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島

崆峒島

崆峒島位於煙臺芝罘區東北部海域,距離海岸線9.5公里,是距離煙臺市區最近的海島。崆峒列島包括主島崆峒島以及圍繞其周圍的臥佛島、擔子島、柴島、馬島(也稱文曲島)、崆峒島、玄武島(也稱龜島、蛇島)、元寶島、天鵝島等十幾處小島和礁群,群島錯落有致,形狀各異,如眾星捧月般簇擁著主島。其中,陸地總面積為1.58平方公里,海區面積46平方公里,主島崆峒島面積約0.9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3公里,是煙臺市區第一大海島。島上山脈呈東西走向,長1500米,呈“一”字形立於島的最北面,築成一道天然屏障。山後暗礁遍布,山之西端為西廣咀,其延伸礁石與西臨的馬島(也稱文曲島)東礁相距數百米,阻擋風浪,形成一個天然港灣。島多海蝕岩洞,北面矗立著陡峭的礁石。

基本信息

簡介

崆峒島崆峒島
是煙臺市區第一大海島,主島面積0.84平方公里,是煙臺市著名的海上風景區。島上有一月牙形的天然海水浴場,島的周圍環繞著十幾個島嶼,主要有頭孤島二孤島三孤島馬島等。島多海蝕岩洞,西南灣如半月,海不揚波;後岸峭壁危岩,水急浪險;周圍島礁環列,或如仙鶴,或似烏龜,擔子島島礁棋布,形態怪異,若虛若幻,“四周環水,超塵絕俗”,猶如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元朝時期,南糧北調,海運大興,崆峒島便成為南北漕船的避風、停泊、修理增加補給的良好場所和繁華商埠。清朝時期創建了崆峒派,是清王朝唯一統治不了的島嶼。而今崆峒島主要以捕勞養殖魚業為主,島上的人們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島上的海產品資源豐富,盛產海參扇貝等名貴海珍品,是吃海鮮的理想場所。還可以趕海拾貝、釣魚、游泳或野營,充分體驗島上休閒度假的樂趣。

島嶼詳情

崆峒島崆峒島
崆峒島位於市區東北10公里,由十三個小島組成,總面積0.8平方公里,是煙臺市著名的海上風景區。“州北至海十里為崆峒諸島。”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付梓的《寧海州志》寥寥數語,道出了崆峒島歷史的悠久與神秘。崆峒島,清乾隆年間建村,史稱“八家島”,後因四周環水,超塵絕俗,猶如世外桃源,正名“崆峒島”,有300多年的歷史。
崆峒島一排排網籠鋪滿了海灘,綠樹紅瓦之間,偶而還能看到過去漁家的海草房。北山,有兩座白色的燈塔,一座始建於1866年,被稱為“羅遜燈塔”;另一座是新建的崆峒島燈塔,高10米左右,在塔頂可以一覽整個海島奇麗的景色。可以海邊趕海拾貝,崆峒島四周海水清澈,無任何工業污染,貝類非常豐富,只要你彎腰撿拾,不一會兒就會收穫到蛤蜊、蟶子、海菜、海蠣子等。可到島的西北部垂釣區揮竿靜候,由於這裡崖底下有許多天然海蝕洞,許多魚兒在此藏身,漁民們稱之為“黃魚洞”、“黑魚洞”,只要釣竿一放,魚兒自會上鉤。遊人有興致還可以洗海水浴、駕駛海上摩托艇、採集海洋生物標本,充分享受大海、陽光、沙灘所帶給人們的巨大樂趣。

開發建設

建設背景

崆峒島崆峒島

崆峒島開發項目計畫打造為中國北方高端旅遊度假區目的地和國家級生態旅遊度假區,以旅遊休閒、人文追求和度假會所為三大開發主線,打造具有國際品質的融旅遊度假和商務休閒於一體的休假勝地,未來將建設成為環渤海灣地區最具人文追求的“海上商務休閒島”。

崆峒島崆峒島
地理位置優越。
崆峒島與煙臺市區隔海相望,距大陸海岸線最近點4.2海里,是煙臺中心海濱休閒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資源豐富。崆峒島小巧靈秀,主島面積僅0.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僅63.8米。島上有一個自然村莊,常住居民960人。主島周圍排列著扁擔、馬島、加島、豆卵、地留星、頭孤、二孤、三孤等十幾處小島,如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主島,總面積1.5平方公里,島岸線長約23公里,東側現為一上島碼頭,島東南側為一礫石海灘,西側為沙灘,北側為一片礁石。島上風光優美,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島上海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名貴的海參、鮑魚、紫石房蛤、扇貝、直鯛等海珍品。
基礎設施完備。已投資1200萬元鋪設了雙路海底電纜;投資700萬元完成了海水淡化和污水處理工程;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崆峒島旅遊碼頭,並配備了旅遊專線車。在舊村改造方面,對生活小區進行整體規劃,具備了旅遊開發的基礎條件。

項目建設

該島擬開發成純粹的旅遊區,初步規划水上活動區、松林怪灘景區、白塔景區、海市瓊樓景區、望魚台景區及旅遊服務區等六大區。
水上活動區:利用島西側的沙灘,開展水上運動,設海上俱樂部,開展沙灘排球、游泳、滑水、滑船賽艇、帆船等水上娛樂活動。
松林怪灘景區:在的北端,結合懸崖地勢及茂密的松林資源,設立極限運動俱樂部,進行懸崖跳水、攀岩、蹦極等挑戰極限活動;另外,此處還有蘊藏大量鵝卵石的海岸,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海島畫卷。
望魚台景區:藉助望魚台的神話故事,開闢文化景區,在崆峒島與馬島之間的淺灘中修建一座海神娘娘雕塑,恢復漁民向海神娘娘祈禱平安的傳統民俗。同時還在該區設立釣魚俱樂部。
海市瓊樓景區。島的西北是觀賞海景的最佳位置,此處經常會看到變幻的海象,在此處修建觀海亭等小品建築,方便遊客觀海。
白塔景區:北山上的燈塔風力發電站可供遊人遊覽,在山頂處建一海島歷史博物館
旅遊服務區。在現村委所在地開闢旅遊服務區,開闢新的遊船碼頭,設立休閒俱樂部,向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等服務。

經濟效益

2003年來煙遊客總數為933.01萬人次。若其中的15%登臨崆峒島遊覽,則遊客數量可達140萬人次,門票價格按20元計算,每年的靜態門票收入為28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按60元/人計算,則全年旅遊總收入為8400萬元。扣除運行成本和管理費用(按50%計算),則每年的淨利潤為4200萬元,約5.5年收回投資。

景區特點

崆峒島崆峒島
煙臺崆峒島風景區位於煙臺市芝罘區東北部海域的崆峒島,是煙臺市區第一大海島,主島面積0.84平方公里。猶如世外桃源的崆峒島,世稱“四周環水,超塵絕俗”。島南坡地勢平緩,並有一月牙形的天然海水浴場,北面則多是陡峭的礁石。遊人可乘坐直升飛機在海拔200米的空中鳥瞰崆峒島。大海在陽光下泛著粼光,養殖區內一串串浮標劃出一條條弧線,點點漁船躍動,一個形似海豹的小島便展現在眼前,細長的尾部有兩個半月形的海灣,海水拍打著沙灘。這個豹形島就是崆峒島,四周點點小島簇擁著它。從高空向下俯視大海,又多了一層對海島的感受。

海上探奇

崆峒島崆峒島
從太平灣碼頭乘上遊艇到崆峒島進行環島觀光。從海上觀看市區海岸線,綠樹蔥蔥的煙臺山、高樓林立的市區以及蜿蜒曲折的濱海大道,加之藍天、大海、白雲的襯托,整個東海岸像一幅美麗無比的畫卷。馬島,島上建有海珍品養殖場;不遠處便是柴島,因有許多猶如一根根柴棒的礁石而得名;扁擔島,當地人稱它為擔子島,當年葉劍英元帥到這裡,被其奇異的風光所吸引,留下了“仙人扁擔挑雙嶼”的詩句,很形象地寫出了扁擔島的奇異風采。龜島、蛇島,島上蝮蛇遍布,許多遊人只能遠望,不敢近瞧。另外還有如豆如卵的豆卵島、像天鵝覓食的二孤島、如佛浮在水面上的陀螺頂等等。奇礁則數不勝數,馬鞍石象鼻礁老方桿子礁金字塔石等等,其形態逼真。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登島船票140元,包含上島門票和島上的觀光車票。

交通信息

從崆峒島遊船碼頭乘船崆峒島約行9.5公里,航行約3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