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正

岳正是淳縣人,字季方,明朝時人,授翰林院編修升文淵閣大學士,一生經歷坎坷,撰有類博稿十卷,又有類博雜言(均《四庫總目》)等,並行於世。

簡介

岳正
[明](公元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七二年)字季方,淳縣人。生於明成祖永樂十六年,卒於憲宗成化八年,年五十五歲。工書,畫葡萄稱絕品,雕鐫悉臻其妙。第正統進士,授編修。天順初,(公元一四五七年)改修撰,命以原官入閣。因忤石亨、曹吉祥,謫欽州同知,戍肅州。成化初,詔復修撰。出知興化府,致
仕。卒,諡文肅。自號蒙泉,學者稱蒙泉先生。正博於學問,為文風骨峭勁。

三年知府九座橋

明代岳正任興化府知府(興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三年中所建(含重建、重修)的橋,已知的就有9座。(岳正,莆田民間傳說的岳太守。明以知府為正式官名,為府的行政長官,管轄所屬州縣。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稱太守、府尊,亦稱黃堂。)
岳正(1420-1474)字季方,今北京通縣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升文淵閣大學士。他性格豪邁居官剛正,敢直言、多惠政,為奸官石亨等所誣害,被摘官,復戌肅州。
鹹化元年(1465年)詔任興化府知府。他在職期間,正直不阿,興書院,建孔廟,毀淫祠,圍築海堤。岳正所建的橋有:涵口橋,俗叫白馬橋,下馬橋。在今新度鎮白埕村岳公橋,就是進岳公大橋。明時,是岳公開鑿溝塘時所建的橋,邑人探花林文為記,世人以“岳公橋”的名紀念他;獅嶼(秀嶼)橋,俗名鐵鎖橋,長約一市里。他所建的橋有二後陳橋,在新度村,也稱“土地公橋”,今叫“朝陽橋”(1970年重建);荔城埔西橋,在今城郊;鐵沙港橋,在今城郊。他重修的橋有通津橋,在今厝柄村;郊溪橋,在今華庭鎮郊溪村;江口橋,原建於宋,為官道所經,明廢。岳公拆下石板,補造江口橋,還親撰《重修江口橋記》。
岳正在興化任職僅三年,由於他是閣臣出身,辦事果斷有魄力,不拘舊法,一變官僚習氣,雷厲風行地為地方做好事。可是,他在開浚小西湖時,受到了阻力和挫折。因湖址是在城內,湖面橫長十五丈,築上、中、下三個堰,必然拆遷許多祠廟,故鑿湖得罪了豪紳,有人就以岳公破壞莆田風水為名,上控到京。幸得在京的莆田港利人彭韶(1430-1495)(號從吾,累官副都御使,刑部尚書。)居官仗義執言,朝中奸佞很畏忌他。彭韶極力替他辯解,結果還是落個“免職侯戡”的處理,罷官回家。
岳正有《鑿新溝呈彭從吾》詩。詩云:“鑿了一畝灌萬田,孰民寸土不輕捐。盍思蘭水開溝日,計畝何人舍萬千?!”可知岳正頗有遠見,是肯為人民做好事的。但是,小西湖開鑿成了,橋也建好了,他卻罷官回家,家計蕭然。
古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對貪官而言的。但是岳公,後人卻認為應該這樣說:“三年岳知府,九座便民橋。”還其本來面目,因為“畢竟人民最公道”啊!

岳正詩選

建設紀成詩
天眷,美建設也。
修焉創焉,民弗知也。
天眷皇明,誕命高祖。
俯監萬方,定都江滸。
如龍斯蟠,如虎斯踞。
以朝以會,以享以祀。
逖矣厥謨,欽於世世。
天眷皇明,亦啟文祖。
為厥孫謀,聿又胥宇。
碣石之西,太行之東。
有嚴厥宮,四海是同。
維帝即阼,夙夜顧諟。
神既受職,民亦冒祉。
乃繼乃述,乃經乃營。
戢此土工,為萬國宗。
乃召大臣,出任予重。
曰某爾總,曰某爾董。
役夫總總,工師傱傱
鼛鼓々,人心悀々。
有赫朝堂,有翼廟庭。
瑣瑣公府,欻忽偕興。
士方耕矣,女方筬矣。
曾不驚矣,奏功成矣。
匪臣之功,伊民之力。
匪民之力,維帝之德。
帝曰匪予,文祖之志。
天相文祖,爛其營室。
.
致仕後戲作
五十年來謝世紛,百年勞逸喜平分。
不應又受先生號,去與青山管白雲。
.
燕台懷古
督亢陂荒蔓草生,廣陽宮廢故城平。
秋風易水人何在,午夜盧溝月自明。
召伯封疆經幾換,荊卿事業尚虛名。
黃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來士價輕。
.
夜雨呈同志
雨中燈火夜堂深,無限閒愁損客心。
獻玉不逢經兩刖,屠龍學得破千金。
生逢鄧禹應相笑,老學南陽只漫吟。
滿目風塵雙短鬢,為誰蕭索不勝簪?
.
題冬日聚禽圖
陰風吹天天欲裂,混沌怕死方愁絕。
潛將元氣閉重淵,化工倔強時偷泄。
附炎物態本尋常,何怪眾禽爭向陽。
紅毛翠鬛莫指數,醉眼僅識雙鴛鴦。
聲噤不聞鴝鵒語,羽搖空見鶺鴒忙。
白頭毣々營棲息,黃口飛飛恣頡頏。
高岡梧桐結實未,待爾招吾丹鳳凰。
.
羲之觀鵝圖
洛陽天子身衣青,典午橫被清談傾。
群公各抆新亭淚,諸王獨擅江東名。
王家子弟誰如玉,郎君解坦東床腹。
內史由來是散階,右軍未必非雌伏。
鞠花嗅罷倚高秋,眼中懷祖齊蜉蝣。
痴兒翻據台司榻,羽觴漫作蘭亭游。
填膺豪氣弸莫遏,時於行草露稜角。
能雄百代翰墨場,龍跳天門虎臥閣。
白鵝修頸西復東,瀟灑頗與吾意同。
風情一點當時目,至今傳寫畫圖中。
.
短 短 床
短短床,太侷促。
徒能坦郎腹,未得展郎足。
縱郎有意為行歡,床短安能薦郎宿。
太侷促,短短床。
流蘇苦不長,蘭麝無馨香。
郎欲招妾妾不來,可憐春色無輝光。

著作

撰有類博稿十卷,又有類博雜言(均《四庫總目》)等,並行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