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會議

在贛江之濱,鳳凰山下的一座千年古鎮巴邱,原是江西峽江縣府駐地。有座富有南方民族特色的"怡順堂″,這就是1930年10月17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全體會議(簡稱峽江會議)會址。也是毛澤東主席的舊居。

規模

峽江會議會址,座西向東,面積六百餘平方米,中有大天井。整個建築分為前後兩進、黃牆青瓦、南北兩面牆垛起落高聳,飾以瑞草、花紋,檐下墨繪卷葉二方連續圖案。房屋內部的格扇門窗,裝飾花鳥、珍獸、人物浮雕,木柱上有園雕鰲魚承托;使建築物顯得古樸典雅,而具有江南建築特色。進入大門便是第一進正廳,正廳按當時會場布置,上方貼著"江西省地圖″,中間並列擺有三張紅漆八仙桌,圍桌四方(長方形)擺了兩把精雕細刻的太師椅和十多條春凳,桌上有四盞老式馬燈。正廳兩旁廂房設有一桌一床,簡樸無華是古柏、李井泉同志住房。穿過天井,進入第二進,大廳是總前委辦公室、左右廂房 分別是毛澤東和周以栗同志的臥室。1930年10月17 日到19日毛澤東同志在這裡還揮筆給湘東特委寫了指示信。 出席會議的總前委委員、軍以上幹部有: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書記毛澤東、總司令朱德、紅三軍團團長彭德懷、紅三軍團政委滕代遠、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委蔡會文、中共中央長江局代表周以栗、紅四軍政委羅榮桓、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兼紅五軍長)、紅五軍政委張純清、紅二十軍軍長兼政委曾炳春、紅八軍軍長何長工、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紅一方面軍總參謀長朱雲卿、總政治部主任楊岳彬、紅四軍軍長林彪,還有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江西省行委書記李文林、江西省行委宣傳部長陳正人等江西省行動委員會的一部分同志,共有二十多人。會議由總前委秘書長古柏、紅三十五軍政委李井泉同志作記錄。 在會上,兩種思想鬥爭非同激烈。據原紅三軍團紅八軍長何長工同志在<<井岡功業銘千載>>一文中回憶寫道:"在著名的峽江會上,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不是繼續攻打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二、過不過贛江及誘敵深入,也就是說反圍剿的戰場擺在贛江以東革命根據地還是贛江以西的羅霄山地區。毛主席指出,我們不能以卵擊石硬打南昌、九江,而是要東渡贛江到革命根據地內部去關門打狗。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受到絕大多數人的擁護。″會議對時局估量、行動問題、土地問題、資本問題作出了相應決議。所以說:"峽江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會議。因為這次會議是由執行立三路線而轉變到執行正確路線上來的會議,為勝利粉碎敵人"圍剿"奠定了思想和行動基礎。現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