粒。約半個月的產卵期過後則銷聲匿跡。 髭蟾受精卵約經一個月孵出蝌蚪,蝌蚪也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緩流處或回水盪內,全長可達91毫米,其中頭部和身體約長31毫米。

崇安髭蟾蝌蚪體大而壯,後肢6毫米時,全長達100毫米左右,尾長為體長之倆倍,尾肌極發達,尾基部上方有淺色丫形斑;唇齒式I:5—5/I:5—5,口周圍均有唇乳突,僅上唇中央微缺;小蝌蚪一般都在山溪內的水坑邊緣部分,而大的蝌蚪多在大山溪深水坑內。新成蟾頗大,體長達40毫米。  

保護等級

2000年列入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保護名錄;2005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等級。  

崇安髭蟾瑤山亞種

雄蟾體長87毫米,雌蟾69毫米左右。頭平扁,鼓膜略顯。體背部有細膚棱交織成網狀;四肢背面膚棱明顯呈縱行。後肢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指、趾端圓,趾間具微蹼。體背面深棕略帶土紅色,有不規則碎黑斑;眼上部淺綠色,下部深醬色;胯部有月牙形白斑。雄性上唇緣多數個體具4枚錐狀大黑刺,有單咽下內聲囊。卵徑3.5毫米,動物極灰棕色。蝌蚪全長103毫米,頭體長37毫米左右;背面棕褐或棕綠色,體尾交界處有淺色“Y”形斑,尾部無斑或有深色細斑點;唇齒式多為Ⅰ:5—5/Ⅰ:4—4;上唇中央微缺乳突,口角副突少。成蟾生活于海拔900~1600米植被豐富、水源充足、氣候潮濕的常綠闊葉林帶。成蟾營陸棲生活,白天常隱伏在陰濕的鬆土、石隙、土洞內,夜晚出外覓食鞘翅目等昆蟲。12月到溪流中繁殖,雄蟾在夜間發出“喔、喔”的低沉鳴聲;雌蟾產卵297粒左右,成團粘附在石底面。蝌蚪多棲于山溪回水盪內。分布於廣西(大瑤山、龍勝)、湖南(宜章、新寧)、江西(井岡山)、浙江(江山、九龍山)、廣東(北部)。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瑤山亞種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瑤山亞種幼體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

崇安髭蟾瑤山亞種蝌蚪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動物世界之蛙類

 一般來說,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讓我們盤點一下蛙類吧!
番茄蛙
非洲巨蛙
蝴蝶角蛙
老爺樹蛙
金蛙
圓眼珍珠蛙
毒雨蛙
鍾角蛙
黑腰樹蛙
中國樹蛙
迷彩箭毒蛙
非洲爪蟾
巨型蟾蜍
三角枯葉蛙
馬達加斯加金色蛙
亞瑪遜角蛙
非洲牛蛙
中華大蟾蜍
南美角蛙
亞洲錦蛙
蜂巢樹蛙
黑眶蟾蜍
巨人樹蛙
澤蛙
金線蛙
雷山髭蟾
小丑蛙
黑耳蟾蜍
安東吉利紅蛙
蘇利南負子蟾
哥倫比亞角蛙
林蛙
棘蛙
石蛙
三線箭毒蛙
 豹紋雨蛙
彩背蟾蜍
鯊皮蟾蜍
綠紋蟾蜍
青銅蛙
草莓箭毒蛙
笑蛙
智利巨蛙
華西雨蛙
花背蟾蜍
水生蛙
灰樹蛙
美國綠背蟾蜍
網紋犁足蛙
塞內加爾樹蛙
紅腿豹紋蛙
金線雨蛙
綠彩蛙
羊鳴蛙
背眼蛙
斑背樹蛙
古巴雨蛙
砂背蟾蜍
疣背箭毒蛙
黑眉樹蛙
美國蟾蜍
南洋鑽地蛙
古氏赤蛙
豬鳴蛙
東方鈴蟾
毛里塔里亞蟾蜍
崇安髭蟾
碧玉樹蛙
黃頭箭毒蛙
峽谷穴蛙

哥倫比亞樹蛙
無斑雨蛙
網紋箭毒蛙
灣岸蟾蜍
橡木蟾蜍
虎斑蟾蜍
侏儒爪蟾
線背砂蛙
疣蛙
幽靈箭毒蛙
領帽蛙
南美牛蛙
紅腹鈴蟾
峨眉髭蟾
貓眼樹蛙
紅點蟾蜍
哀牢髭蟾
白吻長趾蛙
黃斑蟾蜍
火焰樹蛙
旱谷蟾蜍
尾蟾
彩眼樹蛙
蒙面彩蛙
貢山樹蛙
斑紋犁足蛙
攀樹彩蛙
銀背蛙
黃帶箭毒蛙
紅眼長腕蛙
金背蟾蜍
虎紋蛙
染色箭毒蛙
廣口圓蛙
海地巨型樹蛙

亞洲綠背蛙
星背樹蛙
寬足蛙
木紋蛙
橙眼蛙
畫眉箭毒蛙
白頜蛙
霍氏鋤足蛙
巨型長趾蛙
亞洲浮蛙
棕樹蛙
尖葉蛙
厄瓜多箭毒蛙
克氏鋤足蛙
紅椒蛙
非洲綠紋蛙
馬來枯葉蛙
綠紋樹蛙
棕雨蛙
包迪樹蛙
布里頓雨蛙
橙腹鈴蛙
樹蟾
黑掌樹蛙
歐洲鈴蛙
馬達加斯加彩蛙
姬蛙
冠頂樹蛙
棕葉掌樹蛙
朝鮮鈴蛙
黑斑蛙
科羅拉多蟾蜍
紅背箭毒蛙
白點樹蛙
美國樹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